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及运行一个输墨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95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输墨装置(3)的印刷机(1)及运行输墨装置(3)的方法。输墨装置(3)包括与一个辊(7)相互配合的网线辊(5),后者在圆周上设有由可填入印刷介质的凹陷(11)构成的图样。该方法的特征在于:网线辊(5)及辊(7)被相互协调地这样转动,即在网线辊(5)每转一圈后由油墨在辊(7)上以油墨附着区(15)形式构成的图样相对网线辊(5)前一圈时在辊(7)上构成的图样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这样一个很小的错位,以使得新的油墨附着区(15)被定位在辊(7)上相邻油墨剩余附着部分(17)之间无油墨或基本上无油墨的空隙(19)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具有一个输墨装置、尤其是短输墨装置的印刷机及根据权利要求6前序部分的运行一个输墨装置的方法。为了避免能在印刷图象上看出网线辊的图样(Muster),譬如在印版墨辊上使用了附加滑动辊(Reiterwalze),它用于擦抹该图样。其缺点是印刷装置的结构成本高及附加辊将导致输墨装置不再与印刷模版无关。此外公知了,使网线辊上的图样构成得很细小,以致由观察者的眼睛不会察觉到干扰。但使用变细小的图样使可传送的油墨量减少,即网线辊上凹陷的小钵容积减小及由此使印在承印材料上的印刷图象的厚度减小。由此网线辊的清洗变得非常困难。此外由DE 44 31 464 A1公知了一种装置,它在网线辊及印版墨辊之间允许有圆周速度差,以便擦除印版墨辊上的印刷介质图样。但事实表明,印版墨辊上的印刷介质膜不能由此以希望的方式变得均匀及当圆周速度差超过大约5%时印刷介质厚度简单地下降,而印刷图象上的图样仍可被看到。为了解决该任务提出了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印刷机。它具有一个网线辊,例如一个Anilox辊,该网线辊在其圆周上设有由凹陷构成的图样。该凹陷被填入印刷介质,例如流体的油墨或漆。该网线辊与另一辊、例如一个印版墨辊相接触,在该印版墨辊上施加位于凹陷中的印刷介质。该印刷机的特征在于网线辊及所述另一辊在传动上被彼此这样地耦合,即在网线辊每转一圈后由印刷介质在该另一辊上以印刷介质附着区形式构成的图样相对网线辊前一圈时在另一辊上构成的图样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一个很小的偏移,以使得新的印刷介质附着区被定位在所述另一辊上相邻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无印刷介质或基本上无印刷介质的空隙中。位于凹陷中的印刷介质在网线辊与该另一辊之间构成的辊间隙中被转移到该另一辊上及在圆周面上不形成这样的印刷介质附着区它们在辊的圆周方向上彼此具有与凹陷图样相应的恒定距离。在另一辊转动一圈,附着的印刷介质的一部分由于剥离转移到与该辊相互配合的印版、如一个印版滚筒上以后,在该辊上剩留下其容积及高度减小的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在这些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具有实际上无印刷介质的空隙。网线辊及另一辊彼此的滚压被这样地调节,即当该另一辊上无印刷介质的空隙转到网线辊的旁边时,网线辊将新的印刷介质附着区正好施加在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的空隙中。为了使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的空隙涂上印刷介质,将不同于公知方法-即不是擦抹,而是在该辊的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实际上无印刷介质的空隙中控制地填满新的印刷介质附着区。由此在该辊上产生了一个印刷介质表面轮廓,它的印刷介质层厚度仅有很小相对波动,由此可提高印刷质量及实现一个印刷全色调面的连续上色。通过网线辊上的凹陷构成的图样在承印材料上印出的印刷图象中不能被看到。新的印刷介质附着区及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偏移的大小与设在网线辊上的凹陷间的距离相关。如果网线辊具有一个小钵或线条图样,则可能譬如在1厘米上设有50条线。这里相邻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将在百分之几毫米至十分之几毫米的范围中。在一个同样适合的网线辊刻有交替字母的图案的情况下,网线辊图样通过小钵或线条构成,它们在1厘米上设有100个以上。显然,偏移量必需特别精确,才能使新的印刷介质附着区正好施加在辊上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无印刷介质或基本上无印刷介质的空隙中。在该印刷机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提出网线辊及所述另一辊通过单级或多级传动装置彼此相耦合。