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禹志专利>正文

液压式型煤成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028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压式型煤成形机包括转盘部分、换位部分、留孔部分、冲压部分、退出部分、传动部分、电气部分、装料部分和机架,其特征是:    所述换位部分包括放在转盘部分的上模板(6)的上面的拨动板(5)、通过销轴连接在拨动板(5)外侧的拨块推缸(34),通过销轴与拨动板(5)连接的拨动块(31),推缸(34)的缸体支点上连接有旋转套(33),旋轴套(33)套装在机架长轴(4)上;    所述留孔部分位于模桶(7)的下方,包括留孔机构和留孔联动机构,所述留孔机构包括一端安装在孔针板(23)的鱼眼窝内,具有数量与台板(9)的通孔相对应的孔针(22)、设置在孔针板(23)下方的,用于夹紧孔针(22)的孔针底板(24),所述孔针底板(24)的下面装有孔针轴(21),该轴穿过孔针托板(30)的中心孔,所述托板(30)通过两端的孔安装在中心立轴(26)和边短轴(12)的下端,所述孔针轴(21)与留孔联动机构连接;    所述冲压部分包括冲压联动机构和安装在上支板(1)上的冲压油缸(20)和与其轴杆连接的冲头(27),在轴杆和冲头之间装有与冲压联动机构连接的导板(11);    所述退出部分包括与冲压油缸(20)的轴杆连接的导板(11),其上具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孔套装在中心立轴(26)上,另一个孔内设置有顶杆(15),该顶杆的下端具有顶出板(28),上端通过销轴与杠杆(3)连接;    所述传动部分为液压传动机构;    所述电气控制部分包括各位置的接近开关(SP↓[1]-SP↓[6])和液压压力开关(QP)控制对应的中间继电器的组成的12个控制回路(KA↓[1]-KA↓[12])和6个执行回路。(*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生产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蜂窝煤和棱形块状型煤的液压传递的型煤成形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型煤成形机(包括工业型煤)结构较复杂,产品单一,产量小,质量差,能耗高,同时受结构的限制产出的蜂窝煤块最大不超过2.5kg,给下步生产转序及运输等都带来不便,而工业型煤不论圆形的还是柱状的,由于外表圆滑而坚硬,造成燃烧速度慢,燃烧不彻底等不足,虽有环保作用,但节能效果不尽理想。其具体缺陷如下1、产品的坚实度不一,主要是在压制过程中,台板孔一直在漏料,料媒中水分大时料稀漏的就多,相对模桶中剩下的料就少,由于机械冲压下死点固定,所以模桶中料越少压强就越低,产品坚实度越差,而且水分时多时少,很难控制,所以产品坚实度就时好时坏;2、产品每块重量不一,和上述原因相同,台板孔漏的多剩下的就少,煤块重量也随之减小,反之重量就大,生产时水分又很难控制,所以产品重量不一。3、易损件多,高达十多种,尤其冲压工作件极易损坏,使生产成本增加;4、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由于是机械传动如果物料中误入异物如石块、铁块等进入模桶中,整个冲压部件将大多被损坏;5、由于是机械传动,其传动比高达1500r/50r,所以传递效率低,仅有60%左右,因此能耗高。6、产品单一,产量低,同时受结构的制约生产的蜂窝煤块最大不过2.5kg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整机液压传递的型煤成形机。本技术所述的液压式型煤成形机,包括转盘部分、换位部分、留孔部分、冲压部分、退出部分、传动部分、电气部分、装料部分和机架。所述换位部分包括放在转盘部分的上模板的上面的拨动板、通过销轴连接在拨动板外侧的拨块推缸,通过销轴与拨动板连接的拨动块,推缸的缸体支点上连接有旋转套,旋轴套套装在机架长轴上;所述留孔部分位于模桶的下方,包括留孔机构和留孔联动机构,所述留孔机构包括一端安装在孔针板的鱼眼窝内,具有数量与台板的通孔相对应的孔针、设置在孔针板下方的,用于夹紧孔针的孔针底板,所述孔针底板的下面装有孔针轴,该轴穿过孔针托板的中心孔,所述托板通过两端的孔安装在中心立轴和边短轴的下端,所述孔针轴与留孔联动机构连接;所述冲压部分包括冲压联动机构和安装在上支板上的冲压油缸和与其轴杆连接的冲头,在轴杆和冲头之间装有与冲压联动机构连接的导板;所述退出部分包括与冲压油缸的轴杆连接的导板,其上具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孔套装在中心立轴上,另一个孔内设置有顶杆,该顶杆的下端具有顶出板,上端通过销轴与杠杆连接;所述传动部分为液压传动机构;所述电气控制部分包括各位置的接近开关和液压压力开关控制对应的中间继电器的组成的12个控制回路和6个执行回路。