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元件和液晶元件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7759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小的液晶元件。间隔部件(12)具有第一间隔部件(12a)、树脂制的第二间隔部件(12b)和树脂制的第三间隔部件(12c)。第一间隔部件(12a)由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构成,该玻璃板或金属板形成有构成内部空间(18)的开口(12a1)。第二间隔部件(12b)比第一间隔部件(12a)薄。第三间隔部件(12c)比第一间隔部件(12a)薄。在第二间隔部件和第三间隔部件(12b、12c)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与第一间隔部件(12a)的开口(12a1)连接且构成注入口(17)的开口(12b2、12c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小的液晶元件。间隔部件(12)具有第一间隔部件(12a)、树脂制的第二间隔部件(12b)和树脂制的第三间隔部件(12c)。第一间隔部件(12a)由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构成,该玻璃板或金属板形成有构成内部空间(18)的开口(12a1)。第二间隔部件(12b)比第一间隔部件(12a)薄。第三间隔部件(12c)比第一间隔部件(12a)薄。在第二间隔部件和第三间隔部件(12b、12c)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与第一间隔部件(12a)的开口(12a1)连接且构成注入口(17)的开口(12b2、12c2)。【专利说明】液晶元件和液晶元件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元件和液晶元件用单元。
技术介绍
历来已知有能够通过使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变化而使光学特性变化的液晶透镜等液晶元件。例如在液晶透镜中,为了得到高的透镜光学能力(lens power),需要使液晶层的厚度变厚。但是,如果使液晶层的厚度变厚,则存在液晶透镜对电压施加的响应速度变慢的问题。鉴于此,例如在专利文献I提案有通过设置沿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薄的液晶层来提高液晶透镜对电压施加的响应速度的方式。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利用分散有直径为20 μ m的球状间隔部件的粘接剂形成用于将液晶层的厚度保持为规定的厚度的间隔部件的方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47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液晶元件的光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液晶层厚度的左右,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液晶元件,存在容易产生液晶层的厚度不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小的液晶元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液晶元件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间隔部件和液晶层。第二玻璃板与第一玻璃板相对地配置。间隔部件配置在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间隔部件与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一起划分并形成有具有注入口的内部空间。绝缘层设置在内部空间。间隔部件具有第一间隔部件、树脂制的第二间隔部件和树脂制的第三间隔部件。第一间隔部件由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构成,该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形成有构成内部空间的开口。第二间隔部件配置在玻璃板与第一间隔部件之间。第二间隔部件比第一间隔部件薄。第三间隔部件配置在玻璃板与第一间隔部件之间。第三间隔部件比第一间隔部件薄。在第二间隔部件和第三间隔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与第一间隔部件的开口连接且构成注入口的开口。优选第二间隔部件和第三间隔部件各自的厚度为第一间隔部件的厚度的1.0倍以下。优选第一间隔部件的厚度为400 μ m以下。优选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各自的厚度为500 μ m以下。优选第一间隔部件的热膨胀系数为50X10_7/°C以下。本专利技术的液晶元件用单元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间隔部件。第二玻璃板与第一玻璃板相对地配置。间隔部件配置在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间隔部件与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一起划分并形成有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具有注入口。在内部空间注入液晶。间隔部件具有第一间隔部件、树脂制的第二间隔部件和树脂制的第三间隔部件。第一间隔部件由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构成,该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形成有构成内部空间的开口。第二间隔部件配置在玻璃板与第一间隔部件之间。第二间隔部件比第一间隔部件薄。第三间隔部件配置在玻璃板与第一间隔部件之间。第三间隔部件比第一间隔部件薄。在第二间隔部件和第三间隔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与第一间隔部件的开口连接且构成注入口的开口。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小的液晶元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元件的概略图的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主体的概略图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不过,以下的实施方式仅是例示。本专利技术完全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实施方式等中参照的各图面,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的不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参照。此外,在实施方式等中参照的图面是示意性的记载,存在图面中描述的物体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物体的尺寸的比率等不同的情况。在图面相互间也存在物体的尺寸比率等不同的情况。具体的物体的尺寸比率等应该参酌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元件I的概略图的截面图。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元件主体的概略图的分解立体图。液晶元件I构成液晶透镜。如图1所示,液晶元件I包括元件主体(液晶元件用单元)10和多个液晶层16。如图1和图2所示,元件主体10具有在z方向(层叠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玻璃板Ila?lid。相邻的玻璃板Ila?Ild在z方向上相对。这些玻璃板Ila?Ild中最位于z方向的一侧的玻璃板Ila构成下玻璃板,最位于z方向的另一侧的玻璃板11d构成上玻璃板,位于玻璃板I Ia与玻璃板11d之间的位置的玻璃板I Ib、11c构成中间玻璃板。在构成下玻璃板的玻璃板Ila和构成上玻璃板的玻璃板Ild的各自的内侧主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电极和设置在电极上的取向膜。另一方面,在构成中间玻璃板的玻璃板IlbUlc的两个主面上形成有取向膜。也可以在玻璃板IlbUlc与取向膜之间也形成有电极。玻璃板Ila?Ild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玻璃板Ila?Ild的厚度既可以彼此相等也可以彼此不同。通常,位于上下的玻璃板IlaUld相对较厚,玻璃板IlbUlc相对较薄。玻璃板IlaUld的厚度优选为50μπι?500μπι,更优选为100 μ m?300 μ m。玻璃板lib、Ilc的厚度优选为10 μ m?400 μ m,更优选为20 μ m?200 μ m。在z方向上相邻的玻璃板Ila?Ild的彼此之间配置有间隔部件12。由该间隔部件12和在z方向上相邻的玻璃板Ila?Ild—起划分并形成具有注入口 17并被注入液晶的内部空间18。注入口 17在元件主体10的侧面开口。即,内部空间18通过注入口 17与侧面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空间18的形状为圆柱状,在本专利技术中并无特别限定。内部空间18的形状根据要形成的液晶层16的形状适当地设定即可。间隔部件12的厚度能够根据要形成的液晶层16的厚度适当地设定。间隔部件12的厚度例如能够为10 μ m?1000 μ m左右。从提高液晶元件I的高速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液晶层16薄。由此,间隔部件12的厚度优选为900 μ m以下,更优选为800 μ m以下。在多个内部空间18中的各个内部空间18设置有液晶层16。液晶层16由密封部件15密封。在液晶层16,通过设置在玻璃板Ila上的电极和设置在玻璃板Ild上的电极被施加电压。由此,液晶层16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其结果是,液晶元件I的透镜光学能力(屈光能力)发生变化。接着,对间隔部件12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多个间隔部件12中的各个间隔部件12具有第一间隔部件12a、第二间隔部件12b和第三间隔部件12c。第一间隔部件12a包括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在第一间隔部件12a,形成有构成内部空间18的开口 12al (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详细而言,开口 12al构成内部空间18的一部分。不过,开口 12al也可以构成整个内部空间18。第一间隔部件12a的热膨胀系数优选为50 X 10_7/°C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板;与所述第一玻璃板相对配置的第二玻璃板;间隔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玻璃板与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间,与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一起划分并形成具有注入口的内部空间;和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的液晶层,所述间隔部件具有:第一间隔部件,其由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构成,所述环状的玻璃板或金属板形成有构成所述内部空间的开口;树脂制的第二间隔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玻璃板与所述第一间隔部件之间,比所述第一间隔部件薄;和树脂制的第三间隔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玻璃板与所述第一间隔部件之间,比所述第一间隔部件薄,在所述第二间隔部件和所述第三间隔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间隔部件的开口连接且构成所述注入口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正纪秋元隆大久保毅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