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螺旋压力机摩擦盘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3422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实现向左、向右、对中三种轴向运动的控制装置。可用于控制双盘摩擦螺旋压力机的摩擦盘,使左或右摩擦盘以所需压力靠向飞轮,或维持在中间位置。该控制装置为一完整而独立的小部件,可作为功能部件形成专业化生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可简化设计,减小主机尺寸并改善外观,便于装配维修,成本低。(*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控制摩擦螺旋压力机的摩擦盘,实现向左、向右、对中三种轴向运动的控制装置。公知的双盘摩擦螺旋压力机的传动轴及摩擦盘,为了对滑块冲程进行控制,须能实现三种轴向运动,即向左、向右、对中(维持在中间位置)。实现此三种运动现在采用的结构分为手动和机动两类,手动结构是通过一套杠杆将人力施于摩擦盘上,突出的缺点是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整机外观零乱,不能实现自动化。机动控制装置最近采用的一种新的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图2、图3所示在传动轴(1)的左右轴承座(2、3)内,各置一双层气缸。气缸由中间盖(4、6)隔为前后两段,左或右气缸的后腔(R)通气时,传动轴向右或向左移;当两个气缸的前腔(F)同时通气而后腔(R)不通气时,浮动活塞(57)使传动轴对中。此结构的缺点是气缸与轴承座混在一起,使两者都变得复杂了,左右气缸及对中气缸都各分为两处,增加了制造、装配及维修的麻烦,尤其是左轴承座中的气缸使传动轴加长,增加了机架尺寸,而且当气缸泄漏或需要更换密封环时,则须拆卸轴承座及大皮带轮,维修工作非常困难。图4是本技术的控制装置,应用于摩擦螺旋压力机上的一个实施例,D-D线以外部分为本技术的控制装置。图5是A-A剖面图,其基本特点是将整套控制机构集中成一个组合式小型气(油)缸部件,该部件由复合缸、法兰、中空活塞杆、活塞、浮动活塞、小轴、止推轴承、螺母等构成。复合缸分为推-拉缸段和对中缸段,贯穿复合缸体全长的中空活塞杆(23),在复合缸体中能沿轴向滑动。中空活塞杆远离传动轴(13)的一端装有螺母(20)。推-拉缸段由法兰(17)、缸体(18)以及固定于中空活塞杆上的活塞(24)构成。缸体(18)上有通压力流体系统的口(C)。小轴(15)从中空活塞杆(23)的孔中穿过,小轴靠近传动轴(13)端面的一端,其凸台与中空活塞杆端面之间,置一承受轴向力的轴承(16);另一端与中空活塞杆之间,也置一承受轴向力的轴承(21),并用螺母(22)压紧。这样中空活塞杆能将两个方向的轴向力通过轴承传给小轴,而小轴还能相对于中空活塞杆自由转动。复合缸体以法兰(17)靠向轴承座(14)并予以固定。小轴与传动轴(13)的轴端连成一体,结构形式可以与传动轴做成一体,也可以用其它可靠的联接方式,譬如螺纹将两者紧固在一起。中空活塞杆(23)上装有浮动活塞(25、26)的一段圆柱的长度(L20,必须等于对中缸体(19)的有效长度(L3)和定位凸台的长度(L4)的差值。这样,当C口通入压力流体,而a、b口都不通时,便能实现对中动作。图5中由C口通入的压力流体,可用压缩弹簧替代。此时结构如图6,对中缸变为对中拉力筒(30),压缩弹簧(29)两端各置一浮动垫圈(27、28)。该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压力流体经图5中a口进入推-拉缸段后腔时,中空活塞杆(23)经止推轴承(16)及小轴(15)将传动轴(13)推向左移,直至右摩擦盘与飞轮靠紧,完成向左的运动。与此同时,中空活塞杆后部的螺母(20)带动浮动活塞(26)向左滑动一段距离。此时浮动活塞(25)保留在原位置,中空活塞杆在其孔内滑过。当a口泄压,C口进压力流体时,浮动活塞(26)被推回原始位置,经止推轴承(21),紧固螺母(22)及小轴(15)将传动轴(13)拉到中间位置实现对中动作。当C口泄压b口进压力流体时,中空活塞杆(23)经推止轴承(21)、螺母(22)及小轴(15)将传动轴(13)拉向右移,直至左摩擦盘与飞轮靠紧,完成向右的运动。此时中空活塞杆的台阶推动浮动活塞(25)向右移,而浮动活塞(26)留在原始位置,中空活塞杆在其孔内滑过。当b口泄压C口进压力流体时,实现反方向的对中动作。摩擦盘靠紧飞轮的压力由流体的压力调节。如果将对中缸(19)换成对中拉力筒(30),当a口通压力流体时,如上述所述传动轴(13)向左移,直至右摩擦盘靠紧飞轮完成向左的运动;当b口通压力流体时,传动轴(13)向右移,完成向右的运动;a、b口都不通压力流体时,传动轴(13)在压缩弹簧(29)的作用下保持在中间位置。