所述留孔联动机构包括一端通过销轴与孔针轴连接的孔针杠杆,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牵引拉杆连接,其中间通过拉板与底座可动连接,在牵引拉杆上套装有牵引套,牵引套上安装有电磁离合器;所述冲压联动机构包括在上支板上通过销轴连接的小拉杆,小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杠杆连接,杆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牵引套连接,杠杆上通过大拉杆与导板连接。所述液压传动机构包括电机油泵,与其连接的冲压油缸、推缸、电控溢流阀、电液阀、电磁阀及液压压力开关;在台板的下方设有扇形的下支板,其上具有与台板上的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6个执行回路包括电磁离合器的线圈,溢流阀线圈,电液阀的正向线圈和反向线圈,及电磁阀的正向线圈和反向线圈。本技术所述的液压式型煤成形机具有以下优点1、生产中,模桶中的工作压强可通过液压的随意调整而达到大小可控,所以产品的坚实度可以控制在最佳状态;2、本技术采用的是双向成形法,在压制过程中模桶是封闭的,不漏料,所以产品的重量始终如一,并且对水分的含量要求不严,从而方便了生产;3、易损件少,只有孔针及模桶等几件,仅保留的这几个部件其寿命也比机械式的长;4、自我保护能力强,当模桶中进入异物时如石块,铁块等,本技术所述的成形机能自动停机,杜绝损坏工件;5、本技术所述的成形机采用液压传递大吨位冲压,不受压力不足的制约,产出的型煤快最大可达30kg之多,极大地方便了生产运输和使用;6、整机采用液压传递,其效率可达90%,所以本技术所述的成形机能耗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型煤成形机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液压式型煤成形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液压机构示意图;图5是限位开关的布局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电气控制线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所述的煤成形机,包括转盘部分、换位部分、冲压部分、退出部分、留孔部分、装料部分、传动部分、电气控制部分和机架。所述机架部分的功能是整机的骨架,支撑各零部件,承受各种压力和推力。包括底座25,安装在底座25上的两根边长轴4和两根支轴41,在上述轴上固定安装根据型煤的需要设定有若干通孔的圆形台板9,在圆形台板9的中心孔中安装有中心立轴26,在台板9上设置有边短轴12,中心立轴26和边短轴1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安装液压油缸20的上支板1,其下端安装有孔针托板30。在圆形台板9的下面设置有扇形的下支板19,板上具有与圆形台板9相对应的通孔,该板是为增加台板9的强度而设置。所述转盘部分的功能,是通过模桶的四变位和其它机构配合完成装料、成形、成品推出等动作。此部分结构采用已有技术,包括模桶7、上模板6及下模板8等,四个模桶被上下模板夹紧,上下模板通过中心孔套装在中心立轴26上,整体放在台板9上,并能自由旋转。所述换位部分的功能是使转盘有四个间歇运动,并在停位时确保冲头27对准模桶7,包括放在转盘部分的上模板6的上面的拨动板5、该板的外侧通过销轴与推缸34的轴杆连接,拨动板5通过销轴连接有拨动块31,推缸34的缸体支点和旋转套33连接,旋转套33套装在边长轴4轴上,并能保持缸体自由摆动,拨块31能自由偏转。当推缸34的轴杆向前推动时,拨块31靠自重偏转而进入上模板6的三角缺口内,并推动转盘向前转动,反向时,拨块31从三角缺口中滑出,从而,转盘不会转动。所述留孔部分位于模桶7的下方,其功能是通过杠杆3及电磁离合器13等元件的配合将孔针22从下向上插入模桶中,待冲头由上向下冲压后再将孔针22由下向上从煤块中拔出,使煤块留下峰窝孔,这一过程也叫双向成形法,其动力来源是冲压油缸20。此部分包括留孔机构和留孔联动机构。所述留孔机构包括一端安装在孔针板23的鱼眼窝内,具有数量与台板9的通孔相对应的孔针22、设置在孔针板23下方的孔针底板24,用于夹紧孔针22,所述孔针底板24的下面装有孔针轴21,该轴穿过孔针托板30的中心孔,并可上下移动,使孔针22有足够的上下行程。所述托板30通过两端的孔安装在中心立轴26和边短轴12的下端。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一端通过销轴与孔针轴21连接的孔针杠杆18,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牵引拉杆16连接,其中间通过拉板29与底座25可动连接。在牵引拉杆16上套装有牵引套14,牵引套14上安装有电磁离合器13,该电磁离合器13起离合牵引套14和牵引拉杆16的作用。在孔针杠杆18上靠近牵引拉杆16可配置配重块17。所述冲压部分的功能是将装入模桶7中的料煤冲压成具有一定坚硬度的煤块,包括留孔联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禹志
申请(专利权)人:陈禹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