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利明专利>正文

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082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其要点是:包括前叉、车架主管组件、电池座组件、后摇摆连接组件、后平叉连接管、电机轮安装组件、鞍座组件和后减震组件。前叉为减震前叉。后安装管、后平叉连接管、电机轮安装组件和减震组件基本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鞍座支架、第一支撑管和后安装管也基本形成一个坚固的三角形结构,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车辆的承载能力。鞍座支架通过鞍座组件其它相应的部件直接硬性固定连接在车架主管组件的相应部件上,并利用减震组件进行减震,结构牢靠且减震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
技术介绍
我国的自行车拥有量高居世界之首,有着“自行车王国”的美誉。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及节能环保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截止2013年保有量突破2亿辆。电动自行车通常更适合较长距离行驶使用,而且具有载重量大的优点,因此对其减震性能和舒适性能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载重量较大的电动自行车都较为笨重,在行驶中会增加一定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显著、骑乘舒适、结构简单牢靠且有利于降低行驶功耗的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自行车的的主架体,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前叉、车架主管组件、电池座组件、后摇摆连接组件、后平叉连接管、电机轮安装组件、鞍座组件和后减震组件。所述前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的主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1)、车架主管组件(2)、电池座组件(3)、后摇摆连接组件(4)、后平叉连接管(5)、电机轮安装组件(6)、鞍座组件(7)和后减震组件(8);所述前叉(1)为减震前叉;所述车架主管组件(2)包括主弯管(21)、车头管(22)、下连接管(23)和后安装管(24);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主弯管(21)呈前高后低设置;车头管(22)由其下部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主弯管(21)的上端上,且呈前低后高设置;下连接管(23)前端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开口向前的安装缺口,主弯管(21)的下端插接在该安装缺口中,且与下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的主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1)、车架主管组件(2)、电池座组件(3)、后摇摆连接组件(4)、后平叉连接管(5)、电机轮安装组件(6)、鞍座组件(7)和后减震组件(8);所述前叉(1)为减震前叉;
所述车架主管组件(2)包括主弯管(21)、车头管(22)、下连接管(23)和后安装管(24);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主弯管(21)呈前高后低设置;车头管(22)由其下部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主弯管(21)的上端上,且呈前低后高设置;下连接管(23)前端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开口向前的安装缺口,主弯管(21)的下端插接在该安装缺口中,且与下连接管(23)相互焊接固定在一起;后安装管(24)有2根,2根后安装管(24)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后左安装管(24a)由其前部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管(23)的后部左部上,后右安装管(24b)由其前部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管(23)的后部右部上,且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前叉(1)由其上部转动设置在车头管(22)中;
所述电池座组件(3)包括电池盒左边管(31)、左后管(32)、电池盒右边管(33)、右后管(34)、电池盒左底托组件(35)和电池盒右底托组件(36);电池盒左边管(31)和电池盒右边管(33)的结构相同,均基本呈“L”形管,且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电池盒左边管(31)由其前部右端头焊接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主弯管(21)的下部相应部位上,左后管(32)水平焊接固定在电池盒左边管(31)的后部与后左安装管(24a)之间,且电池盒左边管(31)的后端向后伸出左后管(32)外;电池盒右边管(33)由其前部左端头焊接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主弯管(21)的下部相应部位上,右后管(34)水平焊接固定在电池盒右边管(33)的后部与后右安装管(24b)之间,电池盒右边管(33)的后端向后伸出右后管(34)外,且右后管(34)与左后管(32)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电池盒左底托组件(35)设置在电池盒左边管(31)与下连接管(23)之间;电池盒右底托组件(36)设置在电池盒右边管(33)与下连接管(23)之间;
所述后摇摆连接组件(4)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的下部后侧上;后平叉连接管(5)基本呈“U”形,且开口向后设置,后平叉连接管(5)的前端中部与后摇摆连接组件(4)转动连接;
所述电机轮安装组件(6)包括2片电机轮安装片(61);2片电机轮安装片(61)的结构形状相同,均设有开口向右的U形槽(61-1);2片电机轮安装片(6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电机轮左安装片(61a)和电机轮右安装片(61b);电机轮左安装片(61a)和电机轮右安装片(61b)分别焊接固定在后平叉连接管(5)的后部左右两端头上,且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
所述鞍座组件(7)包括鞍座支架(71)、鞍座支架固定板(72)、第一支撑管(73)、第二支撑管(74)和鞍座支架后固定座(75);鞍座支架(71)为铝合金压铸一体件;第二支撑管(74)沿左右向水平焊接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的上部前部之间;第一支撑管(73)呈前高后低设置,第一支撑管(73)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第二支撑管(74)的中部上;鞍座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利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