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墨用鹿角胶的制作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68195 阅读:6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墨用鹿角胶的制作工艺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制墨工艺原材料的消耗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高,徽墨的产品质量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制成的鹿角胶制墨,色浓而不板滞,枯而不浮涩,湿而不浸患,墨着于低,书写时能透出作品有黑白分明的强烈反差、绘画时能产生浓淡相宜的静美柔和,意在经久使胶力不败,墨色不退,坚如犀石,莹泽丰腴,腻理可爱,墨锭不易断裂,墨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制墨工艺原材料的消耗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高,徽墨的产品质量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制成的鹿角胶制墨,色浓而不板滞,枯而不浮涩,湿而不浸患,墨着于低,书写时能透出作品有黑白分明的强烈反差、绘画时能产生浓淡相宜的静美柔和,意在经久使胶力不败,墨色不退,坚如犀石,莹泽丰腴,腻理可爱,墨锭不易断裂,墨面美观。【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墨的加工制作领域,涉及。
技术介绍
墨作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物质和技术发展史中也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墨以徽墨为代表,“徽墨”始于唐代,奚廷硅为徽墨“鼻祖”,中国徽墨业的发展,明清为鼎盛期,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手工艺,是中国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又是一种特殊产品或商品,既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主要用品,其自身又是一种工艺美术品。虽曰为中华民族手工艺品,虽然制墨是普通生产作坊,但却是中华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科技文化在不断发展,但却无法取代它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的独特作用。徽墨生产的传统工艺与配方,如点烟、炼胶、溶胶、配料、中草药应用、杵捣工艺等等。历史上一是民间生产作坊,各自为营,工艺、配方代代相传,久而久之,不少徽墨工艺、配方已经失传。现代工业化炼烟、炼胶和新材料应用,也使徽墨的一些传统工艺技术面临严重挑战,利用现代技术发扬光大传统徽墨制作工艺技术,是更好继承、挖掘、应用传统徽墨工艺的必然之路,适应当今书画市场对墨的需求,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新品种,提高徽墨产品的品位和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的制墨工艺,以各自为营的方式代代相传,在点烟、炼胶、溶胶、配料、中草药应用、杵捣等工艺,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造成原材料的消耗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高;现代工艺技术的应用,由于对传统制作工艺技术的传承缺乏系统的磨合,徽墨的产品质量难以达到传统工艺制作的品质要求,直接影响现代制墨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墨用鹿角胶熬制技术方法,其原材料的消耗损失小,制作成本低,产品质量优异。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I)备料:将鹿角锯成2.5-3公分小段(块),放入缸内,用净水浸泡25~30天,洗刷清除杂质,浙干备用;(2)用料比:柠檬酸或柠檬酸钠调节用水的pH值在6~6.5,鹿角与水的配比为1:3 ;(3)初熬:炉火以中火为宜,水温控制在85~95 °C,持续15~20小时,起锅经400~500目筛过滤后,鹿角固态物再以1:2的用水,用同样方法熬制10~15小时,鹿角可连续熬三次;(4)再熬:将初熬后的三次鹿角液合并置锅内再熬制,当角液烧开后,水液温控制在95~100°C,用竹板不断在锅内搅动,以防粘锅底灼焦影响胶质,熬至竹板捞起角液漏下能成片状时,即可起锅,倒入浅盆内冷却;(5)切块:待冷却凝固还处软状时,切成1-1.5公分宽,3-5公分长的块状,置通风处晾干,全干的胶装袋存储备用。