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79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刷机,其能够实现挡板更换的自动化、换产调整作业的进一步自动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换产调整作业的简单化以及操作时间的缩短。印刷机具有墨斗部件(2)、墨斗辊(3)、通过永磁体被吸附在墨斗部件(2)的墨斗形成面(37a)以及墨斗辊(3)的外周表面上的一对挡板(53)、挡板更换装置(85)。挡板更换装置(85)具有:墨斗部件转动装置(36);接近墨斗辊的外周表面而配置,阻挡由于墨斗部件(2)的转动而离开墨斗形成面(37a)与墨斗辊(3)一起旋转过来的挡板(53),使挡板(53)沿离开墨斗辊(3)的外周表面的方向转动的挡板阻挡部件(110);能够在墨斗(1)的上方移动并能够升降的移动体(88);设置在移动体(88)上,能够进行挡板(53)的保持和释放的挡板保持部件(9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
技术介绍
在通常的印刷机中,接近构成墨斗的墨斗部件来设置墨斗辊, 从墨斗向墨斗辊的外周表面流出的油墨通过传墨辊移送至匀墨辊, 该油墨进一步经由多个匀墨辊而被供给到印刷部分的印刷面。以往,墨斗部件是板状物,墨斗内的油墨通过墨斗部件与墨斗 辊之间的油墨通路流到墨斗辊的外周表面。在这样的印刷机中,有时要根据印刷内容改变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换产调整作业,即在上一次印刷结束 时将墨斗内的油墨更换为下 一 次印刷所要使用的油墨。在该换产调 整作业中包括回收墨斗内旧油墨以及清洗墨斗部件及各辊。在以往的印刷机上,对传墨辊和匀墨辊进行所谓的墨辊清洗的 自动清洗,但对墨斗辊和墨斗部件很难实现自动化清洗,因此如下 那样进行手工清洗。即,在上一次印刷结束后,在墨斗辊停止旋转 的状态下,手动取出残留在墨斗内的旧油墨,并用手清洗油墨与墨 斗辊和墨斗部件接触的部分。因此,旧油墨的回收和清洗作业麻烦, 而且由于需要用手清洗墨斗部件和墨斗辊,所以换产调整作业花费 的时间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开始下 一 次印刷。另外,有时还要根据印刷内容改变油墨通路的大小(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是改变墨斗部件的位置和角度来调整油墨通路 的大小,但这样的调整也很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印刷机。该印刷机包括墨斗部件,其具有墨斗形成面;墨斗辊,使油墨通过该墨斗辊与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流到该墨斗辊的外周表面;多个辊,其将流至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油墨供给到印刷部分; 带状片材,其搭在墨斗部件上并使中间部与墨斗形成面紧密接触以将其覆盖;片材移动装置,其使带状片材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一对 挡板,其通过永磁体从片材上方吸附在墨斗形成面上并吸附在墨斗 辊的外周表面上而形成墨斗的侧壁;油墨回收罐,其配置在接近墨 斗辊的下部的位置;油墨刮板,其设置在油墨回收罐上;以及刮板 位置转换装置,其在油墨刮板压接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刮墨位置 和油墨刮板从墨斗辊离开的待机位置之间进行转换。并且,墨斗部件通过墨斗部件转动装置而转动,并被定位在多个作业位置,在墨 斗部件的周围沿墨斗部件的转动方向形成有多个墨斗形成面,在所 述墨斗部件被定位于各作业位置时,所述墨斗形成面由于尖端的油 墨通路形成部与墨斗辊接近而形成墨斗,从墨斗部件的转动中'"、轴 到各油墨通路形成部的距离各不相同。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94174号公才艮。通过上述印刷机能够使换产调整作业比以往简单从而能够缩短 作业时间。但是,旧挡板和新挡板的更换作业以及向墨斗补充新的油墨等 不能自动进行,因此换产调整作业的简单化以及操作时间的缩短还 不充分。由于挡板被永磁体牢固地吸附在油墨形成面和墨斗辊的外周表 面上,因此很难进行自动更换。如果利用电磁铁将挡板吸附在油墨 形成面和墨辊的外周表面上,则能够通过停止对电磁铁的通电来筒 单地自动更换挡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印刷过程中始终 向电磁铁通电,会产生电磁铁发热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大的问 题,因此必须利用永》兹体。而且,将放入金属制的罐子等中的油墨自动地补充到墨斗中是 很困难的。再者,在进行大量印刷的情况下,由于一次性向墨斗内注入大量的所需油墨,所以在印刷过程中存在墨斗内的油墨劣化,给印刷 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而且,在换产调整时,有时会剩余大量 的旧油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浪费了剩余的油墨,而且回收剩余 油墨也花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印刷机,该印刷机能够 简单地实现挡板更换的自动化、实现换产调整作业的进一步自动化 以及由此而实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简单化及操作时间的缩短。