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449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0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平衡装置,该内燃机的平衡装置能够在不使用剪刀式齿轮的情况下降低打齿音。在驱动齿轮(5)、平衡驱动齿轮(7)、平衡从动齿轮(8)中的至少任一个齿轮的轴向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直径不同的环状槽(5a、5b)。所述各环状槽(5a、5b)形成至在轴向上重叠的深度。由此,阻断了从齿轮的齿面向内周方向传递振动。另外,利用环状槽(5a、5b)能够降低齿轮的刚性而容易弯曲,并且能够增大与配对侧的齿轮的螺旋齿的接触面积而容易啮合,抑制打齿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的平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内燃机、降低由内燃机的旋转而引起的振动的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平衡装置从设置于曲轴的曲轴齿轮经由从动齿轮向平衡轴传递旋转。但是,由于曲轴与平衡装置支承在分开的结构体上,因此存在被支承的位置容易产生误差、导致产生打齿音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在从动齿轮上使用剪刀式齿轮吸收齿隙、从而降低打齿音的方法。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9521公报但是,专利文献I使用了比通常的齿轮昂贵的剪刀式齿轮,所以导致平衡装置的成本升高。另外,在使用剪刀式齿轮的情况下,使齿轮彼此啮合的作业较为烦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使用剪刀式齿轮的情况下就能够降低打齿音的内燃机的平衡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现有问题而做出的,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平衡装置,该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具有:驱动齿轮,其与被传递来自曲轴的旋转力的输入齿轮啮合;平衡驱动轴,其被传递来自该驱动齿轮的旋转力,并且具有平衡配重;平衡驱动齿轮,其被设置为与该平衡驱动轴一体地旋转;平衡从动齿轮,其与该平衡驱动齿轮啮合;平衡从动轴,其与该平衡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平衡配重;在所述驱动齿轮、平衡驱动齿轮、平衡从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的轴向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直径不同的环状槽,各环状槽形成至在轴向上重叠的深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平衡装置,该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具有:驱动齿轮,其与被传递来自曲轴的旋转力的输入齿轮啮合;平衡驱动轴,其被传递来自该驱动齿轮的旋转力,并且具有平衡配重;平衡驱动齿轮,其被设置为与该平衡驱动轴一体地旋转;平衡从动齿轮,其与该平衡驱动齿轮啮合;平衡从动轴,其与该平衡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平衡配重;在所述驱动齿轮、平衡驱动齿轮、平衡从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的轴向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直径不同的环状槽,各环状槽在整个轴向上以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与轴向垂直的任意截面上至少具有一个环状槽的方式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不使用剪刀式齿轮的情况下就能够降低打齿音。【附图说明】图1是平衡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同一装置的Y-Y方向剖视图。图3是拆下下壳体后从底部观察壳体装置的图。图4 (a)、图4 (b)、图4 (c)和图4 (d)是表不平衡驱动轴和平衡驱动齿轮的变形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方式2的主齿轮剖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3的主齿轮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4的主齿轮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5的主齿轮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6的主齿轮剖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7的主齿轮剖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8的主齿轮剖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9的主齿轮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平衡装置2 曲轴3曲轴齿轮(输入齿轮)4平衡驱动轴4a驱动轴侧平衡配重5主齿轮(驱动齿轮)5a、5b 环状槽6平衡从动轴6a从动轴侧平衡配重7平衡驱动齿轮8平衡从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11对本专利技术的平衡装置的实施方式I?8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I]图1是平衡装置在搭载于发动机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2是所述图1的Y-Y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拆下下壳体后从底部观察壳体装置的图。如图1所示,在内燃机的气缸体(省略图示)的下表面设置有平衡装置I,该平衡装置I由固定在曲轴2上的曲轴齿轮3驱动旋转。如图1?3所示,平衡装置I具有与曲轴齿轮(输入齿轮)3啮合、被传递来自曲轴齿轮3的旋转力的主齿轮(驱动齿轮)5、被传递来自主齿轮5的旋转力的平衡驱动轴4、固定在平衡驱动轴4上的平衡驱动齿轮7、各齿与平衡驱动齿轮7相互啮合的平衡从动齿轮8和被传递来自平衡从动齿轮8的旋转力的平衡从动轴6。