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包括:主桁架,至少有一对,且其中的两片相应布设在顺桥方向的两边;横梁,该横梁在以顺桥方向为基准的横向支撑于主桁架上,且在顺桥方向上每隔预定距离设置有一条,从而与主桁架构成门式结构;滑道,沿顺桥方向设置并装配在门式结构的横梁下侧;以及吊装组件,运行于所述滑道。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空间较大,从而满足多种形式施工的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包括:主桁架,至少有一对,且其中的两片相应布设在顺桥方向的两边;横梁,该横梁在以顺桥方向为基准的横向支撑于主桁架上,且在顺桥方向上每隔预定距离设置有一条,从而与主桁架构成门式结构;滑道,沿顺桥方向设置并装配在门式结构的横梁下侧;以及吊装组件,运行于所述滑道。依据本技术操作空间较大,从而满足多种形式施工的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专利说明】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装施工挂篮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所采用的连续梁施工挂篮主要用于混凝土悬臂施工,吊装施工挂篮设备多依赖于满堂支架,或者采用具有一定横向连接的架构,两边设有主桁架,其中主桁架一般采用菱形结构或者三角形结构,所形成的吊装施工挂篮设备两边的主桁架之间的横向联系结构较复杂,操作空间有限,通常只能在两边,也就是主桁架侧设置滑道,造成用途单一,并且由于操作空间有限,使其不具备钢腹板、钢筋等构件的吊装功能,如需此功能,需另外增加辅助设备,成本较高,且相互干扰较大,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空间较大,从而满足多种形式施工的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包括:主桁架,至少有一对,且其中的两片相应布设在顺桥方向的两边;横梁,该横梁在以顺桥方向为基准的横向支撑于主桁架上,且在顺桥方向上每隔预定距离设置有一条,从而与主桁架构成门式结构;滑道,沿顺桥方向设置并装配在门式结构的横梁下侧;以及吊装组件,运行于所述滑道。上述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相应于两边的主桁架,横梁向两边超越一段距离,进而通过斜撑连接横梁的延伸端及该延伸端所对应主桁架的下部。上述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所述主桁架包括顶端水平布置的支撑梁、下部与支撑梁平行的垫梁、竖直地阵列于支撑梁和垫梁之间的竖直支撑,阵列形成的矩形结构的一对角连接有斜撑。上述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所述垫梁被支座支撑而脱离桥面,其中支座设置在竖直支撑的正下方。上述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所述吊装组件包括沿滑道运行的吊装机具和在吊装点设置的提升装置,以及用于在吊装机具与提升装置间转换的三角吊架,其中三角吊架的一个顶点设有吊物吊点,另外两个顶点其一为连接于吊装机具上吊具的初始吊点,另一顶点则是转接于提升装置上的转换吊点。依据本技术,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吊装组件的支撑结构配置成门式结构,这样所形成的主体结构不仅两边可以构造滑道,而且中间由于没有了横向联系,从而也可以构造滑道,使得吊装组件的配置方式灵活多样,而满足了多种施工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整体的操作空间增加,有利于各类构件的吊装。【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技术的一种施工设备在桥梁侧面的投影图。图2为使用状态施工设备在桥梁侧面的投影图。图3为使用状态的施工设备在桥梁横断面上的结构配置图。图4为吊装钢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钢腹板下放到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桁架,2、横梁,3、吊装机具,4、滑道,5、三角吊架,6、构件,7、提升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3,是在桥梁的横断面方向上的视图,图中顶部横置的是横梁2,竖直排布的多个主桁架1,其中两边的主桁架I顶托横梁2构成主门式结构,而中间的主桁架I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并与主门式结构构成子门式结构。图3为竖置图纸,上下位应指图中的左右位。从而,在如图1至5所示的方案中,门式吊装施工挂篮系统由多组单片的主桁架I和顶部的横梁2结构组成门式结构;U型的滑道4与横梁2连接,图中滑道4设置在横梁2的下侧,并纵桥向布置。