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仲初专利>正文

数控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48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控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通过一级同步带和一级齿轮机构与肘杆机构连接,肘杆机构与上滑块连接,上滑块与连接杆连接,齿轮传动、曲轴、肘杆机构和上滑块封闭在上油箱中,并有油孔和上滑块内腔的油室相通来保持上滑块和连接杆联结螺纹的润滑;连接杆另一端与工作滑块以球头连接;工作滑块通过前后导轨进行导向。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伺服电机与肘杆机构的协调配置,来实现工作滑块的运动实时调节,使压力机能适应多种锻冲工艺的要求,同时通过对机构的改进,机床结构更易于安装和调节,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智能程度高、工艺适应性强、噪声小、更高效、安全、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一、
本技术涉及数控伺服压力机的传动机构。二、
技术介绍
普通压力机由电动机通过带轮和齿轮等定传动比机构带动飞轮 加速旋转,飞轮通过曲柄滑块机构驱动滑块实现锻冲工作,锻冲工作 靠飞轮释放能量,滑块运动曲线近似为正弦曲线。在锻冲工件时无法 对滑块的速度和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压力机的工艺适应性差,工作 效率低,噪声大,安全性差,模具寿命短。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和肘杆机构的协调配置,来实现工作滑 块的运动实时调节,使压力机能适应多种锻冲工艺的要求。同时通过 对机构的改进,使机床结构更易于安装和调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伺服电机、 一对同步带轮传动机构、 一对齿轮传动机构、肘杆机构、上滑块3、连接杆2、工作 滑块1、前导轨18和后导轨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通过 一级同步带和一级齿轮机构与肘杆机构连接,肘杆机构与上滑块 3连接,驱动上滑块3实现理想的运动。上滑块3通过连接杆2 将运动传递到工作滑块1上。连接杆2和上滑块3通过内螺纹联 接,在连接杆2顶部和上滑块内腔有一油室,并有油孔和油箱相 通;连接杆2和工作滑块1通过球面副球头连接,齿轮传动、曲 轴、肘杆机构和上滑块封闭在上油箱中,并有油孔和上滑块内腔 的油室相通,来保持上滑块和连接杆联结螺纹的润滑。连接杆2和上滑块3通过螺纹联接的同时,下部通过球头和工作滑块1相连, 以防止由于上滑块垂直度误差而造成安装和调整的困难。工作滑块1 的导向机构包括T型结构前导轨18和可调节的后导轨,工作滑块1 通过前后导轨进行导向。T型结构前导轨与薄垫片固定在立柱前表 面,侧面通过三组推拉螺栓组调节固定,每侧后导轨在滑块长度方向 上由两块长度较短的可调节导轨组成,每个导轨通过二组推拉螺栓组 进行前后调节固定,齿轮传动、曲轴、肘杆机构和上滑块封闭在上油 箱中,并有油孔与上滑块内腔的油室相通。所述的一对同步带传动机 构,固定在机架上的伺服电机10与固定在电机轴上的小带轮11连接, 小带轮11通过同步带12与大带轮13连接。所述的一对齿轮传动机 构,大齿轮13与小齿轮轴9啮合,小齿轮轴9通过啮合传动带动大 齿轮8转动,所述的肘杆机构、曲轴7连杆5、上肘杆6、下肘杆4 与上滑块3连接构成。由于本技术采用伺服电机和肘杆机构的协调配置,来实现工 作滑块的运动实时调节,使压力机能适应多种锻冲工艺的要求。同时 通过对机构的改进,机床结构更易于安装和调节。本技术具有智 能化程度高,工艺适应强,噪音小,更高效安全,模具寿命长,安装 调整方便,能够为各种冲压工艺设定最合适的滑块运动模式,数控伺 服压力机仍然保持了作为母机的高刚性、高精度和高做功能力,又具 有良好的柔性和工艺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传动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滑块、连接杆和上滑块联结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工作滑块导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导轨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滑块;2、连接杆;3、上滑块;4、下肘杆;5、连 杆;6、上肘杆;7、曲轴;8、大齿轮;9、小齿轮轴;10、伺服 电机;11、小齿轮;12、同步带;13、大带轮;14、支架;15、 螺栓;16、垫板;17、机架;18、前导轨;19、侧镶板;20、前 镶板;21、后导轨镶板。 五具体实施方式图1给出了本技术传动数控伺服压力机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固定在机架上的伺服电机10与固定在电机轴上的小带轮11连 接,小带轮11通过同步带12与大带轮13连接,实现一级同步带减 速,大带轮13带动小齿轮轴9旋转,小齿轮轴9通过啮合传动带动 大齿轮8旋转,实现一级齿轮机构减速。