在所述平衡驱动轴4及平衡从动轴6上,分别一体地形成有半圆状的平衡配重4a、6a。另外,平衡驱动轴4、平衡从动轴6沿内燃机前后方向平行地配置。此外,进行了曲轴2每旋转一周则两轴4、6旋转两周的设计。平衡驱动轴4及平衡从动轴6经由滑动轴承9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下壳体10及上壳体11。该下壳体10及上壳体11利用螺栓12相互联接。所述曲轴齿轮3、主齿轮5、平衡驱动齿轮7、平衡从动齿轮8呈圆盘状,并且在中央分别贯穿地形成有供曲轴2、平衡驱动轴4、平衡从动轴6穿过的贯通孔。另外,各齿轮3、5、7、8在外周上一体地形成有多个螺旋齿,多个螺旋齿以规定角度向轴向具有螺旋角。本平衡装置I在曲轴2旋转时,固定在曲轴2上的曲轴齿轮3与该旋转同步地旋转。此时,从曲轴齿轮3向固定在平衡驱动轴4上的主齿轮5传递旋转驱动力,使具有平衡配重4a的平衡驱动轴4、平衡驱动齿轮7、平衡从动齿轮8、具有平衡配重6a的平衡从动轴6旋转。该平衡装置I利用具有平衡配重4a、6a且以发动机两倍的速度旋转的平衡驱动轴4、平衡从动轴6,产生与发动机起振力的二次成分相位相反的起振力,抵消发动机的振动。在此,如图2所示,本平衡装置I在与曲轴3啮合的主齿轮5的轴向两侧面上分别设置直径不同的环状槽5a、5b。该环状轴5a、5b形成至在轴向上重叠的深度。通常,平衡装置由于曲轴2的旋转变动而在曲轴齿轮3与主齿轮5之间产生冲击振动。另外,由于平衡驱动轴4设置有平衡配重4a,因此轴本身一边变形为弓形一边旋转。因此,固定在平衡驱动轴4上的主齿轮5往往也会倾斜。而且,由于曲轴2支承在与平衡装置I不同的结构体上,因此在固定在曲轴2上的曲轴齿轮3与主齿轮5之间将产生错位。因此,在曲轴齿轮3与主齿轮5之间的啮合部分容易产生打齿音。因所述旋转变动、打齿音而产生的振动经由主齿轮5、平衡驱动轴4、滑动轴承9传到下壳体10及上壳体11,产生异响。但是,由于本实施方式I的平衡装置I在主齿轮5上形成有前述的环状槽5a、5b,因此在曲轴齿轮3与主齿轮5之间产生的振动被环状槽5a、5b吸收。其结果是,在主齿轮5上能够抑制从齿面向内周侧传递振动,谋求音振性能的提高。另外,由于在主齿轮5上形成有环状槽5a、5b,因此,即使平衡驱动轴4因平衡配重4a而发生了变形,也能使刚性降低从而容易弯曲,使主齿轮5的齿面与曲轴齿轮3相配合。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I中,能够得到可以极力抑制打齿音这样的作用效果。从以上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I中,没有像以往那样为了提高音振性能而使用剪刀式齿轮,因此,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以及组装作业的简化。另外,由于环状槽5a、5b在主齿轮5上沿轴向重叠,因此,环状槽5a、5b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在主齿轮5的整个轴向上。也就是说,在主齿轮5的整个轴向上,存在仅有环状槽5b的区域、有环状槽5a和环状槽5b两者的区域以及仅有环状槽5a的区域这样的三个区域。其结果是,在主齿轮5上,能够进一步抑制从齿面向内周方向传递振动。另外,由于环状槽5a、5b在主齿轮5上沿轴向重叠,因此,主齿轮5的刚性进一步降低从而容易弯曲,增大了与配对侧的曲轴齿轮3的螺旋齿的接触面积,从而容易啮合,能够抑制打齿音。另外,在使用剪刀式齿轮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减小打齿音,但是齿轮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啮合声变大。即,以往在抑制打齿音还是抑制啮合声方面处于折衷选择状态,不能同时抑制打齿音和哨合声这两者。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I能够利用重叠的环状槽5a、5b,在主齿轮5上阻断从齿面向内周面传递振动,因此能够阻断打齿音和啮合声这两者。注意,图2表示了直径小的环状槽5b在轴向上形成在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平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齿轮,其与被传递来自曲轴的旋转力的输入齿轮啮合;平衡驱动轴,其被传递来自该驱动齿轮的旋转力,并且具有平衡配重;平衡驱动齿轮,其被设置为与该平衡驱动轴一体地旋转;平衡从动齿轮,其与该平衡驱动齿轮啮合;平衡从动轴,其与该平衡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平衡配重;在所述驱动齿轮、平衡驱动齿轮、平衡从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的轴向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直径不同的环状槽,各环状槽形成至在轴向上重叠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09 JP 2013-0016331.一种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齿轮,其与被传递来自曲轴的旋转力的输入齿轮啮合; 平衡驱动轴,其被传递来自该驱动齿轮的旋转力,并且具有平衡配重; 平衡驱动齿轮,其被设置为与该平衡驱动轴一体地旋转; 平衡从动齿轮,其与该平衡驱动齿轮啮合; 平衡从动轴,其与该平衡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并且具有平衡配重; 在所述驱动齿轮、平衡驱动齿轮、平衡从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的轴向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直径不同的环状槽, 各环状槽形成至在轴向上重叠的深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槽内设置有弹性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是橡胶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是O形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槽以开口部的宽度比底部的宽度窄的方式形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槽以宽度从底部向开口部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正晴东藤保北村正晴冈部晴信鹤田诚次平野崇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