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四点顶升施工中千斤顶快速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要求和顶升力均衡要求;步骤二:调整四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使桥梁达到目标高度;步骤三:判断千斤顶的顶升力是否满足力均衡要求;步骤四:调整千斤顶的顶升力满足力均衡要求;步骤五:判断调整后的桥梁是否满足位置精度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千斤顶快速调整方法,避免了桥梁顶升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多次反复调整,提高了施工效率;改善了以桥梁位置精度作为单一指标的顶升施工方式,通过兼顾桥梁顶升位置精度和四个千斤顶顶升力的均衡,改善了桥梁的受力状态,降低了桥梁支座由于受力不均衡而损坏的风险,提高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要求和顶升力均衡要求;步骤二:调整四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使桥梁达到目标高度;步骤三:判断千斤顶的顶升力是否满足力均衡要求;步骤四:调整千斤顶的顶升力满足力均衡要求;步骤五:判断调整后的桥梁是否满足位置精度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千斤顶快速调整方法,避免了桥梁顶升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多次反复调整,提高了施工效率;改善了以桥梁位置精度作为单一指标的顶升施工方式,通过兼顾桥梁顶升位置精度和四个千斤顶顶升力的均衡,改善了桥梁的受力状态,降低了桥梁支座由于受力不均衡而损坏的风险,提高了桥梁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四点顶升施工中兼顾桥梁顶升位置精度和顶升力均衡的千斤顶快速调整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桥梁顶升施工中同时满足桥梁顶升位置精度要求和桥梁对各支座压力均衡要求的千斤顶快速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预制梁桥梁在生产制造时材料分布不均匀、桥梁本身结构的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桥梁的等效质心与桥梁的几何中心不重合。在预制梁桥梁的四点顶升施工过程中,桥梁到达目标高度后各支座之间的顶升力将产生较大的不均衡误差,施工工艺要求的桥梁位置精度和顶升力均衡的要求难以同时满足。目前,桥梁顶升施工中对桥梁的调整多专注于对桥梁顶升位置的调整,而忽略了桥梁对各支撑点压力均衡的要求。例如,中国专利CN201120550120.0中披露了一种用于桥梁顶升的PLC液压比例同步顶升系统,该系统对桥梁的顶升能够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但没有考虑桥梁对各支座的压力均衡性。又如中国专利CN201210210060.7中披露了一种桥梁顶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液压千斤顶不同步顶升的缺陷,提高了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但也没有考虑桥梁顶升到目标高度后对各支座的压力均衡性,最终导致桥梁位置精度很高,但是桥梁对各支撑点压力之间产生较大的不均衡误差。上述桥梁顶升装置和方法中,由于各支撑点受力不均衡,导致桥梁的受力不均衡,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桥梁顶升装置和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梁四点顶升施工中兼顾桥梁顶升位置精度和顶升力均衡的千斤顶快速调整方法,以确保桥梁顶升位置精度和顶升力均衡同时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4个千斤顶对称顶升一块桥梁,第一至第四号千斤顶的支撑中心分别为&、S2、S3、S4 ,第一千斤顶和第四千斤顶为一组,置于桥梁一端的桥墩上;第二千斤顶和第三千斤顶为一组,置于桥梁另一端的桥墩上,各和4的直线距离为,务和&的直线距离为I2;每个千斤顶上安装有一个位移传感器和一个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对每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和顶升力进行实时监测,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要求和顶升力均衡要求 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要求为:4个千斤顶的实际顶升距离XiG = I,2,3,4)与目标顶升距离Li (i = 1,2β,4)的误差Axi = Ixi — LiI (J = 1,2,3,4)均不大于给定值Δ丑;顶升力均衡要求为:4个千斤顶的顶升力卻.μ 3 4)与平均顶升力^【权利要求】1.