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两辊之间转移的介质数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096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介质数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刻花辊(7)和辊(19)之间的圆周速度差施加影响,控制能从印刷机(1)的刻花辊(7)转移到接触所述刻花辊(7)的辊(19)的介质数量,尤其是油墨或漆数量,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速度差以印刷介质密度(Dv)保持恒定和至少在较宽的印刷速度范围内大致恒定的方式,作为印刷机(1)的印刷速度(v)的函数进行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控制能从印刷机的刻花辊转移到与所述刻花辊接触的辊上的介质数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印刷机中使用的短型上墨单元是已知的(DE19840613A1),例如Anilox短型上墨单元。这些单元包含刻花辊,也称作Anilox辊,在其圆周上具有能填充油墨或漆的凹陷。该刻花辊配有一个箱型刮墨刀,该刮墨刀刮擦所述刻花辊。该刻花辊与一上墨辊配合,由于所述凹陷,转移到所述上墨辊上的油墨/漆的数量是恒定的。如果增大印刷或机器速度,那么由于通常高粘度的胶印油墨而在印刷载体上测量的墨迹密度稍稍降低。这可能因为所述凹陷不再以更高的印刷速度正确填充,因为所述凹陷在与上墨辊接触时不再那么有效地排空,或者因为从刻花辊转移到上墨辊上,且经印版滚筒转移到橡皮滚筒上并从橡皮滚筒上转移到印刷载体上的油墨转移受到削弱。为了影响印刷的墨迹密度,也称作光学密度,在Anilox上墨单元中,已知的是影响刻花辊和上墨辊之间的滑移。当两辊具有相同的圆周速度时,即没有滑移时,实现了从刻花辊到上墨辊的最佳油墨转移。当在这些辊之间有滑移时,由于从刻花辊转移到上墨辊上的油墨数量的减小而使印刷的墨迹密度下降。从DE19840613可知,所述滑移是正是负都不重要,仅其绝对大小是关键。因此,通过设定所述滑移,可以较快速地改变印刷的墨迹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开始部分所述类型的方法,其中即使在不同的印刷速度下,也可以实现所述辊之间的均匀良好的油墨转移。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方法。因此,能从印刷机的刻花辊转移到一接触所述刻花辊的辊,例如上墨辊的介质数量,通过对刻花辊和所述辊之间的圆周速度差施加影响而可以进行控制。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圆周速度差作为印刷机的印刷/机器速度的函数,以印刷的介质密度保持恒定或至少在较宽的印刷速度范围内大致恒定的方式进行控制。这使其可以确保从刻花辊到所述随动的辊的介质转移实际上在全部印刷速度下都均匀良好。在本专利技术中,“印刷的介质密度”指的是转移到印刷载体上的印刷图像密度。它还称作光学密度。因此,“印刷的介质密度”不指印刷介质的材料密度。印刷机可以是以湿胶印或干胶印方式运行的页式输送或卷筒式输送机。所述介质最好是液体,但可以是糊状,且最好是油墨或漆。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在标准印刷速度且最好在高于标准印刷速度的印刷速度下用于使圆周速度差为零的措施。因此,在标准印刷速度下,刻花辊和与其配合的辊同步运转。所述标准印刷速度是印刷机主要运行的速度。例如,在页式输送机中它可以达到2.5m/s,而在旋转式机器中可以达到9m/s。在本方法的设计变体中,假定在标准印刷速度之上的速度范围内,印刷的介质密度不再精确地保持恒定。然而,所述印刷单元也可以时常在所述辊之间没有滑移地运行。所述辊的磨损相应地降低。在印刷机排印时,即在开始执行印刷指令时,且当印刷机加速到标准印刷速度时,出现刻花辊和随动辊之间的圆周速度差。与完成整个打印指令的持续时间相比,这段时间相当短。也可以容易地实现在最大印刷/机器速度时所述圆周速度差为零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印刷的介质密度在低于最大印刷速度的所有印刷速度下能够设定为恒定值,但在刻花辊和随动辊之间时常出现滑移,结果是所述辊的使用寿命缩短。而且,所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是优选的,即其中印刷介质密度保持恒定的特征曲线决定于依赖印刷速度的圆周速度差。所述特征曲线例如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因为刻花辊和随动辊之间不可避免地滑移,所以针对不同的印刷速度检测印刷介质密度是否保持恒定。