大齿轮8驱动曲轴7旋转(大 齿轮8通过键固定连接在曲轴7的一端),曲轴7驱动由连杆5、上 肘杆6、下肘杆4与上滑块3连接构成的肘杆机构运动,从而使上滑 块3实现理想的运动。图2为本技术工作滑块1、连接杆2和上 滑块3联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滑块3通过连接杆2将运动 传递到工作滑块1上。连接杆2和上滑块3通过内螺纹联接,在连接 杆2顶部与上滑块3内腔有一油室,并有油孔和油箱相通。齿轮传动 机构、曲轴7、肘杆机构和上滑块3封闭在上油箱中,并由油孔和上 滑块3内腔的油室相通来保持上滑块3和连接杆2联结螺纹的润滑。 连接杆2下部通过球头和工作滑块1相连,以防止由于上滑块3垂直 度误差而造成安装和调整的困难。图3为本技术工作滑块导轨结 构示意图。工作滑块1通过前导轨18和后导轨进行导向,17为机架。 前导轨18为T型结构,前面采用薄垫片进行前后调节,侧面通过三 组推拉螺栓组进行调节,19为侧镶板,20为前镶板。每侧后导轨在 滑块长度方向上由两块长度较短的可调节导轨组成。图4为本技术后导轨结构示意图,每块后导轨包括一个支架14、 一个垫板16、 一个后导轨镶板21和两组推拉螺栓15组成,并通过两组推拉螺栓组 进行前后调节。权利要求1、数控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一对同步带轮传动机构、一对齿轮传动机构、肘杆机构、上滑块(3)连接杆(2)工作滑块(1)前导轨(18)和后导轨组成,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通过一级同步带和一级齿轮机构与肘杆机构连接,肘杆机构与上滑块(3)连接,连接杆(2)和上滑块(3)通过内螺纹联接,在连接杆(2)顶部和上滑块内腔有一油室,并有油孔和油箱相通;连接杆(2)和工作滑块(1)通过球面副球头联接;工作滑块(1)的导向机构包括T型结构前导轨(18)和可调节的后导轨,T型结构前导轨与薄垫片固定在立柱前表面,侧面通过三组推拉螺栓组固定,每侧后导轨在滑块长度上由两块较短的可调节后导轨组成,每个后导轨通过二组推拉螺栓组前后固定,齿轮传动、曲轴、肘杆机构和上滑块封闭在上油箱中,并有油孔与上滑块内腔的油室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一对同步带轮传动机构,固定在机架上的伺服电机(10)与固定在电 机轴上的小带轮(11)连接,小带轮(11)通过同步带(12)与大带 轮(13)连接。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 对齿轮传动机构,大带轮(13)与小齿轮轴(9)固定,小齿轮轴(9) 通过啮合传动带动大齿轮(8)旋转。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肘 杆机构由曲轴(7)、连杆(5)、上肘杆(6)、下肘杆(4)与上滑块(3)连接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数控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通过一级同步带和一级齿轮机构与肘杆机构连接,肘杆机构与上滑块连接,上滑块与连接杆连接,齿轮传动、曲轴、肘杆机构和上滑块封闭在上油箱中,并有油孔和上滑块内腔的油室相通来保持上滑块和连接杆联结螺纹的润滑;连接杆另一端与工作滑块以球头连接;工作滑块通过前后导轨进行导向。由于本技术采用伺服电机与肘杆机构的协调配置,来实现工作滑块的运动实时调节,使压力机能适应多种锻冲工艺的要求,同时通过对机构的改进,机床结构更易于安装和调节,采用本技术具有智能程度高、工艺适应性强、噪声小、更高效、安全、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文档编号B30B1/14GK201151194SQ20082008273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数控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一对同步带轮传动机构、一对齿轮传动机构、肘杆机构、上滑块(3)连接杆(2)工作滑块(1)前导轨(18)和后导轨组成,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通过一级同步带和一级齿轮机构与肘杆机构连接,肘杆机构与上滑块(3)连接,连接杆(2)和上滑块(3)通过内螺纹联接,在连接杆(2)顶部和上滑块内腔有一油室,并有油孔和油箱相通;连接杆(2)和工作滑块(1)通过球面副球头联接;工作滑块(1)的导向机构包括T型结构前导轨(18)和可调节的后导轨,T型结构前导轨与薄垫片固定在立柱前表面,侧面通过三组推拉螺栓组固定,每侧后导轨在滑块长度上由两块较短的可调节后导轨组成,每个后导轨通过二组推拉螺栓组前后固定,齿轮传动、曲轴、肘杆机构和上滑块封闭在上油箱中,并有油孔与上滑块内腔的油室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灯林钱功
申请(专利权)人:周仲初朱灯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