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i”被这样地选择及网线辊的直径dR与印版墨辊的直径dW彼此这样地协调,即圆周速度差为零,即网线辊及所述另一辊彼此无滑动地滚压,其中在网线辊每转一圈后在另一辊上形成的图样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一个这样的小偏移,以使得新的印刷介质附着区施加在该辊上相邻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实际上无印刷介质的空隙中。这例如可如此来实现传动比为1∶1.999,另一辊的直径dW为200mm及网线辊的直径dR为100.05mm。最好另一辊的直径dW等于与该辊形成接触的印版滚筒的直径。其它有利的实施形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为解决该任务,还提出了具有权利要求6中特征的运行输墨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在于网线辊及另一辊相互间被这样协调地转动,即在网线辊每转一圈后由印刷介质在另一辊上以印刷介质附着区形式构成的图样相对网线辊前一圈时在该另一辊上构成的图样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这样一个小的偏移,以使得新的印刷介质附着区被定位在该另一辊上相邻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之间无印刷介质或基本上无印刷介质的空隙中。该偏移既可顺着所述另一辊的转向也可逆着所述另一辊的转向来实现。附图说明图1表示一个印刷机1实施例的区段,即一个输墨装置3,这里它由一个Anilox输墨装置组成。该输墨装置3包括一个也称为Anilox辊的网线辊5,该网线辊与一个辊7相接触,这被称为网线辊5与辊7相互滚压。这里辊7由一个具有弹性外壳的印版墨辊组成,它与一个在图1中未示出的印版滚筒相互配合。辊7的直径最好与印版滚筒尺寸相同,在该实施例中网线辊5的直径是辊7直径尺寸的一半。在网线辊5的圆周面9上设有彼此以等距离布置的凹陷11,由此构成一种图样。这里凹陷11被构造为小钵,其中小钵的几何尺寸及小钵的分布确定了网线辊的吸液容积。在凹陷11中可填满油墨,其中,一个未在图1中示出的刮墨装置,它刮压在网线辊5的圆周面9上,以使得凹陷11中可重复地填入油墨,及由此总是将预定的油墨容积转移到辊7上。网线辊5及辊7可借助一个在图1中未示出的传动装置被驱动,其中在网线辊5及辊7之间调节到具有小的圆周速度差,即在辊5,7之间形成滑动,对此在下面还要详细描述。为了调节到所需的圆周速度差,最好设有一个未示出的控制装置,借助它来控制传动装置。油墨从网线辊5的凹陷11被转移到辊7的圆周面13上,及在该圆周面上形成小的油墨附着区15(印刷介质附着区),它们-从辊7的圆周方向看-彼此具有恒定的距离。在此情况下,网线辊5上的凹陷11被部分地排空。通过油墨附着区15在辊7的圆周面13上塑造出网线辊5上的图样或结构。施加在辊7上的油墨附着区15由于发生的油墨剥离不能完全被转移到印版滚筒上,而是每个油墨附着区15的一部分仍保留在辊7上。该留下的油墨附着部分在下面将被称为油墨剩余附着部分17(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在各个相邻的油墨剩余附着部分17之间具有一个无油墨的空隙19。如图1中所看到的,与油墨附着区15相比该油墨剩余附着部分17具有小的油墨容积及小的高度,因为通过油墨剥离,油墨附着区15的一部分已转移到印版滚筒上。网线辊5与辊7的滚压关系是这样选择的,即当空隙19在网线辊5旁边运动到辊之间的间隙区域中时,新的油墨附着区15从网线辊5正好被放置到或转移到辊7上的油墨剩余附着部分17之间的空隙19中。由此在辊7的圆周面13上构成一个被连续着色的油墨膜,该膜的厚度仅有很小的波动。由于连续的着色可在承印材料上印刷出一个闭合的全色调面,其中不能识别出网线辊上的图样。对此将不需要附加的辊或用于擦抹或涂抹油墨附着区15的其它装置,如在公知的印刷机上所使用的。在相邻的油墨剩余附着部分17之间完全无印刷介质的空隙19仅在辊7转过第一圈后存在。当空隙19通过辊之间的间隙后,先前无油墨的空隙19被施加了油墨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一个输墨装置(3)、尤其是短输墨装置的印刷机(1),具有一个在其圆周上设有由凹陷(11)构成的图样的网线辊(5),该网线辊与一个辊(7)相互配合,其中凹陷(11)可被填满印刷介质,及具有一个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网线辊(5)及辊(7 )在传动上彼此被这样地耦合,即在网线辊(5)每转一圈后由印刷介质在辊(7)上以印刷介质附着区(15)形式构成的图样相对网线辊(5)前一圈时在辊(7)上构成的图样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一个很小的错位,以使得新的印刷介质附着区(15)可被定位在辊(7)上相邻印刷介质剩余附着部分(17)之间无印刷介质或基本上无印刷介质的空隙(19)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富兰克林马丁约翰卡拉汉沃尔夫冈舍恩贝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