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150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设有墨斗部件、供墨辊、将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供给印刷部分的若干个辊以及配置在墨斗部件下方的清洗槽,墨斗部件具有墨斗形成面,供墨辊使油墨通过其与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流到其外周表面上,在清洗槽内设有清洗刮片,清洗刮片的位置至少能在它与供墨辊外周表面压接的清洗位置和它脱离供墨辊的待机位置之间切换,从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位于清洗位置的清洗刮片刮下而进入清洗槽内。(*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通常的印刷机中,在构成墨斗的墨斗部件附近处设置着供墨辊,从墨斗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传墨辊移到匀墨辊上,该油墨再经过若干个匀墨辊供给到印刷面。墨斗部件通常是板状的,墨斗内的油墨通过墨斗部件与供墨斗之间的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的外周表面。用上述印刷机时,有时需根据印刷内容而变更所用油墨的种类,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准备变更作业,即,在前一印刷结束时,将墨斗内的油墨换成下一印刷所需用的油墨。该准备变更作业中包含着回收墨斗内旧油墨及清洗墨斗部件和各辊的作业。在以往的印刷机中,对于传墨辊及匀墨辊是用所谓墨辊清洗法进行自动清洗的,而对于供墨辊及墨斗部件难以实行清洗的自动化,是用下述的手工作业进行清洗的。即,在前一印刷结束后,使供墨辊停止,在此状态下用手工作业取出墨斗内剩余的旧油墨,用手洗净供墨辊及墨斗部件上的接触油墨部分。因此,旧油墨的回收及清洗作业很麻烦,而且必须用手洗净墨斗部件和供墨辊,若不将它们洗净则不能将新油墨装入墨斗,所以要化费准备变更作业时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开始下一个印刷。用印刷机时,有时也需根据印刷的内容而变更油墨通路的大小(宽度),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是通过改变墨斗部件的位置或角度等来调整油墨通路大小的,这种调整方法也很麻烦。另外,在印刷机中,希望能够根据印刷面的宽度来调节墨斗的宽度,但这对于一般印刷机来说是很困难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单地进行旧油墨的回收和供墨辊的清洗,从而可缩短准备变更作业时间的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准备变更作业时不需要墨斗部件清洗作业、从而可缩短准备变更作业时间的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单地调节油墨通路大小的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单地调节墨斗宽度的印刷机油墨供给装置。本专利技术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特征是,设有墨斗部件、供墨辊、将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上的油墨供给印刷部分的若干个辊以及配置在墨斗部件下方的清洗槽;上述墨斗部件具有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上述供墨辊使油墨通过其与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流到其外周外表面上;在清洗槽内设有清洗刮片,该清洗刮片的位置至少可在清洗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切换,上述清洗位置是指清洗刮片与供墨辊外周表面压接的位置,上述待机位置是指清洗刮片脱离供墨辊的位置;从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位于清洗位置的清洗刮片下面进入清洗槽内。进行通常的印刷时,清洗片切换到待机位置,脱离开供墨辊。因此,从墨斗经由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与以往同样地被供给到印刷面。在进行准备变更作业时,清洗刮片切换到清洗位置,压接在供墨辊外周表面,在此状态下使供墨辊旋转。通过供墨辊的旋转,使墨斗内剩余的旧油墨与印刷时同样地通过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该油墨被清洗刮片刮净并回收到清洗槽内。当墨斗内剩余的油墨全部被供墨辊取出、被清洗刮片清洗回收到清洗槽内后,仍保持该状态地使供墨辊稍作旋转,这样,使得残存在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清洗刮片几乎刮净。然后,如果需要的话,再用手将供墨辊外周表面及墨斗部件的与油墨接触部分清洗干净,把新油墨装入墨斗,开始下一个印刷作业。这样,在进行准备变更作业时,通过位于清洗位置的清洗刮片将剩余在墨斗内的油墨自动地回收到清洗槽内,由于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几乎全被刮净,必要时只要用手清洗供墨辊及墨斗部件的表面即可,所以,油墨回收作业及清洗作业简单,可缩短准备变更时间。