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79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刷机,可使换产调整作业大幅度地自动化,由此可使换产调整作业大幅度地简单化以及可缩短操作时间。印刷机具有墨斗部件(2)、墨斗辊(3)、中间部搭在墨斗部件(22)上的带状片材(39)、片材移动装置(40)、被永磁体从片材(39)的上表面吸附在墨斗部件(22)上并吸附在墨斗辊(3)的外周表面的一对挡板(53)、油墨回收罐(56)、油墨刮板(57)、刮板位置转换装置(58)、挡板更换装置(85)、收容不同种类的油墨并被保管在容器保管部(66)的多个油墨容器(65)、保持所需要的油墨容器(65)并将其中的油墨向墨斗(1)补充的油墨补充装置(8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
技术介绍
在通常的印刷机中,接近构成墨斗的墨斗部件地设置墨斗辊, 从墨斗向墨斗辊的外周表面流出的油墨通过传墨辊移送至匀墨辊, 该油墨进一 步经过多个匀墨辊被供给至印刷部分的印刷面上。以往,墨斗部件是板状物,墨斗内的油墨穿过墨斗部件与墨斗 辊之间的油墨通路流到墨斗辊的外周表面。在这样的印刷机上,有时要根据印刷内容改变所使用的油墨的种类,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换产调整作业,即在上一次印刷结束时 将墨斗内的油墨更换为下 一次印刷使用的油墨。该换产调整作业的 操作包括回收墨斗内的旧油墨以及清洗墨斗部件和各辊。在以往的印刷机上,有对传墨辊和匀墨辊进行所谓的墨辊清洗 的自动清洗,但对墨斗辊和墨斗部件很难实现清洗的自动化,要以 下那样进行手工清洗。即,上一次印刷结束后,在使墨斗辊停止转 动的状态下,手工取出残留在墨斗内的旧油墨,用手清洗油墨与墨 斗辊和墨斗部件接触的部分。因此,旧油墨的回收和清洗作业麻烦, 并且,由于需要用手清洗墨斗部件和墨斗辊,因此换产调整作业花 费的时间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开始下一次印刷。另外,还有根据印刷内容改变油墨通路的大小(宽度)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以往是改变墨斗部件的位置或角度来调整油墨通路的 大小,但这样的调整很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印刷机。该印刷机包括具有墨斗形成面的墨斗部件;墨斗辊,使油墨通过其与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并流到外周表面;将流f 'J墨斗辊 的外周表面的油墨向印刷部分供给的多个辊;带状片材,以中间部 与墨斗形成面紧密接触并将其覆盖的方式搭在墨斗部件上;使带状 片材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片材移动装置; 一对挡板,通过永磁体 被墨斗形成面从片材上吸附并且被墨斗辊的外周表面吸附,并形成 墨斗的侧壁;接近墨斗辊的下部而设置的油墨回收罐;设置在油墨 回收罐上的油墨刮板;以及刮板位置转换装置,将油墨刮板从压接 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刮墨位置切换到离开墨斗辊的待机位置。并 且,墨斗部件被墨斗部件转动装置旋转驱动而被定位在多个作业位 置,在墨斗部件周围,被定位在各操作位置上时,在墨斗部件的转 动方向上形成多个墨斗形成面,该墨斗形成面是前端的油墨通路形 成部与墨辊接近而形成墨斗的墨斗形成面,从墨斗部件的转动中'"、 轴到各油墨通路形成部的距离各不相同。专利文献1:曰本专利第3194174号7>才艮上述印刷机使换产调整作业比以往的简单,可缩短作业时间。但是,旧挡板和新挡板的更换作业或向墨斗补充新油墨等不能 自动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筒单化以及操作时间的缩短还不充分。由于挡板被永磁体牢固地吸附在油墨形成面和墨斗辊的外周表 面,因此很难进行自动更换。如果利用电磁铁将挡板吸附在油墨形 成面和墨辊的外周表面,通过停止对电磁铁通电,可简单地自动更换挡板。但是,这种情况下,在印刷过程中需要一直向电磁铁通电, 产生电磁铁放热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大的问题,因此必须利用 永磁体。并且,很难将放入金属制的罐子等中的油墨自动地向墨斗补充。 而且,进行大量印刷的情况下,向墨斗内一次大量放入所需要 的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墨斗内的油墨劣化,存在影响印刷质量的 问题。并且,换产调整作业时,存在大量剩余旧油墨的情况,这种 情况下,不仅浪费了剩余的油墨,而且回收剩余油墨还花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印刷机,可使换产调 整作业大幅度地自动化,由此可使换产调整作业大幅度地简单化以 及可缩短才喿作时间。