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忠桂专利>正文

连续真空滤油温控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35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连续真空滤油温控榨油机,特别适用于对油菜籽、花生、黄豆、芝麻等植物及动物油渣进行榨油取枯,采用了整体式榨条(8)和整体榨桶(10)及二级榨圈(17)和(14),在榨桶(10)上加包电加热器(11),利用温控器(19)使榨桶实现恒温,在出油口处设置真空滤油器(22),从而根本上改变了老式榨油机的形式,提高了出油率和油品品质,节省了生产用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等优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螺旋式榨油机,特别适用于对油菜籽,花生仁、黄豆、芝麻等植物及动物油渣进行榨油取枯。目前我国使用的50型,95型等螺旋式榨油机,它虽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但由于榨级少,榨笼泄油速度慢,榨条固定在榨笼内,体积大,开榨前需用热原料返复多次将榨腔磨热后方可开榨,枯饼中残油较多,榨出的油需经沉淀,二次过滤后方可出售,并增加了厂房面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真空滤油温控榨油机,从根本上改变榨条的形式,用整体式榨条和整体式榨桶代替原来的榨条榨笼元排结构,设两级榨圈,榨桶上设加热装置,保持榨桶的恒温,在出油口上设真空滤油器,将榨出的油一次性过滤干净,以达到省时、省力、节省生产用地,提高出油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连续真空滤油温控榨油机,由机架(20),安装在机架(20)上的减速器(5),与减速器(5)相连的榨螺(9)及与榨螺(9)相连的调整手柄(1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榨条(8),榨桶(10),一级榨圈(17),元排(13),二级榨圈(14)依次串套在榨螺(9)上,它们的两端分别由二螺杆法兰盘进料口(7)和二螺杆法兰盘卸料口(15)用螺杆(12)固定,进料口(7)和卸料口(15)分别固定在机架(20)上,其中榨条(8)为整体式,即在厚壁园管中部的壁上,沿轴线方向开出 形缝隙, 形缝隙的最窄处的尺寸为0.5~1.5毫米并处在厚壁园管的内壁上, 形缝隙布满厚壁园管的管壁,但在厚壁园管的两端处不开,从而形成一整体榨条,榨桶(10)为一厚壁园管,内壁上沿轴线方向开有锯齿形槽,其外壁上包有电加热器(11),电加热器(11)由温控器(19)控制,温控器(19)固定在机架(20)上,卸料(15)为一厚壁园管,中部没有二螺杆法兰盘,在厚园管壁法兰盘的一侧,开有卸油孔(23),另一侧的壁上开有出饼口(24),并设有榨螺(9)的定位装置,园排(13)设置在开有卸油孔(23),一侧的厚壁园管内,接油盘(4)设置在榨条(8)、开有卸油孔(23)一侧的卸料口(15)的下方并固定在机架(20)上,在接油盘(4)的下方设有导油槽(21),导油槽(21)的中部用铰接方式将其固定在机架(20)上,导油槽(21)的下部,在机架(20)上固定安装1~2个真空滤油器(20)。真空滤油器(22)的上部设有滤布,下部为一容器,三通阀(1)与容器相连通并固定在容器上,真空泵(2)通过管道(3)与三通阀(1)相连,真空泵(2)固定在机架(20)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榨条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A-A视图图4为下料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B-B视图图6为图4C-C视图图7为榨桶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D-D视图图中1三通阀、2真空泵、3管道、4接油盘、5减速器、6下料嘴、7进料口、8榨条、9榨螺、10榨桶、11电加热器、12螺杆、13元排、14二级榨圈、15出料口、16调整手柄、17一级榨圈、18导电线、19温控器、20机架、21导槽、22真空滤油器、23卸油孔、24出饼口。本技术工作时,油料由下料嘴(6)进入进料口(7)中在榨螺(9)的推动下油料进入榨条(8),由于榨条采用整体式,省去了榨笼,故其体积大大缩小了,油料在榨条(8)与榨螺的作用下油被榨出,并顺榨条(8)的 形缝隙流出进入接油盘(4)中,本实施例中 形缝隙的最窄处尺寸为0.8毫米。油饼继续在榨螺(9)的作用下进入榨桶(10),榨桶(10)另一端设有一级榨圈(17),增加了油饼出榨桶(10)的阻力,油饼中的油进一步被榨出,并从榨条(8)的 ”缝隙中流入接油盘(4)中。由于在榨桶(10)的外壁上包有电加热器(11),使榨桶(10)保持恒温,这样提高了油饼的流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出油率,电加热器(11)可以是线圈式绕在榨桶(10)上,也可以是分体轴瓦式发热板固定在榨桶(10)上,本实施例中采取了后者。