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及无人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1242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实现电源线缆之间的电气连接,所述电源线缆包括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而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公连接头包括公内导体、公外导体和公内绝缘体。而母连接头供公连接头插入,且其包括母内导体、母外导体和母内绝缘体。其中,当公连接头插入母连接头时,公内导体插入母内导体以使第一电源线之间连接,随后公外导体接触母外导体以使第二电源线之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能够方便地实现两根或者多根电源线缆之间的连接,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实现电源线缆之间的电气连接,所述电源线缆包括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而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公连接头包括公内导体、公外导体和公内绝缘体。而母连接头供公连接头插入,且其包括母内导体、母外导体和母内绝缘体。其中,当公连接头插入母连接头时,公内导体插入母内导体以使第一电源线之间连接,随后公外导体接触母外导体以使第二电源线之间连接。本技术的连接装置能够方便地实现两根或者多根电源线缆之间的连接,使用方便。【专利说明】连接装置、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及无人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无人飞行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无人飞行器中的连接装置、相应的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及相应的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源线缆的连接装置一般都包括公连接头与母连接头,公连接头包括公内导体与公外导体,母连接头包括母内导体与母外导体,公连接头与母连接头的体积都比较大,很是占用空间,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飞行器逐渐小型化,这使得使用在无人飞行器上的电源线缆连接装置也需要小型化,目前的电源线缆的连接装置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小型化的无人飞行器。另外,在公连接头插入母连接头的过程中,公内导体过短,与母内导体连接后,公外导体与母内导体接触,导致短路,容易导致烧毁无人飞行器中的其他电子元器件。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源线缆的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对应的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及相应的无人飞行器,其能够方便地实现两根或者多根电源线缆之间的连接,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实现电源线缆之间的电气连接,所述电源线缆包括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而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公连接头和母连接头。所述公连接头包括公内导体、公外导体和公内绝缘体。所述公内导体连接一所述电源线缆的第一电源线;所述公外导体连接一所述电源线缆的第二电源线;而所述公内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公内导体与所述公外导体之间以电绝缘所述公内导体和所述公外导体。而所述母连接头供所述公连接头插入,且所述母连接头包括母内导体、母外导体和母内绝缘体。所述母内导体连接另一所述电源线缆的第一电源线;所述母外导体连接另一所述电源线缆的第二电源线;所述母内绝缘体设置在所述母内导体与所述母外导体之间以电绝缘所述母内导体和所述母外导体。其中,当所述公连接头插入所述母连接头时,所述公内导体插入所述母内导体以使所述第一电源线之间连接,随后所述公外导体接触所述母外导体以使所述第二电源线之间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的公连接头,其连接于电源线缆,其中,所述电源线缆包括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而所述公连接头包括公内导体、公外导体和公内绝缘体。所述公内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且所述公内导体上设置有多个分叉;所述公外导体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其中,所述公外导体上设置有多个分叉;而所述公内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公内导体与所述公外导体之间以电绝缘所述公内导体和所述公外导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的母连接头,其连接于电源线缆,其中,所述电源线缆包括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而所述母连接头包括母内导体、母外导体和母内绝缘体。所述母内导体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母外导体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而所述母内绝缘体设置在所述母内导体与所述母外导体之间以电绝缘所述母内导体和所述母外导体。其中,所述公连接头进一步包括公护套,其包裹所述公内导体和所述公外导体;而所述母连接头进一步包括母护套,其包裹所述母内导体和所述母外导体。其中,所述公护套和所述母护套上分别设置有防滑纹。其中。所述公外导体和所述公内导体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叉。其中,所述公内导体的一端与所述公外导体的对应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母内导体的一端与所述母外导体的对应端之间的距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其中,无人飞行器中的电源线缆采用如上所述的连接装置而实现电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所揭示的连接装置可以方便地实现两根或者多根电源线缆之间的电气连接,使用方便,且其体积较小,适合在无人飞行器上的电源线缆上使用,且其能够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同轴电源线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而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连接装置100是用于实现电源线缆之间的电气连接,其中,电源线缆包括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本技术的连接装置100包括公连接头110和母连接头120,其中,公连接头110连接一根电源线缆130,而母连接头120连接另一根电源线缆140并供公连接头110插入以实现电源线缆130与电源线缆140之间的电气连接。具体地,公连接头110包括公内导体111、公外导体112、公内绝缘体113和公护套114。其中,公内导体111连接电源线缆130中的第一电源线,公外导体112为圆筒状,其连接电源线缆130中的第二电源线,公内绝缘体113设置在公内导体111与公外导体112之间以电绝缘公内导体111和公外导体112。公护套114包裹公内导体111和公外导体112,以固定公内导体111和公外导体112并暴露出公内导体111和公外导体112的部分,且暴露出来的公内导体111长于公外导体112。优选地,公连接头110的公护套114与电源线缆130外面包裹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的绝缘体可以采用同样的材质,并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而形成。母连接头120包括母内导体121、母外导体122、母内绝缘体123和母护套124。其中,母内导体121连接电源线缆140的第一电源线,母外导体122连接电源线缆140的第二电源线,母内绝缘体123设置在母内导体121与母外导体122之间以电绝缘母内导体121和母外导体122。母护套124包裹整个母内导体121和母外导体122以固定母内导体121和母外导体122。母内导体121至少一部分为圆筒状,且其内环的直径匹配公内导体111的直径以供公内导体111插入母内导体121内并且二者相互接触。母外导体122为圆筒状,且其内环的直径匹配公外导体112的直径以供公外导体112插入母外导体122并且二者相互接触。优选地,母连接头120的母护套124与电源线缆140外面包裹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的绝缘体可以采用同样的材质,并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而形成。优选地,公连接头110的公护套114的表面上可以设置具有防滑功能的防滑纹1140,而母连接头120的母护套124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具有防滑功能的防滑纹1240,则其可以在公连接头110对母连接头120进行插拔时防止手打滑,更方便插拔动作。此外,公连接头110的公外导体112和公内导体111上均可以设置有多个分叉,其可以使公外导体112和公内导体111具有更好的弹性、容易卡紧、接触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实现电源线缆之间的电气连接,所述电源线缆包括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公连接头,包括:公内导体,连接一所述电源线缆的第一电源线;公外导体,连接一所述电源线缆的第二电源线;和公内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公内导体与所述公外导体之间,以电绝缘所述公内导体和所述公外导体;和母连接头,供所述公连接头插入,且所述母连接头包括:母内导体,连接另一所述电源线缆的第一电源线;母外导体,连接另一所述电源线缆的第二电源线;和母内绝缘体,设置在所述母内导体与所述母外导体之间,以电绝缘所述母内导体和所述母外导体;其中,当所述公连接头插入所述母连接头时,所述公内导体插入所述母内导体以使所述第一电源线之间连接,随后所述公外导体接触所述母外导体以使所述第二电源线之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利学赵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