技术方案1的印刷机包括具有墨斗形成面的墨斗部件;墨斗 辊,油墨经过墨斗辊与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而流到墨斗辊外周 表面;将流到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油墨向印刷部分供给的多个辊; 中间部与墨斗形成面紧密接触并将其覆盖地搭在墨斗部件上的带状 片材;使带状片材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片材移动装置;被永磁体 从片材的上方吸附在墨斗形成面上且吸附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而形 成墨斗的侧壁的 一 对挡板;接近墨斗辊的下部而设置的油墨回收罐; 设置在油墨回收罐上的油墨刮板;使油墨刮板在与墨斗辊的外周表 面压接的刮墨位置和离开墨斗辊的待机位置之间进行转换的刮板位 置转换装置;将使用后的挡板从墨斗部件以及墨斗辊上拆下,并使 新的挡板吸附在墨斗部件以及墨斗辊上的挡板更换装置;收容不同 种类的油墨并保管在规定的容器保管部的多个油墨容器;保持所需 要的油墨容器并将其中的油墨向墨斗补充的油墨补充装置。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片材"是指所有与长度和宽度相比厚度非 常小的薄板状的挠性部件。对片材的厚度没有限制,也包括相比之 下厚度大的片材或厚度小的薄膜。进行印刷时,墨斗部件定位停止在规定的作业位置。挡板从片 材的上方被吸附在墨斗形成面上,并且被吸附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 覆盖墨斗部件的墨斗形成面的片材的部分与墨斗形成面紧密接触, 不向任何方向移动。由被片材覆盖的墨斗形成面、墨斗辊的外周表 面以及挡板形成墨斗,通过油墨补充装置,从所需要的容器向墨斗 内补充油墨。并且,在被片材覆盖的墨斗形成面的前端部和墨斗辊 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油墨通路。油墨刮板被转换到待机位置并离开 墨斗辊。在该状态下,当墨斗辊进行转动时,墨斗内的油墨穿过油 墨通路流到墨斗辊的外周表面。流到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油墨与以往技术相同地向印刷面供给。在进行换产调整作业时,清洗刮板被转换到刮墨位置,与墨斗 辊压接,在这样的状态下使墨斗辊转动。通过墨斗辊的转动,残留 在墨斗内的旧油墨与印刷时相同地穿过油墨通路流到墨斗辊的外周 表面,该油墨被刮板刮下而被回收到油墨回收罐内。残留在墨斗内 的油墨全部被墨斗辊导出,被刮板回收到油墨回收罐内后,在同样 的状态下使墨斗辊继续转动,由此,残留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油 墨被刮板几乎全部刮掉。然后,根据需要清洗墨斗辊的外周表面。 另一方面,将残留在墨斗内的旧油墨回收后,通过挡板更换装置, 将带有旧油墨的挡板从墨斗形成面以及墨斗辊的外周表面上拆下,通过片材移动装置将一直紧密接触在墨斗形成面上的、带有旧油墨 的使用后的片材的部分移动到离开墨斗形成面的位置,并且使使用 前的新片材的部分与墨斗形成面紧密接触。之后,通过挡板更换装 置,新挡板被从使用前的片材的上方吸附在墨斗形成面上,并且被 吸附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上。然后,通过油墨补充装置从其他油墨 容器向由这些形成的墨斗内供给油墨,与上述相同地进行下 一个印 刷。由于墨斗部件的墨斗形成面被片材覆盖,所以不附着油墨,在 换产调整作业时,回收残留在墨斗内的旧油墨后,只要使片材移动, 将使用后的片材的部分从墨斗形成面上拆下,将使用前的片材的部 分与墨斗形成面紧密接触即可,不需要清洗墨斗部件。并且,在进行换产调整作业时,如上所述,通过位于刮墨位置 的刮板,使残留在墨斗内的旧油墨自动回收到油墨回收罐内,墨斗 辊的外周表面的油墨几乎都被刮掉,因此,根据需要只清洗墨斗辊 的外周表面即可,油墨的回收作业和清洗作业非常简单。而且,在进行换产调整作业时,通过挡板更换装置,自动进行 旧挡板和新挡板的更换,通过油墨补充装置从不同种类的油墨容器 向墨斗自动补充油墨,因此可使换产调整作业大幅度地自动化,由 此可实现换产调整作业的大幅度筒单化以及缩短作业时间。例如,片材移动装置具有用于送出使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墨斗形成面的墨斗部件;墨斗辊,使油墨经过墨斗辊与墨斗部件之间的油墨通路而流到墨斗辊外周表面;将流到墨斗辊的外周表面的油墨向印刷部分供给的多个辊;中间部与墨斗形成面紧密接触并将 其覆盖地搭在墨斗部件上的带状片材;使带状片材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片材移动装置;被永磁体从片材的上方吸附在墨斗形成面上且吸附在墨斗辊的外周表面而形成墨斗的侧壁的一对挡板;接近墨斗辊的下部而设置的油墨回收罐;设置 在油墨回收罐上的油墨刮板;使油墨刮板在与墨斗辊的外周表面压接的刮墨位置和离开墨斗辊的待机位置之间进行转换的刮板位置转换装置;将使用后的挡板从墨斗部件以及墨斗辊上拆下,并使新的挡板吸附在墨斗部件以及墨斗辊上的挡板更换装置; 收容不同种类的油墨并被保管在规定的容器保管部的多个油墨容器;保持所需要的油墨容器并将其中的油墨向墨斗补充的油墨补充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爪雅幸
申请(专利权)人:艾玛计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