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526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是属于船舶制造业中的动力范畴,尤其是涉及船舶的动力传递及螺旋桨的技术改进,它去掉了传统动力传递中的减速机构,用动力机的快慢调节代替航速调节,用两台同步动力机共用的传动杆带动推进桨对水产生作用力,水则反过来对推进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船舶前进,动力转换效率高,航速变快了,噪音降低了,船舶自身的重量减轻,空间变大了,所以载货量增加了。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船舶的主动力或作为辅助动力,尤其是适于中小船舶或战舰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动力传动装置,尤其是涉及船舶螺旋桨的改进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船舶(包括潜艇) 的动力传动装置,是动力机通过减速机构将动力转动轴的旋转传递到螺旋桨上,螺旋桨的弧形叶片转动对水产生作用力,水则对螺旋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船舶前进,这种动力传递效率较低,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船舶的动力传动装置,提高动力的转换效率,提高航速,降低噪音。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取消传统的减速机构,用动力机的转速快慢替代速度调节,两台同步动力机共用一根转动曲轴,转动曲轴有三个弯曲部分,与其对应有三根传动杆,与三根传动杆对应的还有三个推进桨,传动杆的一端是轴承环套与转动曲轴固定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是经过托架伸出船体外与推进桨板固定连接。 转动曲轴上的三个弯曲部分是转轴,转向一致,转动半径相等,立体交角相互各为120度,为了使转动中动力均衡,把横向左、中、右排列的三根传动杆的左、右两根进行两次折角加工构成垂直的上、中、下排列。 传动杆两侧都加工有燕尾槽(E),燕尾槽(E)内有相吻合的可滑动的受力块,受力块上有与力杆的一端(A点)转动连接的套环及控制A点行程距离的控制杆,控制杆由电机控制。 推进桨是由推进桨板与两侧活页式轴承连接的推进桨叶片构成,叶片上的燕尾槽(F)与传动杆上的燕尾槽(E)相交且垂直于C点,燕尾槽(F)内有与其相吻合的滑动块,滑动块(B点)与力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同一平面的△ABC中推进桨往前推水(工作)期内∠ACB为直角,其他时间为钝角,推进桨叶片上的燕尾槽(F)两侧各有一条加强筋。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去掉了传统的减速器机构,减轻了自身重量和动力消耗,采用动力机本身的快慢调速,用推进桨替代螺旋桨,提高了转换效率,提高了航速,降低了噪音,增加了载货量。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的动力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的转动曲轴及动力机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的推进桨叶片与力杆、受力块联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识说明:1—同步动力机,2—转动曲轴,3—轴承套,4—传动杆,5—托架,6—受力块,7—控制杆,8—力杆,9—推进桨板,10—推进桨叶片,11—轴承活页,12—滑动块,13—加强筋,E、F—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静态时,两台同步动力机(1)共用的转动曲轴(2)三个弯曲部分与对应的三根传动杆(4)的一端用轴承套(3)连接,这样既噪音小又运转灵活;传动杆(4)的另一端由托架(5)伸出船体外与推进桨板(9)固定连接于C点,推进桨板(9)两侧利用轴承活页(11)与推进桨叶片(10)活动连接,有利于推进桨叶片(10)扇形运动;推进桨叶片(10)上的燕尾槽(F)内有与其相吻合的滑动块(12),燕尾槽(F)两侧有加强筋(13),在船舶外安装有网状防护罩以防异物缠绕。   传动杆(4)两侧燕尾槽(E)内有受力块(6),受力块(6)上有控制杆(7),力杆(8)一端与受力块(6)活动连接于A点,另一端与滑动块12活动连接于B点。这样,静态时,传动杆(4)、推进桨叶片(10)及力杆(8)构成一个在同一平面上的静态三角形△ABC,∠ACB为直角;随着动态的开始,△ABC的平衡被打破,∠ACB由直角逐渐变为钝角,∠ABC及∠CAB角度逐渐变小。 动态时,启动同步动力机(1)带动转动曲轴(2)及传动杆(4)做圆周运动,带动推进桨叶片(10)做功,把水向后推,水的反作用力把船舶向前推。 当推进桨叶片(10)前进推水结束并开始后退,推进桨叶片(10)受到水的阻力和控制杆(7)推力的合力下,B点移到B’点,A点移到A’点,△ABC的∠ACB角度逐渐变大,∠ABC及∠CAB角度逐渐变小,推进桨的距离后退到转动曲轴(2)的两倍半径时,推进桨叶片又开始新一轮的前进,这时因水的阻力把推进桨叶片(10)推至静止时的位置,△ABC的B’点又回到B点, A’点又回到A点,由于控制杆(7)的控制作用,不会超越A点,水对推进桨的反作用力推动船舶的前进。 当需要右拐弯时,通过控制杆(7)把A点推至A’点,那么B点到B’点,右边的推进桨叶片(10)几乎不起作用,只有左边的推进桨叶片(10)在工作,由于推动力的左右不平衡,船舶开始右拐弯。如上,反之则实现左转弯。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船舶,尤其是适用于中小船舶和战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取消传统的减速机构,用动力机的转速快慢替代速度调节,其特征在于:两台同步动力机共用一根转动曲轴,转动曲轴有三个弯曲部分,与其对应有三根传动杆,与三根传动杆对应的还有三个推进桨,传动杆的一端是轴承环套与转动曲轴固定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是经过托架伸出船体外与推进桨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取消传统的减速机构,用动力机的转速快慢替代速度调节,其特征在于:两台同步动力机共用一根转动曲轴,转动曲轴有三个弯曲部分,与其对应有三根传动杆,与三根传动杆对应的还有三个推进桨,传动杆的一端是轴承环套与转动曲轴固定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是经过托架伸出船体外与推进桨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曲轴上的三个弯曲部分是转轴,转向一致,转动半径相等,立体交角相互各为120度,为了使转动中动力均衡,把横向左、中、右排列的三根传动杆的左、右两根进行两次折角加工构成垂直的上、中、下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蓓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至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