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机的特征是,该印刷机具有墨斗部件, 所述墨斗部件具有墨斗形成面;墨斗辊,使油墨经过所述墨斗辊与 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而流至所述墨斗辊的外周表面;多个辊, 所述多个辊将流至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油墨供给至印刷部分; 一对 挡板,所述 一 对挡板通过永磁体被吸附在墨斗形成面以及墨斗辊的 外周表面上而形成墨斗的侧壁;以及挡板更换装置,所述挡板更换 装置将使用后的挡板从墨斗部件和墨斗辊上拆下,并使新的挡板吸 附在墨斗部件以及墨斗辊上,挡板更换装置具有墨斗部件转动装 置,所述墨斗部件转动装置使墨斗部件以与墨斗辊平行的轴为中心 转动并定位在规定的作业位置;挡板阻挡部件,所述挡板阻挡部件 接近墨斗辊的外周表面而配置,阻挡由于墨斗部件从作业位置起转 动而离开墨斗形成面与墨斗辊 一 起旋转过来的挡板,并使挡板沿离 开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方向转动;移动体,所述移动体能够在墨斗 的上方移动并能够升降;以及挡板保持部件,所述挡板保持部件设 置在移动体上,并能够进行挡板的保持和释放。若在挡板被吸附在墨斗形成面以及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状态下 使墨斗部件转动,则墨斗部件按压挡板,挡板离开墨斗形成面,若 没有挡板阻挡部件,则挡板保持着被吸附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状 态与墨斗辊 一 起旋转而不离开墨斗辊的外周表面。若采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机,则由于有挡板阻挡部件,所以 一 旦挡板被按压在墨斗部件上与墨斗辊 一 起进行某种程度的转 动,就会碰到挡板阻挡部件从而被阻挡,并随着墨斗部件的转动, 以与挡板阻挡部件的抵接部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也离开墨斗辊的 外周表面。这样,如果挡板成为离开墨斗形成面和墨斗辊的外周表 面的状态,则能够通过挡板保持部件以简单的方式拆下挡板以进行 更换。因此,能够筒单地实现挡板更换的自动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机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才几的基础 上,其特征在于,在墨斗辊的外周部,在轴向的至少两处设置整个 周部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规定宽度的挡板吸附部,挡板吸附部以外的 部分由非》兹性材冲牛形成。墨斗形成面可以整体都由》兹性材料形成,也可以只是与墨斗辊 的挡板吸附部相对应的部分由磁性材料形成,其余的部分由非磁性 材料形成。挡板被永磁体吸附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上,墨斗辊以与挡板滑 动接触的方式旋转。因此,例如在墨斗辊的整个外周表面和整个墨 斗形成面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随着墨斗辊的旋转,挡板逐渐 在墨斗辊轴向移动,从而挡板的位置有可能错动。若采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机,则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中, 只有挡板吸附部由磁性材料形成,除此以外的部分由非磁性材料形 成,因此,挡板不会从挡板吸附部错动,从而位置的变化小。优选挡板吸附部的宽度(在墨斗辊轴向上的长度)与挡板的宽 度大致相同。这样,挡板的错动非常小或几乎不错动。例如,在墨斗辊的长度方向设置三个以上的挡板吸附部。这样,根据印刷面的宽度,能够通过改变吸附挡板的挡板吸附 部来调整墨斗的宽度。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机的 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挡板阻挡部件兼用作覆盖墨斗辊的上部的罩。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机在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印刷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墨斗部件通过墨斗部件转动装置而转动,并被定位在多个作业位置;在墨斗部件的周围,沿墨斗部件的转动方向形成有多个墨斗形成面,当所述墨斗部件被定位在各 作业位置时,所述墨斗形成面由于前端的油墨通路形成部接近墨斗辊而形成墨斗;从墨斗部件的转动中心轴起到各油墨通路形成部的 距离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墨斗部件,所述墨斗部件具有墨斗形成面;墨斗辊,使油墨经过所述墨斗辊与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而流至所述墨斗辊的外周表面;多个辊,所述多个辊将流至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油墨供给至印刷部分;   一对挡板,所述一对挡板通过永磁体被吸附在墨斗形成面以及墨斗辊的外周表面上而形成墨斗的侧壁;以及挡板更换装置,所述挡板更换装置将使用后的挡板从墨斗部件和墨斗辊上拆下,并使新的挡板吸附在墨斗部件以及墨斗辊上,挡板更换装置具有: 墨斗部件转动装置,所述墨斗部件转动装置使墨斗部件以与墨斗辊平行的轴为中心转动并定位在规定的作业位置;挡板阻挡部件,所述挡板阻挡部件接近墨斗辊的外周表面而配置,阻挡由于墨斗部件从作业位置起转动而离开墨斗形成面与墨斗辊一起旋转过 来的挡板,并使挡板沿离开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方向转动;移动体,所述移动体能够在墨斗的上方移动并能够升降;以及挡板保持部件,所述挡板保持部件设置在移动体上,并能够进行挡板的保持和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爪雅幸
申请(专利权)人:艾玛计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