例如,墨斗部件以平行于供墨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被定位在若干个作业位置,在墨斗部件的周围,沿墨斗部件的旋转方向,形成若干个墨斗形成面,该墨斗形成面在墨斗部件定位在各作业位置时,其前端的油墨通路形成部接近供墨辊外周表面而形成墨斗。这种情况下,墨斗部件例如可为大致呈四角柱状,在该墨斗部件的周围形成四个墨斗形成面。此外,从墨斗部件旋转中心轴至若干个墨斗形成面的油墨通路形成部的距离例如可互不相同。再者,墨斗部件在各作业位置的定位角度例如可以进行微调节。在上述情况下,当因印刷内容改变而需改变油墨种类时,通过旋转墨斗部件使其定位在不同的作业位置,就可以变更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因此,在进行准备变更作业时,在清洗先前印刷所用的墨斗形成面之前,将墨斗部件旋转到另一作业位置,由下一个印刷所使用的新墨斗形成面形成墨斗将新油墨装入该墨斗,即可开始下一个印刷。可在进行下一个印刷期间,清洗先前印刷所使用的墨斗形成面。因此,可省去清洗墨斗形成面的时间,从而缩短准备变更作业的时间。当墨斗部件为大致呈四角柱状时,墨斗部件的形状简单,在其周围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若干个墨斗形成面。当从墨斗部件的旋转中心轴至若干个墨斗形成面的油墨通路形成部的距离互不相同时,可以利用作业位置来变化油墨通路的大小。当墨斗部件各作业位置中的定位角度可以微调节时,可通过微调节该定位角度来微调节各作业位置中的油墨通路的大小。供墨辊的至少一部分及墨斗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由磁性材料构成,在供墨辊与墨斗部件之间设有采用永久磁铁制的堰板。该堰板具有与供墨辊外周表面密接并靠磁力吸持该外周表面的供墨辊吸持面,还具有与墨斗部件的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密接并靠磁力吸持该墨斗形成面的墨斗部件吸持面。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堰板可简单地安装和卸下,沿供墨辊长度方向的堰板位置可以改变。这样,通过改变堰板的位置,就可以任意变化墨斗的宽度。由于堰板仅靠磁力吸附在供墨辊上,所以不会妨碍供墨辊旋转。另外,即使在墨斗部件上设有若干个墨斗形成面,在将堰板取出供墨辊与墨斗部件之间的状态下,可以使墨斗部件旋转。带状片材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蒙在墨斗部件上,并复盖和密接在墨斗形成面上。在本说明书中,片材这一词语是指所有的厚度比长度及宽度小得多的薄板状挠性部件。片材的厚度无限制,厚度较大的薄板及厚度较小的薄膜均包含在其中。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进行通常的印刷时,片材覆盖着墨斗部件的墨斗形成面的部分,密接在墨斗形成面上,不能在任何方向移动。被片材覆盖的墨斗形成面和供墨辊形成了墨斗。在该墨斗内装入油墨。另外,在被片材覆盖着的墨斗形成面的前端部与供墨辊之间,形成油墨通路。在该状态下,供墨辊一旦旋转,墨斗内的油墨就通过油墨通路流到供墨辊外周表面。流到供墨辊表面的油墨与以往同样地被供给到印刷面。在进行准备变更作业时,与上述同样地,在墨斗内的剩余旧油墨被回收的同时,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几乎全被刮净,根据需要可用手擦净供墨辊的表面。另一方面,使片材沿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刚才密接在墨斗形成面上的、附着旧油墨的使用过的片材部分移开墨斗形成面,同时,使未使用过的新的片材部分与墨斗形成面密接。在由该未使用过的片材部分与供墨辊形成的墨斗内装入新油墨,与上述同样地进行下一个印刷。由于墨斗部件的墨斗形成面被片材覆盖着,所以不会附着油墨,在准备变更时也只要将使用过的片材部分移开墨斗形成面,将未使用的片材部分密接在墨斗形成面上即可,而无须清洗墨斗部件。因此,准备变更作业简单,时间也可缩短。例如,设置片材辊支承部和片材卷绕部,卷绕有未使用片材的片材辊可旋转地支承在片材辊支承部上,片材卷绕部卷绕使用后的片材,从装在片材辊支承部上的片材辊上拉出的片材被蒙到墨斗部件上再导向片材卷绕部。在上述构造情况下,进行准备变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墨斗部件、供墨辊、将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供给印刷部分的若干个辊以及配置在墨斗部件下方的清洗槽;上述墨斗部件具有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上述供墨辊使油墨通过其与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流到其外周表面上;在清洗槽内设有清洗刮片,该清洗刮片的位置至少可在清洗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切换,上述清洗位置是指清洗刮片与供墨辊外周表面压接的位置,上述待机位置是指清洗刮片脱离供墨辊的位置;从油墨通路流至供墨辊外周表面的油墨被位于清洗位置的清洗刮片刮下而进入清洗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爪雅幸
申请(专利权)人:艾玛计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