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旋式气液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847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旋式气液换热器,其包括一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换热芯,该换热芯中形成有多个相互隔绝的第一间隙流道和第二间隙流道,且换热芯外侧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与第一间隙流道连通的第三间隙流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分别贯穿其一侧或两侧并紧密接触,且与换热芯形成循环导通的第一管体及位于第一管体上方和下方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其中,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与所述的第二间隙流道导通,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的第一间隙流道连通;所述的壳体上端设置有第四管体,该第四管体与第三间隙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体流程短、压降小,液体流程长,且气体由内向外匀布扩散后流出,并与液体形成十字交叉状换热,以有效提高换热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板旋式气液换热器,其包括一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换热芯,该换热芯中形成有多个相互隔绝的第一间隙流道和第二间隙流道,且换热芯外侧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与第一间隙流道连通的第三间隙流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分别贯穿其一侧或两侧并紧密接触,且与换热芯形成循环导通的第一管体及位于第一管体上方和下方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其中,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与所述的第二间隙流道导通,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的第一间隙流道连通;所述的壳体上端设置有第四管体,该第四管体与第三间隙流道连通。本技术气体流程短、压降小,液体流程长,且气体由内向外匀布扩散后流出,并与液体形成十字交叉状换热,以有效提高换热效果。【专利说明】一种板旋式气液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产品
,特指一种气体流程短、压降小,液体流程长,且气体由内向外匀布扩散后流出,并与液体形成十字交叉状换热,以有效提高换热效果的板旋式气液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具体而言,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目前,以板式换热器较为普遍使用,板式换热器一般包括:一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换热芯,其中,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媒介入口和第一媒介出口,以及在壳体上端设置有第二媒介入口和第二媒介出口,使用时,第一种媒介从第一媒介入口流入换热芯,并从第一媒介出口流出,第二种媒介从第二媒介入口流入换热芯,并从第二媒介出口流出,以实现热交换。对于气体与液体进行换热时,采用逆流或顺流方式进行热交换,且气体的流程较长,以致形成的压降大,严重影响整体的换热效果,如果压降过大,还会影响换热芯的使用寿命,或出现泄漏的现象。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体流程短、压降小,液体流程长,且气体由内向外匀布扩散后流出,并与液体形成十字交叉状换热,以有效提高换热效果的板旋式气液换热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板旋式气液换热器包括一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换热芯,该换热芯中形成有多个相互隔绝的第一间隙流道和第二间隙流道,且换热芯外侧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与第一间隙流道连通的第三间隙流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分别贯穿其一侧或两侧并紧密接触,且与换热芯形成循环导通的第一管体及位于第一管体上方和下方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其中,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与所述的第二间隙流道导通,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的第一间隙流道连通;所述的壳体上端设置有第四管体,该第四管体与第三间隙流道连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镶嵌于换热芯中的部分均设置有复数个穿孔,并通过该穿孔与换热芯形成循环导通;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大于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直径的和。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位于壳体同一侧的端口密封,令第三管体、所述换热芯的第二间隙流道、第二管体之间形成板程流道;且第一管体、所述换热芯的第一间隙流道、第三间隙流道、第四管体之间形成壳程流道。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位于壳体同一侧的端口密封,令第三管体、所述换热芯的第二间隙流道、第二管体之间形成板程流道;所述第四管体的端口密封,且在第一管体的中部通过第一隔板隔绝,令第一管体的前端、第一间隙流道、第三间隙流道、第一间隙流道、第一管体的后端之间形成两段式壳程流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芯后端通过一支撑板安装于壳体中,并与壳体的一侧壁成与所述第三间隙流道连通的间隔;第一管体的端部穿过支撑板并密封,且所述壳体两相对第一管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间隔贯通的第五管体,所述的换热芯通过该第一管体与支撑板形成稳定装配;其中,第三管体、所述换热芯的第二间隙流道、第二管体之间形成板程流道;所述第四管体的端口密封,第一管体、第一间隙流道、第三间隙流道、间隔、第五管体的之间形成壳程流道。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热芯包括由多个板片组焊接形成的板片束,该板片组包括两片呈圆形的板片,其中,该板片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对应的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板片表面形成有复数个凸起,且该板片另一表面对应凸起的位置形成凹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两片所述板片中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的边缘相对应焊接,形成所述的板片组,每两组所述板片组中相接的两片板片的第一圆孔及板片的外边缘相对应焊接,形成所述的板片束,令两组板片组中相接的两片板片中的相对凸起另一面的凹槽交错叠合形成所述的第二间隙流道;板片组中的两片板片中的凸起交错叠合形成所述的第一间隙流道。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片表面形成的凸起为渐开线状凸起,其沿第一圆孔向板片外边缘延伸,该凸起呈螺旋状均匀分布于板片表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片表面形成的凸起为正弦波状凸起,其沿第一圆孔向板片外边缘延伸,该凸起呈螺旋状均匀分布于板片表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片表面形成的凸起为鼓包式凸起,并以中间大两边小的方式呈渐开线状分布于第一圆孔与板片外边缘之间,该凸起呈螺旋状均匀分布于板片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换热芯中构成壳程流道的第一间隙流道呈螺旋状,在气体流经该第一间隙流道时,气体随着第一间隙流道的流向流入第三间隙流道,即气体以螺旋扩散的方式流入第三间隙流道,以致具有极强“静搅拌”作用,所述的壳程流道由换热芯中间开始,相对传统的板换热器而言,该壳程流道较短,且该壳程流道通过供气体流过,可有效降低其压降,可有效保证整个换热芯的使用寿命,保证不会出现泄漏的现象。另外,所述的板程流道较长,即液体流程长,以致有足够的换热通道与气体换热。且气体与流经换热芯中板程流道的液体形成十字交叉状换热,令气体和液体之间得到充分换热,换热效果极好。本技术为全焊接结构,不易泄露,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灵活性较高,且可应用于高粘度液体的换热。【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换热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板片的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板片的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板片的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旋式气液换热器,其包括一壳体(1)及安装于壳体(1)内的换热芯(2),该换热芯(2)中形成有多个相互隔绝的第一间隙流道和第二间隙流道,且换热芯(2)外侧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与第一间隙流道连通的第三间隙流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分别贯穿其一侧或两侧并紧密接触,且与换热芯(2)形成循环导通的第一管体(11)及位于第一管体(11)上方和下方的第二管体(12)和第三管体(13),其中,第二管体(12)和第三管体(13)均与所述的第二间隙流道导通,所述第一管体(11)与所述的第一间隙流道连通;所述的壳体(1)上端设置有第四管体(14),该第四管体(14)与第三间隙流道(10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东邓健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埃欧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