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33268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减小边框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包含垂直线、水平线和像素的显示面板,以及经由所述垂直线而将数据电压和栅极脉冲提供到所述像素的驱动器集成电路(IC)。所述垂直线包括被提供有数据电压的垂直数据线,被提供有栅极脉冲的垂直栅线,和被提供有公共电压的垂直公共电压线。所述水平线包括水平栅线,所述水平栅线与所述垂直栅线连接,并经由所述垂直栅线接收所述栅极脉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减小边框的。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包含垂直线、水平线和像素的显示面板,以及经由所述垂直线而将数据电压和栅极脉冲提供到所述像素的驱动器集成电路(IC)。所述垂直线包括被提供有数据电压的垂直数据线,被提供有栅极脉冲的垂直栅线,和被提供有公共电压的垂直公共电压线。所述水平线包括水平栅线,所述水平栅线与所述垂直栅线连接,并经由所述垂直栅线接收所述栅极脉冲。【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减小边框尺寸的。
技术介绍
显示设备领域已迅速从大尺寸的阴极射线管(CRT)变为平板显示器(FPD),平板显示器具有外型薄且重量轻的有益特性,并能够实现大尺寸的屏幕。平板显示器的例子包括液晶显示器(IX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和电泳显示器(EPD)0在平板显示器之中,液晶显示器根据数据电压来控制施加到液晶分子的电场,以显示图像。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由于加工技术和驱动技术的发展而成本降低,并且性能也得到改善。因此,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从小尺寸移动设备到大尺寸电视机的几乎所有种类的显示设备。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商们做出了各种尝试,以实现窄边框设计。窄边框技术使位于显示面板边缘处的不显示图像的边框尺寸最小化,从而相对地增加显示图像的像素区域的尺寸。在窄边框技术中,由于精细加工的局限性,边框尺寸的减小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边框尺寸的。在一个方面,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包含垂直线、水平线和像素的显示面板,以及经由所述垂直线而将数据电压和栅极脉冲提供到所述像素的驱动器集成电路(1C)。所述垂直线包括被提供有数据电压的垂直数据线,被提供有栅极脉冲的垂直栅线,和被提供有公共电压的垂直公共电压线。所述水平线包括水平栅线,所述水平栅线与所述垂直栅线连接,并经由所述垂直栅线接收所述栅极脉冲。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垂直线和与所述垂直线交叉的水平线,并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以制造显示面板,并将驱动器集成电路(IC)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所述驱动器集成电路(IC)经由所述垂直线而将数据电压和栅极脉冲提供到所述像素。在又一方面,一种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包含垂直线、水平线和像素的显示面板,以及经由所述垂直线而将数据电压和栅极脉冲提供到所述像素的驱动器集成电路(1C),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基板上形成的栅极金属图案来形成所述水平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栅绝缘层以覆盖所述水平线,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层叠半导体图案和源极-漏极金属图案以形成所述垂直线,在所述垂直线和所述栅绝缘层上层叠第一钝化层和有机保护层,在所述有机保护层上形成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像素的公共电极和链接图案,其中,在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链接图案上形成第二钝化层,以及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形成所述像素的像素电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说明书而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文字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范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图3是图2中所示的柔膜上芯片(COF)的放大视图;图4局部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范例实施例的像素阵列;图5示出垂直栅线和水平栅线之间的连接范例。图6示出施加到图4中所示的像素阵列的数据电压和栅极脉冲的范例;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范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的边缘场切换(FFS)模式的薄膜晶体管(TFT)阵列结构的范例的平面视图;图8是沿图7的线1-1、I1-1I和II1-1II获得的剖视图;图9A-9G是顺序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范例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TFT阵列的方法中的每一阶段的剖面图;图10示出当垂直数据线和垂直栅线彼此相邻设置时,使黑矩阵的线宽度变宽的范例;以及图11示出形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范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的边框中的线的范例。【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例的范例。尽可能在整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应注意的是,如果确定已知技术可能会误导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省略对已知技术的详细说明。下文说明中使用的组件名称是考虑到简化说明书而选择的,因而可能与在实际产品中使用的组件名称不同。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范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PNL,驱动器集成电路(IC) DIC (或者10),时序控制器TCON (或者12)等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可以按照所有已知的液晶模式来实现,所述液晶模式包括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取向(VA)模式,共面切换(IPS)模式,边缘场切换(FFS)模式等等。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可以作为任何类型的液晶显示器来实现,包括透射型液晶显示器、透反型液晶显示器和反射型液晶显示器。显示面板PNL包括位于液晶单元Clc的两相对侧上的上基板和下基板。像素阵列区域包括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像素,该显示面板PNL的视频数据在该像素阵列区域中显示。所述像素阵列包括在显示面板PNL的下基板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和在显示面板PNL的上基板上形成的滤色器阵列。TFT阵列包括垂直线和水平线。垂直线是沿着显示面板PNL的垂直方向(B卩,图1的y轴方向)形成。水平线是沿着显示面板PNL的水平方向(即,图1的X轴方向)形成,并以直角与所述垂直线交叉。垂直线包括垂直数据线DL、垂直公共电压线COML和垂直栅线VGL。垂直公共电压线COML从电源电路(未示出)接收公共电压Vcom。水平线包括经由垂直栅线VGL接收栅极脉冲的水平栅线GL。水平栅线GL分别连接到各垂直栅线VGL,并经由各垂直栅线VGL来接收栅极脉冲。薄膜晶体管(TFT)是在TFT阵列的垂直数据线DL和水平栅线GL之间的每一交叉处形成。TFT响应于来自水平栅线GL的栅极脉冲,将数据电压从垂直数据线DL提供到液晶单元Clc的像素电极I。每一个液晶单元Clc是由经由TFT而充入数据电压的像素电极I与施加有公共电压Vcom的公共电极2之间的电压差来驱动的。经由指定成一些垂直线的垂直公共电压线C0ML,将公共电压Vcom施加到所有像素的公共电极(通过图8和图9中的‘COM’表示)。存储电容器Cst与每一液晶单元Clc连接,并在一个帧周期期间均匀地保持液晶单元Clc的电压。滤色器阵列包括滤色器和黑矩阵。偏振板分别附装到显示面板PNL的上基板和下基板。分别在显示面板PNL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形成用于设置液晶的预倾角的取向层。驱动器IClO包括多个源极驱动器IC SIC和多个栅极驱动器IC GIC0如图3中所示,在例如膜上芯片(COF)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上安装源极驱动器IC SIC和栅极驱动器IC GIC0源极驱动器IC SIC和栅极驱动器IC GIC两者都安装在一个COF上。将COF的输入端子接合至印刷电路板(PCB),将COF的输出端子接合至显示面板PNL的下基板。COF包括在连接到源极驱动器IC SIC的线(由图3中的虚线表示)和连接到栅极驱动器IC GIC的线(由图3中的实线表示)之间的绝缘层,由此使源极驱动器IC的线与栅极驱动器IC GIC的线彼此电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包括垂直线、水平线和像素的显示面板;和驱动器集成电路,配置为经由所述垂直线,将数据电压和栅极脉冲提供到所述像素,其中,所述垂直线包括被提供有数据电压的垂直数据线,被提供有栅极脉冲的垂直栅线,和被提供有公共电压的垂直公共电压线,其中,所述水平线包括水平栅线,所述水平栅线与所述垂直栅线连接,并经由所述垂直栅线接收栅极脉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职李世应李秉炫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