本技术的控制装置,将全部控制机构集中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小部件,与主机的联系仅在于小轴的一端及缸体的端面法兰,避免了前述结构中主机与控制部分混杂在一起的情况,为主机及控制装置的设计制造带来很大方便。该控制装置甚至可作为功能部件形成专业化生产,采用本技术的控制装置,可减小主机机架的轮廓尺寸,改善机架的受力状态;而且不受弹簧力疲劳影响,保证长期准确对中;同时简化了控制阀及管路的布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从主机拆下,便于维修。图1是装有公知的摩擦盘控制装置的摩擦螺旋压力机的外观图,图2、图3是图1的A-A、B-B剖面图。图4是装有本技术控制装置的摩擦螺旋压力机的外观图,D-D双点划线以外部分为本技术的控制装置。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图6是对中拉力筒结构图。其中1、10、13--传动轴;2、3、8、12、14轴承座;4、6-中间盖;R-缸后腔;F-缸前腔;5、7、25、26-浮动活塞;9-飞轮;15-小轴;16、21-推力轴承;17-法兰;18-推拉缸缸体;19-对中缸缸体;20、22-螺母;23-中空活塞杆;24-活塞;27、28-浮动垫圈;29-压缩弹簧;30-对中拉力筒。权利要求1.摩擦螺旋压力机摩擦盘的控制装置,由复合缸体、法兰、中空活塞杆、活塞、浮动活塞、小轴、止推轴承、螺母构成,其特征在于。(1)复合缸分为推一拉缸段和对中缸段,在复合缸体内,能沿轴向滑动的中空活塞杆(23)贯穿两段缸体的全长,中空活塞杆远离传动轴(13)的一端装有螺母(20);(2)推一拉缸段由法兰(17)、缸体(18)及固定于中空活塞杆上的活塞(24)构成;(3)对中缸段由缸体(19),两个既可与缸体又可与中空活塞杆做轴向相对滑动的浮动活塞(25、26)构成;(4)中空活塞杆的孔中穿入一小轴(15),该小轴靠近传动轴(13)端面的一端,其凸台与中空活塞杆端面之间置一承受轴向力的轴承(16),另一端与中空活塞杆之间也置一承受轴向力的轴承(21),并用螺母(22)压紧;(5)复合缸体以法兰(17)固定于轴承座(14)上,小轴(15)与传动轴(13)的轴端连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空活塞杆(23)上装有浮动活塞(25、26)的一段圆柱的长度(L2)等于对中缸体(19)的有效长度(L3),减去定位凸台的长度(L4);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中缸(19)部分用对中拉力筒(30)替代,对中拉力筒(30)由压缩弹簧(29),两浮动垫圈(27、28)构成。专利摘要一种可实现向左、向右、对中三种轴向运动的控制装置。可用于控制双盘摩擦螺旋压力机的摩擦盘,使左或右摩擦盘以所需压力靠向飞轮,或维持在中间位置。该控制装置为一完整而独立的小部件。可作为功能部件形成专业化生产。采用本技术的控制装置,可简化设计,减小主机尺寸并改善外观,便于装配维修,成本低。文档编号B30B15/14GK2038841SQ88210869公开日1989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宝璋 申请人: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摩擦螺旋压力机摩擦盘的控制装置,由复合缸体、法兰、中空活塞杆、活塞、浮动活塞、小轴、止推轴承、螺母构成,其特征在于。(1)复合缸分为推一拉缸段和对中缸段,在复合缸体内,能沿轴向滑动的中空活塞杆(23)贯穿两段缸体的全长,中空活塞杆远离传 动轴(13)的一端装有螺母(20);(2)推一拉缸段由法兰(17)、缸体(18)及固定于中空活塞杆上的活塞(24)构成;(3)对中缸段由缸体(19),两个既可与缸体又可与中空活塞杆做轴向相对滑动的浮动活塞(25、26)构成;(4 )中空活塞杆的孔中穿入一小轴(15),该小轴靠近传动轴(13)端面的一端,其凸台与中空活塞杆端面之间置一承受轴向力的轴承(16),另一端与中空活塞杆之间也置一承受轴向力的轴承(21),并用螺母(22)压紧;(5)复合缸体以法兰(17)固 定于轴承座(14)上,小轴(15)与传动轴(13)的轴端连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璋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委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