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学合成
,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电化学不对称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苯乙烯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60年代“反应停”事件震惊整个欧洲以来,不对称合成领域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和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该领域方法学研究的方向,并为之一直努力开拓和前进着。有机电化学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兴起时间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至今取得的成果不多,但由于该方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而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电化学固定CO2与环氧化合物不对称合成环状碳酸酯就是运用该方法研究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方向,Benjamin R. Buckley等曾在Chem. Commun.,2011, 47,11888-11890中报道了在不加入任何催化剂的情况下,在电化学常规体系中对S-氧化苯乙烯进行电羧化,不对称合成相应的具有光学活性的S-苯乙烯环状碳酸酯,构型基本完全得到保持,原料转化率高达99%。然而,该反应在有机不对称金属络合物催化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CoII -(R,R)(salen)就是其中对反应不对称合成催化效果明显的一种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对称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苯乙烯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四乙基碘化铵与乙腈或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成电解液,在常压下饱和二氧化碳后以恒电流进行电羧化反应,电解后将液体与外消旋的氧化苯乙烯混合,在CoII -(R,R)(salen) 催化剂下进行不对称合成,反应液经旋蒸、萃取和提纯后得产物为具有光学活性的苯乙烯环状碳酸酯,其具体制备如下:
a、电解液的制备
将四乙基碘化铵与乙腈按1: 185~190或四乙基碘化铵与N,N-二甲基甲酰胺按1: 125~130摩尔比混合成电解液,然后放入阴极为不锈钢、阳极为镁棒的一室型电解池内;
b、电羧化反应
常压下,向上述电解池中通入二氧化碳至饱和,然后以2.5~3.0mA/cm2恒电流密度进行电羧化反应,其电解温度为25~50℃,通电量为每摩尔外消旋的氧化苯乙烯为1.3F,F为法拉第常数;
c、不对称合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嘉星,肖艳,诸鸿未,吕婷,王惠梅,孙奇龙,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