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353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0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成本低、阴极材料的利用率较高的柔性锂离子电池,包括由宽度为2-20mm的阳极带、宽度为1-19mm的阴极带、设置于阳极带和阴极带之间的隔膜组成的电极组件、包装袋和电芯支柱,电极组件螺旋地缠绕在电芯支柱上,并且电芯支柱和电极组件均设置于包装袋内,阳极带上焊接有阳极极耳,阴极带上焊接有阴极极耳,电芯支柱设置为表面绝缘且可弯曲的柱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阳极活性物质层和阴极活性物质层均是通过简单的涂布分别设置在阳极和阴极集流体上,从而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阴极活性物质层均有阳极活性物质层对应,从而提高了阴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成本低、阴极材料的利用率较高的柔性锂离子电池,包括由宽度为2-20mm的阳极带、宽度为1-19mm的阴极带、设置于阳极带和阴极带之间的隔膜组成的电极组件、包装袋和电芯支柱,电极组件螺旋地缠绕在电芯支柱上,并且电芯支柱和电极组件均设置于包装袋内,阳极带上焊接有阳极极耳,阴极带上焊接有阴极极耳,电芯支柱设置为表面绝缘且可弯曲的柱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阳极活性物质层和阴极活性物质层均是通过简单的涂布分别设置在阳极和阴极集流体上,从而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阴极活性物质层均有阳极活性物质层对应,从而提高了阴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专利说明】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成本低、阴极材料的利用率较高的柔性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穿戴式电子设备以其时尚性、新奇感吸引着用户的眼球,如智能眼镜,智能戒指、智能腕带和智能腕表等商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电子产品的形状各异,它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形状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它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共同要求是体积小且需要一定量的形变。在此背景下,具有柔性的线性电池以其柔韧性及可根据产品要求对形状进行组合的特性,成为穿戴式电子设备的首选。LG公司前不久报道了一款cable-type电池(见Advanced Materials),其先将铜线以螺旋的方式缠绕在圆形柱上,去除圆柱后,形成空心螺旋型阳极集流体,然后在铜线上溅镀N1-Sn合金作为阳极活性物质,再在其表面包裹隔离膜,然后在隔离膜外缠绕金属铝线作为阴极集电体,再在阴极集流体上刷上一层阴极材料,接着将其封装在热塑管中,灌注电解液后,激活成为柔性线状电池。该制作工艺所制得的电池具有柔韧性,可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但该工艺也存在着美中不足的地方: 一是N1-Sn合金是通过溅镀的方法设置在铜线上,而溅镀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且需要专门的价格昂贵的设备,因此生产成本较高; 二是金属铝线作为阴极集流体,螺旋状缠绕的铜线和铝线之间存在空隙,部分在铝线上涂覆的阴极材料无阳极活性物质与之对应,从而造成阴极材料的浪费,导致阴极材料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大大提高阴极材料使用效率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的柔性锂离子电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包括由宽度为2-20_的阳极带、宽度为1-19_的阴极带、设置于所述阳极带和所述阴极带之间的隔膜组成的电极组件、包装袋、电解液和电芯支柱,所述电极组件螺旋地缠绕在所述电芯支柱上,并且所述电芯支柱和所述电极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包装袋内,所述阳极带上焊接有阳极极耳,所述阴极带上焊接有阴极极耳,所述电芯支柱设置为表面绝缘且可弯曲的柱体。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电芯支柱的直径为0.5-50_,其可弯曲弧度为0-180°,使得整个电池的柔韧性得到保障。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电芯支柱设置为多孔聚合物柱体或经过绝缘处理的金属柱体。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金属柱体的材质为铜箔或铝箔,铜箔和铝箔的柔韧性较好。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处理为在金属柱体表面涂覆绝缘胶或者包覆有聚合物薄膜。制作时,可以将厚度为30-100 μ m的金属箔(铜箔或铝箔)围成空心金属管,然后在空心金属管的外表面涂覆绝缘胶或者包覆有聚合物薄膜。涂覆绝缘胶或者包覆聚合物薄膜是为了防短路,空心金属管不仅具有支撑作用,而且本身具有柔韧性。所述聚合物薄膜设置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或者聚碳酸酯薄膜。