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982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榨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榨油装置,含有榨油筒、上盖板、上承压箱体、透气板、漏油盘、加热固紧套筒、立柱和座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榨油筒筒体外表面设有漏油槽,在槽的底面到筒体内壁表面开有透油缝,本装置榨油快速、出油率高、油质好、无噪声、具有较好经济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料作物的榨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榨油装置。众所周知,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大量使用的是螺旋式榨油机,其结构陈旧、能耗大、出油率低、工作效率较低。CN2141764Y,ZL9221795.8,V形榨油机是对螺旋式榨油装置的改进,它采用液压装置使在两锥形压模之间的油料互相挤压,在锥形压模上均匀开有出油孔,在油料物料锥形压模界面设有滤油层,该机出油率较高,油质较好,确对螺旋榨油机做出改进,但在锥形压模上打数量较多的滤油孔,并非易事,加工周期较长,承载能力较小,一次装料较少,影响工效。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新型承载能力较大,较易加工的新型液压榨油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榨油装置,含有榨油筒、上盖板、上承压箱体、透气板、漏油盘、加热固紧套筒、立柱、座架,榨油筒体外表面设有漏油槽,在槽的底面到筒体内壁表面开有透油缝。榨油筒的筒体外表面有一台阶式表面,在台阶表面上开有漏油槽,槽底部到筒体内壁表面开有透油缝,透气板和漏油盘安装在榨油筒底部处,有间隙滑动配合,透气板上按一定规律,均布透气孔,在漏油盘上与透气孔相对应处按一定规律开有漏油槽,漏油槽直通到漏油盘外径边缘处,透气板上有滤油垫,加热紧固套筒套装固死在榨油筒上半部,其下端部的环形槽中安装有电加热器,在榨油筒外表面漏油槽下部固定有加强环,上盖板中心处有进料口,通过大垫圈与榨油筒上端连接,上盖板下表面与加热套筒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榨油筒物料上安放有压板,该板下面有滤油垫。榨油筒筒体外表面的漏油槽和透油缝可以是顺筒体母线方向开的竖向槽和连续竖向透油缝,或间断透油缝,也可以是与筒体母线方向斜交的螺旋线漏油槽和透油缝,立柱可以是二根或叁根,或肆根,下端固连在座架上,上端穿过上盖板配合孔后通过固紧件与上盖板固紧,榨油筒下端安装在带有出油口的出油环形槽中,出油环形槽固定在座架上,漏油盘下表面通过连接件与液压缸的活塞相连。榨油筒外表的漏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三角形,或半圆形,或梯形,或弧形,或渐开线形。榨油筒的透油缝宽度为0.35——0.2mm,较好为0.3——0.25mm。本技术具有较大优点1、榨油快速,一次投料12-15斤,约10分钟时间榨油完毕,立即给油并给出料渣,比螺旋榨油机工效提高约4-5倍;2、能耗较低,共2.5kw,比一般螺旋榨油机降低功率3kw;3、无燥声;4、出油率提高约10%;5、油质好,透明清沏,香味浓郁。附图说明图1为液压榨油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液压榨油装置局部剖示结构示意图;图3为榨油筒结构示意图;图3-1为榨油筒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漏油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1为漏油盘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透气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1为透气盘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盖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1为上盖板剖视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见图1,2,3,4,5,6,图中1为榨油筒,2为筒体外表面开的漏油槽,3为透油缝,从2底部割透壁厚到达筒体内壁表面,形成透油缝,此透油缝宽度不能大,大的话将使油渣和油一起流出,油质不好。