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处理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660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作业车辆的大型化的排气处理单元。排气处理单元具有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和托架。在托架上安装有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和第二排气处理装置。托架具有缘部和主体部。缘部具有安装在作业车辆的车体框架上的安装部。主体部具有从缘部向下方鼓出的凸形形状。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底部相比安装部位置靠近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作业车辆的大型化的排气处理单元。排气处理单元具有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和托架。在托架上安装有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和第二排气处理装置。托架具有缘部和主体部。缘部具有安装在作业车辆的车体框架上的安装部。主体部具有从缘部向下方鼓出的凸形形状。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底部相比安装部位置靠近下方。【专利说明】排气处理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来自作业车辆发动机的排气的排气处理单元。
技术介绍
在液压挖掘机等作业车辆上搭载有排气处理装置。为了处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排气处理装置经由连接管与发动机连接。排气处理装置包括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减少排气中的微粒。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减少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为了实现维护的便利化,有时将这两个排气处理装置配置在一个单元中,并且将该单元搭载在作业车辆上,这种单元被称为排气处理单元。如果为了利用发动机支承排气处理单元而将排气处理单元安装在发动机上,则在发动机的上部配置有重物。因此,加重了用于将排气处理单元安装在发动机上的托架的负担。如果为了强化托架而增大托架,则托架的重量增加。因此,优选将排气处理单元安装在发动机以外的支承物上。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经由支承脚在上部框架上设置平台。在该平台的上表面配置有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0974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将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排列而配置于排气处理单元,则发动机室增大,导致车体变大。为此,如果将排气处理单元在车体框架的上方朝外配置,则排气处理单元的位置升高,从而导致作业车辆的大型化。换言之,覆盖排气处理单元的发动机罩变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作业车辆的大型化的排气处理单元。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处理来自作业车辆的发动机的排气,具有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及托架。在托架上安装有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和第二排气处理装置。托架具有缘部和主体部。缘部具有安装在作业车辆的车体框架上的安装部。主体部具有从缘部向下方鼓出的凸形形状。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底部位置相比安装部靠近下方。本专利技术第二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在第一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的基础上,主体部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第一支承部支承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第二支承部支承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第二支承部相比第一支承部位置靠近下方。本专利技术第三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在第一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的基础上,主体部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第一支承部支承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第二支承部支承第二排气处理装置。安装部与第一支承部之间的沿铅直方向的距离比安装部与第二支承部之间的沿铅直方向的距离短。本专利技术第四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在第二或第三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的基础上,第一排气处理装置是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在比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靠近下方的位置被第二支承部支承。本专利技术第五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在第二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的基础上,还具有中继连接管,所述中继连接管连接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和第二排气处理装置。中继连接管在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上方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接近配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最下部与安装部之间的沿铅直方向的距离比中继连接管的外径的一半长度长。本专利技术第六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在第一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的基础上,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在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最下部具有连接连接管和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连接口。连接管连接发动机和第一排气处理装置。主体部具有供连接口插通的插通孔。本专利技术第七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在第六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的基础上,连接口的最下部相比主体部的最下部位置靠近上侧。本专利技术第八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在第二至第七方式中任一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的基础上,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和第二排气处理装置具有圆筒状的形状。第一支承部具有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外周面对应的接触面,第二支承部具有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外周面对应的接触面。本专利技术第九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在第八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的基础上,接触面具有向下方鼓出的凸形形状。本专利技术第十方式的作业车辆具有发动机、车体框架及第一至第九方式中任一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车体框架具有立设在支承发动机的旋转框架上的多个柱部件和设置在该柱部件的上端的梁部件。排气处理单元支承在车体框架上。本专利技术第十一方式的作业车辆在第十方式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托架利用安装部安装在梁部件上。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底部相比梁部件位置靠近下方。本专利技术第十二方式的作业车辆在第十或第十一方式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还具有连接发动机和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连接管。主体部相比连接管位置靠近上方。本专利技术第十三方式的作业车辆在十一方式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最下部配置在比梁部件靠近上方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第十四方式的作业车辆在第十至第十三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作业车辆的基础上,主体部具有切口部。切口部位于发动机气缸盖的上方。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中,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底部相比安装部位置靠近下方。因此,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相比支承排气处理单元的车体框架的部件位置靠近下方。因此,能够抑制排气处理单元的高度,能够抑制作业车辆的大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中,第二支承部相比第一支承部位置靠近下方。即,第一排气处理装置配置在排气处理单元内的更易于拆卸的位置。因此,通过将维护频率高的第一排气处理装置支承在第一支承部上,易于进行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拆卸。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维护性。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中,安装部与第一支承部之间的沿铅直方向的距离比安装部与第二支承部之间的沿铅直方向的距离短。因此,通过将维护频率高的第一排气处理装置配置在与安装部之间的沿铅直方向的距离短的第一支承部上,易于进行维护频率高的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拆卸。因此,能够提高维护频率高的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维护性。在本专利技术第四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中,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配置在比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靠近上方的位置。即,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配置在排气处理单元内的更易于拆卸的位置。因为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捕集排气中的微粒物,所以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相比,维护频率高。因此,通过将维护频率高的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向上方抬起,能够从车辆容易地卸下柴油机微粒捕集过滤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第五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中,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最下部与安装部之间的沿铅直方向的距离比第二连接管的外径的一半长度长。因此,在车体框架的上方朝外配置排气处理单元的情况下,能够使排气处理单元的位置降低。因此,能够抑制作业车辆的大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第六方式的排气处理单元中,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具有连接连接管(在以后的说明中称为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连接口,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排气处理装置。主体部具有供连接口插通的插通孔。并且,连接口配置在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的最下部。因此,在排气处理单元的维护时,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和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处理单元,处理来自作业车辆的发动机的排气,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托架,其安装有所述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排气处理装置;所述托架具有:缘部,其具有安装在所述作业车辆的车体框架上的安装部;主体部,其具有从所述缘部向下方鼓出的凸形形状;所述第二排气处理装置的底部相比所述安装部位置靠近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本学西村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