优点和效果:用此方法熬制成的鹿角胶制墨,色浓而不板滞,枯而不浮涩,湿而不浸患,墨着于低,书写时能透出作品有黑白分明的强烈反差、绘画时能产生浓淡相宜的静美柔和,意在经久使胶力不败,墨色不退,坚如犀石,莹泽丰腴,腻理可爱,墨锭不易断裂,墨面美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方法如下:(I)备料:将鹿角锯成2.5公分小段(块),放入缸内,用净水浸泡25天,洗刷清除杂质,浙干备用;(2)用料比:柠檬酸调节用水的pH值在6,鹿角与水的配比为1:3 ;(3)初熬:炉火以中火为宜,水温控制在85°C,持续15小时,起锅经400目筛过滤后,鹿角固态物再以1:2的用水,用同样方法熬制10小时,鹿角可连续熬三次; (4)再熬:将初熬后的三次鹿角液合并置锅内再熬制,当角液烧开后,水液温控制在95°C,用竹板不断在锅内搅动,以防粘锅底灼焦影响胶质,熬至竹板捞起角液漏下能成片状时,即可起锅,倒入浅盆内冷却;(5)切块:待冷却凝固还处软状时,切成I公分宽,3公分长的块状,置通风处晾干,全干的胶装袋存储备用。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方法如下:(I)备料:将鹿角锯成3公分小段(块),放入缸内,用净水浸泡30天,洗刷清除杂质,浙干备用;(2)用料比:柠檬酸钠调节用水的pH值在6.5,鹿角与水的配比为1:3 ;(3)初熬:炉火以中火为宜,水温控制在95°C,持续20小时,起锅经500目筛过滤后,鹿角固态物再以1:2的用水,用同样方法熬制5小时,鹿角可连续熬三次;(4)再熬:将初熬后的三次鹿角液合并置锅内再熬制,当角液烧开后,水液温控制在100°C,用竹板不断在锅内搅动,以防粘锅底灼焦影响胶质,熬至竹板捞起角液漏下能成片状时,即可起锅,倒入浅盆内冷却;(5)切块:待冷却凝固还处软状时,切成1.5公分宽,5公分长的块状,置通风处晾干,全干的胶装袋存储备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制墨用鹿角胶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1)备料:将鹿角锯成2.5-3公分小段(块),放入缸内,用净水浸泡25~30天,洗刷清除杂质,浙干备用; (2)用料比:柠檬酸或柠檬酸钠调节用水的pH值在6~6.5,鹿角与水的配比为1:3 ; (3)初熬:炉火以中火为宜,水温控制在85~95°C,持续15~20小时,起锅经400~500目筛过滤后,鹿角固态物再以1:2的用水,用同样方法熬制10~15小时,鹿角可连续熬二次; (4)再熬:将初熬后的三次鹿角液合并置锅内再熬制,当角液烧开后,水液温控制在95~100°C,用竹板不断在锅内搅动,以防粘锅底灼焦影响胶质,熬至竹板捞起角液漏下能成片状时,即可起锅,倒入浅盆内冷却; (5)切块:待冷却凝固还处软状时,切成1-1.5公分宽,3-5公分长的块状,置通风处晾干,全干的胶装袋存储备用。【文档编号】C09H3/00GK103805072SQ201410063465【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专利技术者】冯良才 申请人:安徽省绩溪县良才墨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墨用鹿角胶的制作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墨用鹿角胶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1)备料:将鹿角锯成2.5?3公分小段(块),放入缸内,用净水浸泡25~30天,洗刷清除杂质,沥干备用;(2)用料比:柠檬酸或柠檬酸钠调节用水的pH值在6~6.5,鹿角与水的配比为1:3;(3)初熬:炉火以中火为宜,水温控制在85~95℃,持续15~20小时,起锅经400~500目筛过滤后,鹿角固态物再以1:2的用水,用同样方法熬制10~15小时,鹿角可连续熬三次;(4)再熬:将初熬后的三次鹿角液合并置锅内再熬制,当角液烧开后,水液温控制在95~100℃,用竹板不断在锅内搅动,以防粘锅底灼焦影响胶质,熬至竹板捞起角液漏下能成片状时,即可起锅,倒入浅盆内冷却;(5)切块:待冷却凝固还处软状时,切成1?1.5公分宽,3?5公分长的块状,置通风处晾干,全干的胶装袋存储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绩溪县良才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