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进入发酵工艺前的茶叶色选风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705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9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进入发酵工艺前的茶叶色选风选机,其包括顺次连接的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与第二次风选结构与除尘旋流器回风相连,除尘旋流器与送风机相连,送风机与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供风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进入发酵工艺前的茶叶色选风选机,其包括顺次连接的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与第二次风选结构与除尘旋流器回风相连,除尘旋流器与送风机相连,送风机与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供风相连。【专利说明】一种对进入发酵工艺前的茶叶色选风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选茶机,属于选茶分离领域。
技术介绍
红茶是全发酵茶也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具影响力的茶类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现有红茶制作工艺对采摘的茶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和过红锅的预处理,但由于茶叶的种类很多,加工工艺各有特点,对茶的分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茶叶的分选设备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茶。风选作用是利用嫩茶叶与轻飘杂质、砂石等非茶类夹杂物的重量、体积、形状和挡风面大小的差异,在一定风力作用下分别将茶叶中的轻飘黄片、砂石等非茶类夹杂物分离出来,达到纯净茶叶的目的。现有的茶叶分选机风选手段单一,难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茶种及其他的分选要求。而且,在茶叶的运输过程中会混入一些轻飘片状杂物,如纸板箱上剥落的不规则纸片,这些纸板与茶叶镶嵌式纠缠一起,普通的色选很难将其分选出,因此,亟待研发一种高效的色选和风选机对茶叶进行分选,提闻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多功能的嫩茶叶风选色选一体分离机,使茶叶在进入发酵工艺前高质量的与杂质分离。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 该茶叶色选风选机,包括顺次连接的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与第二次风选结构与除尘旋流器回风相连,除尘旋流器与送风机相连,送风机与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供风相连。更优选为,色选结构包括上料斗,上料斗下方设有第一料轮,第一料轮后设有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上方设有摄像头,第一输送带的末端设有稳流板和第一喷气嘴,还包括排杂料板和第一排杂口。更优选为,第一料轮具有等间距的隔料齿,能将嫩茶叶抛向第一输送带的上方。更优选为,第一次风选结构包括基准斜板,基准斜板与第二喷气嘴及第一分料件相应配置,基准斜板与第二喷气嘴相对处具有喷气孔,第二喷气嘴沿基准斜板的法线方向喷出气流,第一分料件下方设有延长斜面,延长斜面与第三喷气嘴及第二分料件相应配置,延长斜面与第三喷气嘴相对应处也具有喷气孔,第三喷气嘴沿延长斜面的法线方向喷出气流。更优选为,第一分料件和第二分料件及基准斜板三者之间的距离可调。更优选为,第二次风选结构包括送风口,送风口吹出向上风,第二输送带末端与送风口的风道相连,所述风道向上延伸连接有蜗形回风结构,蜗形回风结构具有送风的外管结构和回风的内管结构,蜗形回风结构的截面为半圆形,蜗形回风结构后接第二料轮。更优选为,第二料轮具有等间距的隔料齿。更优选为,除尘旋流器的排气口与送风机相连,送风机与第一至第三喷气嘴、送风口送风相连,各个送风支路及回风支路上都有流量调节阀。更优选为,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之间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是料轮。