也不能太小,太小影响出油率,4为漏油盘,安装在榨油筒底部,为圆盘,有环向漏油槽20,放射状的漏油槽21,该盘通过台阶孔23安装连接件16,连接件16与液压缸中的活塞17固接,4上面安放透气板5,在5上正对漏油盘4的环形槽20和放射状槽21,开有均布透气孔24,透气板5上面安放有滤油垫6,4和5与1为滑动间隙配合,6上面为油性物料,加强环7固死在榨油筒外表面漏油槽2下部,加热固紧套筒10固死在1的外表面漏油槽的上半部,电加热器9安装在10的环形槽内,8为支承电加热器螺栓,在油性物料上部安放有滤油垫6,上面安放压板11,上盖板12,中央有进料口25,左右各有一个孔,让两根立柱14穿过,立柱14上端有锁紧螺母26,14下端固定在座架19上,顶杆15穿过上承压箱体27的通孔,固定在上盖板12上,27上通过二个U形槽,使上承压箱体插进左右两根立柱14中,此时箱体27的下表面安放在上盖板12上表面上,而箱体27U形槽上表面附近被立柱14上端的压块30压紧,压块30上端是螺母。当液压缸充压时,活塞17上升,推动漏油盘4和透气板5上升,压紧油料物料,在不断一升挤压过程中,油料里的油通过透油缝3,不断流入漏油槽2,油顺着漏油槽2从上往下不断流出,沿榨油筒外表面汇集到环形的集油槽里经出油口流入储油瓶或储油罐。实施例二,有三根立柱的液压榨油装置,三根立柱彼此之间构成120°的夹角,图省略,各零部件的配合位置和编号同实施例一,不重述。实施例三,有四根立柱的液压榨油装置,四根立柱可以布置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角上,图省略,各零部件的配合位置和编号同实施例一,不重述。还可以改变透气板5、透气孔24分布规律,改变漏油盘4的漏油槽20、21对应布局,或改变榨油筒1的漏油槽2的布局或横截面形状,搞出许许多多实施例,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榨油装置,含有榨油筒、上盖板、上承压箱体、透气板、漏油盘、加热固紧套筒、立柱、座架,本技术的特征是榨油筒体外表面设有漏油槽,在槽的底面到筒体内壁表面开有透油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榨油筒的筒体外表面有一台阶式表面,在台阶表面上开有漏油槽,槽底部到筒体内壁表面开有透油缝,透气板和漏油盘安装在榨油筒底部处,有间隙滑动配合,透气板上按一定规律,均布透气孔,在漏油盘上与透气孔相对应处按一定规律开有漏油槽,漏油槽直通到漏油盘外径边缘处,透气板上有滤油垫,加热紧固套筒套装固死在榨油筒上半部,其下端部的环形槽中安装有电加热器,在榨油桶外表面漏油槽下部固定有加强环,上盖板中心处有进料口,通过大垫圈与榨油筒上端连接,上盖板下表面与加热套筒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榨油筒物料上安放有压板,该板下面有滤油垫。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榨油筒筒体外表面的漏油槽和透油缝可以是顺筒体母线方向开的竖向槽和连续竖向透油缝,或间断透油缝,也可以是与筒体母线方向斜交的螺旋线漏油槽和透油缝,立柱可以是二根或叁根,或肆根,下端固连在座架上,上端穿过上盖板配合孔后通过固紧件与上盖板固紧,榨油筒下端安装在带有出油口的出油环形槽中,出油环形槽固定在座架上,漏油盘下表面通过连接件与液压缸的活塞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榨油筒外表的漏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三角形,或半圆形,或梯形,或弧形,或渐开线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榨油筒的透油缝宽度为0.35——0.2mm,较好为0.3——0.25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榨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榨油装置,含有榨油筒、上盖板、上承压箱体、透气板、漏油盘、加热固紧套筒、立柱和座架,本技术的特征是:榨油筒筒体外表面设有漏油槽,在槽的底面到筒体内壁表面开有透油缝,本装置榨油快速、出油率高、油质好、无噪声、具有较好经济社会效益。文档编号B30B9/20GK2344158SQ9823293公开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刘金元, 刘康有, 秦光明 申请人:郑州市鑫源液压机器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榨油装置,含有榨油筒、上盖板、上承压箱体、透气板、漏油盘、加热固紧套筒、立柱、座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榨油筒体外表面设有漏油槽,在槽的底面到筒体内壁表面开有透油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元刘康有秦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鑫源液压机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