一种,使用4个千斤顶对称顶升一块桥梁,第一至第四号千斤顶的支撑中心分别为S1、4、S3、S4 ,第一千斤顶和第四千斤顶为一组,置于桥梁一端的桥墩上;第二千斤顶和第三千斤顶为一组,置于桥梁另一端的桥墩上,巧和4的直线距离为,巧和4的直线距离为I2;每个千斤顶上安装有一个位移传感器和一个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对每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和顶升力进行实时监测,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要求和顶升力均衡要求 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要求为:4个千斤顶的实际顶升距离巧^'二1,2,3,4;)与目标顶升距离Li (i = 1,2,3,4)的误差Axi = |x;.- Li], (i = 1/2,3,4)均不大于给定值么丑;—I 4 顶升力均衡要求为:4个千斤顶的顶升力n j、与平均顶升力F = J4 2=1的误差Δ6 = - f|, (I =1Λ3,4)均不大于给定值⑶; 步骤二:调整四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使桥梁达到目标高度,具体包括:2-1:根据桥梁顶升的目标高度Η、千斤顶的本体高度Wi O' =1,2,3,4)、盖梁平面的实测高度Ai & =1,2,3,4),计算4个千斤顶的目标顶升距离Li (ι=?Χ%4),其计算公式为: Li = H — Jfii — (! = 1?2?3?4)(I) 粗调4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Xi O' = 1,2,3,4)达到各自的目标顶升距离Li (i = 1XX4); 2-2:落梁并精调千斤顶的顶升距离使桥梁达到目标高度ff ; 步骤三:判断千斤顶的顶升力是否满足力均衡要求; I 4计算4个千斤顶的顶升力=12 34)与平均顶升力F =的误差 =(i =1,2,3,4);如果Δ巧(i =1,2,3,4)均不大于给定值/^!?,则满足力均衡要求,桥梁顶升施工完成;如果存在>AF, (1=1,2,3,4),则不满足力均衡要求,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调整千斤顶的顶升力满足力均衡要求; 4-1:计算桥梁的自重和桥梁等效质心的位置; 若桥梁的自重为G,四个千斤顶的顶升力分别为F1J2' F3^F4 ,桥梁等效质心为M,它与4个千斤顶支撑中心S1J2' S3、S4的距离分别为4、d2、d3、d4 ;桥梁自重σ的计算公式为: 【文档编号】E01D21/00GK103806376SQ201410099757【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专利技术者】朱坚民, 张统超, 王海迪, 蔡忠明, 金东华, 李旭东, 李孝茹, 齐北川, 战汉, 李付才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四点顶升施工中千斤顶快速调整方法,使用4个千斤顶对称顶升一块桥梁,第一至第四号千斤顶的支撑中心分别为、、、,第一千斤顶和第四千斤顶为一组,置于桥梁一端的桥墩上;第二千斤顶和第三千斤顶为一组,置于桥梁另一端的桥墩上,和的直线距离为,和的直线距离为;每个千斤顶上安装有一个位移传感器和一个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对每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和顶升力进行实时监测,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要求和顶升力均衡要求桥梁顶升的位置精度要求为:4个千斤顶的实际顶升距离与目标顶升距离的误差均不大于给定值;顶升力均衡要求为:4个千斤顶的顶升力与平均顶升力的误差均不大于给定值;步骤二:调整四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使桥梁达到目标高度,具体包括:2‑1:根据桥梁顶升的目标高度、千斤顶的本体高度、盖梁平面的实测高度,计算4个千斤顶的目标顶升距离,其计算公式为:(1)粗调4个千斤顶的顶升距离达到各自的目标顶升距离;2‑2:落梁并精调千斤顶的顶升距离使桥梁达到目标高度;步骤三:判断千斤顶的顶升力是否满足力均衡要求;计算4个千斤顶的顶升力与平均顶升力的误差;如果均不大于给定值,则满足力均衡要求,桥梁顶升施工完成;如果存在,则不满足力均衡要求,进行步骤四;步骤四:调整千斤顶的顶升力满足力均衡要求;4‑1:计算桥梁的自重和桥梁等效质心的位置;若桥梁的自重为,四个千斤顶的顶升力分别为、、、,桥梁等效质心为M,它与4个千斤顶支撑中心、、、的距离分别为、、、;桥梁自重的计算公式为:(2)、、、的计算公式为:(3)(4)(5)(6)4‑2:计算顶升力的最小调整量;若最大顶升力为的千斤顶需要降低顶升力和最小顶升力为的千斤顶需要升高顶升力相同,均为,根据式(7)‑(11)计算的取值范围,取的最小值作为2个千斤顶的顶升力调整量,保证桥梁在满足力均衡的要求下使桥梁的位置精度达到最高:(7)(8)(9)(10)(11)其中,为顶升力调整之后4个千斤顶顶升力的理论计算值;4‑3:根据顶升力的调整值,对顶升力最大的千斤顶放油,使其顶升力降低;对顶升力最小的千斤顶压油,使其顶升力升高;步骤五:判断调整后的桥梁是否满足位置精度要求计算4个千斤顶的实际顶升距离与目标顶升距离的误差;如果均不大于,则调整后的桥梁满足位置精度要求,桥梁顶升施工完成;如果存在,则不满足位置精度要求,需更换桥梁,重新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坚民,张统超,王海迪,蔡忠明,金东华,李旭东,李孝茹,齐北川,战汉,李付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