聚合物薄膜可以使用常用的隔离膜,绝缘胶为环氧胶、聚氨酯胶或聚酰亚胺胶等。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实心多孔聚合物柱体的材质为孔隙率为30-80%的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这种聚合物柱体不仅具有支撑效果,而且由于其多孔结构,还具有较好的吸液和储液性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而且还能为整个电池提供缓冲,减少电池在外力撞击时的形变。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阳极带包括阳极集流体和涂布在所述阳极集流体的单面或双面的阳极活性物质层;所述阴极带包括阴极集流体和涂布在所述阴极集流体的单面或双面的阴极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阳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所述阴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大0.5-lmm,所述阳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比所述阴极活性物质层的长度大0.5-lmm。以防止锂枝晶的析出导致的短路问题的发生。其中,所述阳极集流体设置为铜箔,所述阳极集流体的厚度为8-30 μ m,所述阴极集流体设置为铝箔,所述阴极集流体的厚度为10-40 μ m。铜箔和铝箔均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铜箔和铝箔的厚度太大,则柔韧性不够好,铜箔和铝箔的厚度太小,其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又不够。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当阴极集流体的单面涂布阴极活性物质层,且阳极集流体的单面涂布阳极活性物质层时,所述阴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阳极活性物质层相对设置,以实现正常的充放电。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阳极集流体的单面或双面涂布阳极活性物质层,冷压后,分切成宽度为2-20mm的阳极带,阳极带上焊接有阳极极耳; 第二步,在阴极集流体的单面或双面涂布阴极活性物质层,冷压后,分切成宽度为l-19mm的阴极带,阴极带上焊接有阴极极耳; 第三步,选取一根表面绝缘且可弯曲的圆柱形材料作为电芯支柱,将第一步制得的阳极带、隔离膜和第二步制得的阴极带依次叠放,组成电极组件,然后将所述电极组件螺旋地缠绕在所述电芯支柱上(即阳极带、隔离膜和阴极带作为一个整体螺旋地缠绕在电芯支柱上),形成中心设有电芯支柱的电芯;此时,电极组件的形状就像弹簧一样,当然,电极组件的两末端需要用粘胶等进行固定。第四步,将中心设有电芯支柱的电芯置于包装袋中,注入电解液,活化,得到柔性锂离子电池。阴极极耳和阳极极耳可以从电池同一个方向伸出,也可以从电池的不同的方向伸出,甚至可以从电池的相反方向伸出。其中,电极组件的制作方法还可以是:先将三层隔离膜组成隔离膜袋,然后将阴极带和阳极带分别装入隔离膜袋中,并保证阴极带和阳极带之间设有隔离膜。在这种情况下,空心金属管外围包覆的聚合物薄膜即由一层隔离膜充当。第三步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选取一根表面绝缘且可弯曲的圆柱形材料作为电芯支柱,先将阴极带或阳极带螺旋地缠绕在电芯支柱上,然后套上隔离膜袋,然后再在隔离膜袋上缠阳极带或阴极带,形成中心设有电芯支柱的电芯。作为本专利技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第一步和第二步所述的分切均为激光分切,激光分切具有精度高、易操作的特点。本专利技术中,阳极活性物质层包括阳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接剂,其中,阳极活性物质为石墨、硅和硅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导电剂为超导碳、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粘接剂为聚偏氟乙烯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阴极活性物质层包括阴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接剂,其中,阴极活性物质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镍钴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导电剂为超导碳、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粘接剂为聚偏氟乙烯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隔离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宽度为2‑20mm的阳极带、宽度为1‑19mm的阴极带、设置于所述阳极带和所述阴极带之间的隔膜组成的电极组件、包装袋、电解液和电芯支柱,所述电极组件螺旋地缠绕在所述电芯支柱上,并且所述电芯支柱和所述电极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包装袋内,所述阳极带上焊接有阳极极耳,所述阴极带上焊接有阴极极耳,所述电芯支柱设置为表面绝缘且可弯曲的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健胡海波刘凯刘志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