电加器(11)的恒温控制由温控器(19)控制,利用热探头和普通的温控器实现榨桶(10)的恒温控制,根据不同物料的性质可对温控器(19)进行调整,以达到物料对温度的最佳要求,其中热探头固定在榨桶(10)上(图中未标)。油饼在榨螺(9)的作用下被挤出一级榨圈(17)后进入元排(13)中,油饼在榨螺(9)和元排(13)及二级榨圈(14)的共同作用下被进一步榨出油,被榨出的油沿元排(13)的缝隙流出,并从出料口(15)上的卸油孔(23)流入接油盘(4)中,油饼最后从二级榨圈(14)被挤出并从出料口(15)上的出饼(24)排出榨油机外,流入接油盘(4)中的油流入导油槽(21)中,再由导油槽(21)流入真空滤油器(22)的滤布上,由于滤布下方为负压容器,油可很顺利地被过滤,过滤出的油无杂质,清澈透明,本实施例中真空滤油器(22)为2个,左右各一(图中未标),当第一个真空滤油器(22)下部的容器盛满油后,转动铰接在机架(20)上的导油槽(21),油在导油槽(21)的作用下导入第二个真空滤油器(22),此时第一个真空滤油器(22)上的三通阀(1)关闭并排空,成品油从真空滤油器(22)中卸出,同时打开第二个真空滤油器(22)上的三通阀(1),真空泵为第二个真空滤油器工作,如此循环,连续作业。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整体式榨条(8)和整体式榨桶(10)代替了榨条榨笼元排结构,使元排数大大降低,减小了榨油机的体积,占地面积小,节省生产厂地,同时对榨桶实现了恒温控制,这样稳定了榨油过程的工况,提高了出油率,据测定,出油率比原来老式榨油机提高2--5%,由于采用了真空滤油,其油品质量也比老式榨油机榨出的油高,达到了省时、省力、省生产空间和提高出油率,提高油品质量的目的。权利要求1.连续真空滤油温控榨油机,由机架(20),安装在机架(20)上的减速器(5),与减速器(5)相连的榨螺(9)及与榨螺(9)相连的调整手柄(1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榨条(8),榨桶(10),一级榨圈(17),元排(13),二级榨圈(14)依次串套在榨螺(9)上,它们的两端分别由二螺杆法兰盘进料口(7)和二螺杆法兰盘卸料口(15)用螺杆(12)固定,进料口(7)和卸料口(15)的分别固定在机架(20)上,其中榨条(8)为整体式,即在厚壁园管中部的壁上,沿轴线方向开出形缝隙形缝隙的最窄处的尺寸为0.5~1.5毫米并处在厚壁园管的内壁上,形缝隙布满厚壁园管的管壁,但在厚壁园管的两端处不开,从而形成一整体榨条,榨桶(10)为一厚壁园管,内壁上沿轴线方向开有锯齿形槽,其外壁上包有电加热器(10),电加热器(11)由温控器(19)控制,温控器(19)固定在机架(20)上,卸料(15)为一厚壁园管,中部没有二螺杆法兰盘,在厚园管壁法兰盘的一侧,开有卸油孔(23),另一侧的壁上开有出饼口(24),并设有榨螺(9)的定位装置,园排(13)设置在开有卸油孔(23),一例的厚壁园管内,接油盘(4)设置在榨条(8)、开有卸油孔(23)一侧的卸料口(15)的下方并固定在机架(20)上,在接油盘(4)的下方设有导油槽(21),导油槽(21)的中部用铰接方式将其固定在机架(21)上,导油槽(21)的下部,在机架(20)上固定安装1~2个真空滤油器(20)。真空滤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续真空滤油温控榨油机,由机架(20),安装在机架(20)上的减速器(5),与减速器(5)相连的榨螺(9)及与榨螺(9)相连的调整手柄(1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榨条(8),榨桶(10),一级榨圈(17),元排(13),二级榨圈(14)依次串套在榨螺(9)上,它们的两端分别由二螺杆法兰盘进料口(7)和二螺杆法兰盘卸料口(15)用螺杆(12)固定,进料口(7)和卸料口(15)分别固定在机架(20)上,其中榨条(8)为整体式,即在厚壁园管中部的壁上,沿轴线方向开出“*”形缝隙,“*”形缝隙的最窄处的尺寸为0.5~1.5毫米并处在厚壁园管的内壁上,“*”形缝隙布满厚壁园管的管壁,但在厚壁园管的两端处不开,从而形成一整体榨条,榨桶(10)为一厚壁园管,内壁上沿轴线方向开有锯齿形槽,其外壁上包有电加热器(11),电加热器(11)由温控器(19)控制,温控器(19)固定在机架(20)上,卸料(15)为一厚壁园管,中部没有二螺杆法兰盘,在厚园管壁法兰盘的一侧,开有卸油孔(23),另一侧的壁上开有出饼口(24),并设有榨螺(9)的定位装置,园排(13)设置在开有卸油孔(23),一侧的厚壁园管内,接油盘(4)设置在榨条(8)、开有卸油孔(23)一侧的卸料口(15)的下方并固定在机架(20)上,在接油盘(4)的下方设有导油槽(21),导油槽(21)的中部用铰接方式将其固定在机架(20)上,导油槽(21)的下部,在机架(20)上固定安装1~2个真空滤油器(20)。真空滤油器(22)的上部设有滤布,下部为一容器,三通阀(1)与容器相连通并固定在容器上,真空泵(2)通过管道(3)与三通阀(1)相连,真空泵(2)固定在机架(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桂
申请(专利权)人:李忠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