更优选为,第一料轮,第二料轮的转速由控制器控制,第一料轮的速度对应的一个进料流速值,当控制器获得第一排杂口,第二排杂口,第一精茶收集口的排出的流速后,可以计算得出第二料轮的理论排料流速值,再将该值赋给驱动电机,从而获得一个即时的合理的第二料轮转速;或以第二料轮排料的流速为基准,来计算理论的第一料轮进料的速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的茶叶色选风选机使用了第一料轮和第二料轮,使整个的分选流水线流量可控,而且第一料轮能将轻薄片状杂质与茶叶通过抛起和下落运动分离,便于排除杂质;而第二料轮除了具有锁风功能外,还能定量的排出精茶叶,利于后续的包装和加工的自动化操作,从而对后续的茶叶发酵工艺提供的优质的原料。2.本专利技术的茶叶色选风选机还使用了相对于基准斜板间距可调的第一分料件和第二分料件,能够相对各种情况的茶叶进行风选,精确排出重物,从而对后续的茶叶发酵工艺提供的优质的原料。3.本专利技术的茶叶色选风选机还使用了蜗形回风结构,蜗形回风结构充分利用了风压,利用风压的将第二料轮上的茶叶均匀布置并压实,从而达到均匀出料的目的,从而对后续的茶叶发酵工艺提供的优质的原料。【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茶叶色选风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料斗;2、第一料轮;3、第一输送带;4、摄像头;5、排杂料板;6、第一排杂口 ;7、第一喷气嘴;8、基准斜板;9、第二喷气嘴;10、第一分料件;11、第三喷气嘴;12、延长斜面;13、第二分料件;14、第二排杂口 ;15、第二输送带;16、第一精茶收集口 ;17、送风口 ;18、第二精茶收集口 ;19、第二料轮;20、送风机;21、除尘旋流器;22、回料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茶叶色选风选机包括色选结构,混有杂质的嫩茶叶流从上料斗I进入,下落到第一料轮2,第一料轮2有两个作用,一是第一料轮上具有等间距的隔料齿,茶叶进入等间距的隔料齿后,均匀的被送到输送带上,这样能够很好的控制分选的节拍,为后续的自动化包装或进一步分选提供一个合理茶叶流流量;二是第一料轮2能够将嫩茶叶沿轮外表面的切向抛向第一输送带3的上方,嫩茶叶由于自身的重力下落,而混在其间的轻薄片状杂质由于空气的浮力,下落速度较缓,飘的也更远,这样当轻薄片状杂质下落到第一输送带3时,覆盖在嫩茶叶流的上面,从而轻薄片状杂质(如纸片)与茶叶从互相纠缠状态下变成互相独立的状态,另一点是轻薄片状杂质覆盖在嫩茶叶流的上面更容易被摄像头4采集图像并识别,之后将识别后的结果发给色选结构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喷气嘴7排杂。在第一输送带3的末端具有一个稳流板,该稳流板一是能消除不稳定气流对嫩茶叶流的不良影响,二是能提供一个嫩茶叶进入除杂区的预期运动矢量。除杂区内具有第一喷气嘴7,第一喷气嘴7向斜上方喷气,该气流对嫩茶叶流基本无影响或者影响不足以导致分选失败,但其能将轻薄片状杂质吹向排杂料板5,进一步,轻薄片状杂质由第一排杂口 6排出。从色选结构中选出的嫩茶叶流进入第一次风选结构,嫩茶叶流先是沿基准斜板8下滑,基准斜板8在对应第二喷气嘴9处具有喷气孔,第二喷气嘴9沿基准斜板的法线方向喷出气流,一部分重杂质沿基准斜板下滑继续下滑,而大部分的嫩茶叶流在气流的作用下喷向第一分料件10的上表面,并向第一分料件10下方的延长斜面12滑去,延长斜面12与第三喷气嘴11相对应处也具有喷气孔,嫩茶叶流在该处再次被风选,又有一部分的重杂质沿延长斜面继续下滑,而大部分的合格嫩茶叶在第二分料件13的作用下落到第二输送带15上。由于在现代茶叶分选领域中,茶叶分选流水线的柔性分选能力十分重要,特殊种类的茶叶分选机尽管分选能力较优,但无法适应多种类的茶叶分选,而且生产的快速切换实际需要也对茶叶分选柔性流水线提出更高要求。在本实旋例中,第一分料件10和第二分料件13及基准斜板8三者之间的距离可调,这样可以应对混有各种不同重力特性的杂质和不同种类的茶叶流。一般来说,第二喷气嘴9的风力较大,其作用是粗风选,大的石块树风等被选出,而第三喷气嘴11风力相对来说要小一些,能分选出树枝等杂质,两种重杂质从第二排杂口 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进入发酵工艺前的茶叶色选风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与第二次风选结构与除尘旋流器(21)回风相连,除尘旋流器(21)与送风机(20)相连,送风机(20)与色选结构、第一次风选结构和第二次风选结构供风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也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桉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