通过外推从这些值可以确定一条连续的特征曲线,且对每一印刷速度设定一新滑移值(圆周速度差)或者,针对每一滑移值,设定为此所需的印刷速度,且在此速度下印刷介质密度恒定。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特征曲线”还指对不同的印刷速度范围规定了离散滑移值的函数表。因此同一滑移值用于不同的印刷速度,即在该印刷速度范围内印刷介质密度不总是精确恒定,但这些非常微小的密度差仅在无害的程度上影响印刷结果。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在控制装置中存储特征曲线的措施。根据印刷载体,例如可以包括纸张、纸板、塑料或金属,以及根据油墨或漆的类型,所述特征曲线可以不同。借助于所述控制装置,采用用于各种印刷载体或油墨/漆的特征曲线,而以在低于标准印刷速度的任何印刷速度下印刷油墨密度或漆密度恒定的方式,使刻花辊和随动辊之间的滑移(圆周速度差)适应各种印刷速度。该方法的其他优选实施例可以从其余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以侧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印刷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图2示出了其中印刷/机器速度在横坐标轴上绘出,刻花辊和随动辊之间的滑移在纵坐标轴上绘出的图;以及图3示出了其中印刷/机器速度在横坐标轴上绘出,印刷油墨密度在纵坐标轴上绘出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印刷机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该印刷机包含印刷单元3和上墨单元5。上墨单元5由短型上墨单元形成,准确地说是Anilox短型上墨单元,且包含一刻花辊7,也称作Anilox辊,在该辊的圆周上有凹陷9,例如坑或槽,用于容纳液体介质。下面仅通过示例假定所述介质是液体油墨。而且,上墨单元5具有箱型刮墨刀11,借助于该刮墨刀将油墨导入刻花辊7的凹陷中,且随后刮擦刻花辊的圆周面。所述箱型刮墨刀11经连接于储存器13的管路15供应油墨。所述油墨借助于泵17从储存器13泵出到刀箱型刮墨刀11。而且,上墨单元5具有与刻花辊7配合的辊19,该辊例如由油墨转移辊形成,且具有弹性外壳。术语“配合”指的是刻花辊7和所述辊19互相接触而形成一辊隙。由印版滚筒21形成的印刷版23与辊19配合,且本身与橡皮滚筒25接触。通过橡皮滚筒将印刷图像施加到印刷载体27上,例如一页纸或卷筒纸,在此仅是指示作用。辊19、印版滚筒21和橡皮滚筒25以公知的方式经驱动齿轮的未示出的齿轮互相连接,且以相同的圆周速度驱动(圆周速度差/滑移值=0)。所述辊19和印版滚筒21直径相同。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刻花辊7的圆周速度能相对于辊19单独设定的措施,从而可以实现0%和10%之间的滑移。如图1所示,这可以借助于用于刻花辊7的特定马达驱动装置29进行。或者可以提供一种变速齿轮,该齿轮的驱动主要经连接于辊19的齿轮连接机构实现,且其中仅刻花辊5和辊19之间有差别的圆周速度另外通过较小的马达连接。第三种方案是使用可调节的机械齿轮。能实现刻花辊7和辊19之间的圆周速度差的其他设计变体也是可以的。因此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刻花辊7装有单独的驱动机构。而且,提供一种位于橡皮滚筒25上的速度传递器31,该速度传递器经信号线33将当前的印刷/机器速度传输到示意性示出的控制装置35。或者,当前印刷/机器速度的信号也可以直接从印刷机1的未示出的主驱动马达而来,或者来自于印刷单元3。控制装置35存储特征曲线,也称作运转曲线,该曲线规定了刻花辊7和辊19之间所需的圆周速度差,该圆周速度差作为印刷/光学油墨密度保持恒定的当前印刷速度(VM)的函数。因此,刻花辊7的相应滑移从特征曲线得到更正,然后规定刻花辊7的驱动装置即通过信号线37连接于控制装置35的马达驱动装置29的正确速度(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介质数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刻花辊(7)和辊(19)之间的圆周速度差施加影响,控制从印刷机(1)的刻花辊(7)转移到接触所述刻花辊(7)的辊(19)的介质数量,尤其是油墨或漆的数量,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速度差以印刷介质密度(D↓[V])保持恒定或至少在较宽的印刷速度范围内大致恒定的方式,作为印刷机(1)的印刷速度(V)的函数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约翰卡拉汉沃尔夫冈舍恩贝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