应当理解这里的纵向即为顺桥方向,横向则是与之水平正胶的方向。滑道4上设置吊装吊具3上安装三角吊架5。应当理解,本文侧重于对架体部分的改进,关于吊装吊具3的具体结构以为公知,在此不再赘述,当同时应当理解,如果采用能够运行于滑道4上的吊装吊具,并没有创造性地改变这一运行模式,也应当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之内。该系统主要为解决连续梁施工过程中钢腹板、钢筋等构件6的吊装难题。其中挂篮各主桁结构横向之间采用门式钢架结构形式,增大了操作空间;结合挂篮上弦杆,设置滑道,解决了钢腹板、钢筋等钢构件的吊装运输难题;设置U型滑道,可节省吊装机具3,提高利用效率;利用吊装机具3上的三角吊架5可实现在运送和安装两种工况下重心的转换,并完成钢腹板、钢筋等构件6的吊装。关于主桁架I的组数,应最少设置有一对,这样才能具备构造门式结构的基础条件。当只有两组或者说两片时,在桥梁两边每边各一地设置,如图3所示。但横向跨距过大会造成横梁2的自然挠曲变形,在附加了滑道4和吊装机具3后,会加重这种变形,不利于控制,且容易造成事故,因此,主桁架I最好至少包含一个中间的主桁架1,如果桥梁横向跨度较小,也可以不设置中间的主桁架I。当横向跨距较大时,根据构件6的大小所需要的操作空间进行空间分配,子门式结构应能容构件6通过,当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宽度不同的子门式结构,从而保证适配构件的应用方式,提高配置的灵活性。在以上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中间的主桁架I可以有多道,如图3所示的3道,在配置有多个时,应考虑所运送构件6的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据此选择主桁架I的总量和配置方式。关于横梁2,则是装置于主桁架I的顶端,当有多组主桁架I时,须保证支撑点同面。横梁2顺桥阵列,阵列密度取决于支撑强度,显然要满足最大构件的输送,因此,其数量的计算校核据此也容易确定。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相应于两边的主桁架I,横梁2向两边超越一段距离,进而通过斜撑连接横梁的延伸端及该延伸端所对应主桁架I的下部。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接好,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横梁中部的受力状态。而通过斜撑的结构则可以提高整体构架的结构稳定性。再看附图1,图中是侧面结构,所述主桁架I包括顶端水平布置的用于支撑横梁2的支撑梁、下部与支撑梁平行的垫梁、竖直地阵列于支撑梁和垫梁之间的竖直支撑,阵列形成的矩形结构的一对角连接有斜撑。如图1所示的矩形框构成一个单元,为了提高强度,假装斜撑,构成超静定的三角构架。垫梁与支撑梁配置,整合松散的支撑结构,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梁被支座支撑而脱离桥面,其中支座设置在竖直支撑的正下方,其中支座还可以直接与竖直支撑构造为一体,减少桥面结构对垫梁的负面影响。再看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沿滑道运行的吊装机具3和在吊装点设置的提升装置7,以及用于在吊装机具与提升装置间转换的三角吊架5,其中三角吊架的一个顶点设有吊物吊点,另外两个顶点其一为连接于吊装机具3上吊具的初始吊点,另一顶点则是转接于提升装置上的转换吊点。三角吊架的三顶点结构方便转换,其转换方式在下文中有具体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基于转换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施工的灵活性实现,在于滑道根据进程往前铺设,提升装置7可以前置一些,方便施工。再看三角吊架5的使用方式,当吊装机具通过三角吊架5吊装物件到位后,提升装置的钢丝绳吊挂转换吊点,然后向上提起,直至吊物吊点与转换吊点所在的边竖直,竖直的状态表明,主承重已经转换到该边,此时在解除初始吊点吊具时,初始吊点基本不受力,方便解除进而,解除初始吊点后,提升装置送物件到最终位置,然后再复位到转换位置,吊装机具吊挂初始吊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式吊装施工挂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桁架(1),至少有一对,且其中的两片相应布设在顺桥方向的两边;横梁(2),该横梁在以顺桥方向为基准的横向支撑于主桁架上,且在顺桥方向上每隔预定距离设置有一条,从而与主桁架构成门式结构;滑道,沿顺桥方向设置并装配在门式结构的横梁下侧;以及吊装组件,运行于所述滑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桥,贾志坚,杨荣泉,丁震,杜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