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内板以及车辆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1382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06:37
机动车的仪表板(10)包括基材以及粘接于基材表面的覆皮。在基材的背面形成裂开槽(31)。由气囊的膨胀压力使基材裂开时,裂开槽作为裂开的起始点。覆皮由针织物制成的基布层以及粘接于基布层表面的覆皮覆皮层形成。基布层由沿其表面方向的抗张强度是各向异性的面料形成。裂开槽(31)包括首先裂开的第一槽部(31a)。覆皮相对于基材取向为,使得基布层抗张强度的最小方向与垂直于第一槽部(31a)延伸方向的方向(车辆纵向)相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内板以及车辆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内板以及车辆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规地,机动车为前乘员座配备有气囊装置。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71926披露了一种气囊装置,其包括仪表板和位于仪表板背面的气囊模组。该气囊模组包括:充气器,其产生膨胀气体;以及气囊,由充气器所供给的膨胀气体使气囊膨胀展开。仪表板具有基材以及粘接于基材表面的覆皮。在基材的背面形成裂开槽。由气囊的膨胀压力使基材裂开时,裂开槽作为裂开的起始点。在有些情况下,在与基材的裂开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在覆皮的背面也形成裂开槽。在使基材裂开时,具有这种覆皮的仪表板允许覆皮沿覆皮裂开槽以期望方式破裂。覆皮的裂开槽通过例如激光加工形成。在这种仪表板和气囊装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在覆皮上形成裂开槽。将覆皮粘接于基材的表面时,需要调整覆皮以及基材的位置,使得基材的整个裂开槽与覆皮的整个裂开槽互相对准。这使仪表板的制造过程复杂。在这一方面,可以将覆皮制成为更薄以降低强度,因而,覆皮能容易地裂开而无需设置裂开槽。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覆皮强度不够会劣化仪表板的耐用性以及触感。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内板以及一种车辆气囊装置,在保证覆皮强度的同时,允许由气囊的膨胀压力使覆皮沿基材裂开槽容易地破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内板,其构造成由气囊的膨胀压力使其裂开。该板包括基材以及粘接于基材表面的覆皮。基材具有背面。在基材的背面形成裂开槽。由气囊的膨胀压力使基材裂开时,裂开槽作为裂开的起始点。覆皮由面料形成,该面料中,沿其表面方向的抗张强度是各向异性的。裂开槽包括第一槽部,裂开槽裂开时,第一槽部首先裂开。覆皮粘接于基材,使得覆皮抗张强度最小的方向与垂直于第一槽部延伸方向的方向相符。采用这种结构,覆皮的抗张强度设定为,使其沿垂直于第一槽部(其设计为在裂开槽中首先裂开)延伸方向的线最小。这允许覆皮的对应部分容易因气囊的膨胀压力而破裂。在不同于第一槽部(其设计为在裂开槽中首先裂开)延伸方向之垂直方向的其他方向,覆皮的抗张强度相对较高,因而,使覆皮的强度维持于期望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仪表板的剖视图,图示前乘员座气囊装置的构成部分的剖视结构;图2是图示图1中区域X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示出沿基布层面料平面的线中抗张强度各向异性的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仪表板的裂开槽与基布层抗张强度之间关系的平面图;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仪表板的剖视图,示出与图2对应的部分;图6是示出沿背衬层的面料平面的线中抗张强度各向异性的图;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仪表板的剖视图,示出与图2对应的部分;图8是示出仪表板的移置与负荷之间关系的曲线;图9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仪表板的剖视图,示出与图2对应的部分;图10是示出沿垫层面料平面的线中抗张强度各向异性的图;图11是示出变化例中仪表板的裂开槽与基布层抗张强度之间关系的平面图;以及图12是根据另一变化例的仪表板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与图2对应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内板以及车辆气囊装置。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机动车的仪表板10于横向(其垂直于图面)延伸,并且包括:芯部,其为基材30;以及覆皮20,其粘接于基材30的表面。基材30由热塑性烯烃(缩写为TPO)通过注射成型制成。覆皮20具有三层结构,其具有垫层23、基布层22、以及覆皮层21。垫层23由例如聚氨酯泡沫制成。基布层22由例如塑料纤维(例如聚酯)的针织物制成,并且粘接于垫层23的表面。覆皮层21由例如聚氨酯制成,并且粘接于基布层22的表面。背衬(未示出)与基材30粘接于,该背衬粘接于垫层23的背面。如图3中所示,基布层22的面料22A具有沿表面方向各向异性的抗张强度。也就是,面料22A的抗张强度设定为在沿面料22A表面的特定方向R1最小,并且设定为在垂直于方向R1的另一方向R2最大。覆皮层21的沿其表面方向的抗张强度没有各向异性。所以,整个覆皮20的抗张强度在方向R1最小。如图1中所示,机动车具有前乘员座气囊装置50,在从前面施加冲击时,其在前乘员座的前面膨胀以展开气囊51,以便保护坐在座位中的乘员免受冲击的影响。在位于前乘员座前面的部分处,保持架40设置在仪表板10的背面。保持架40保持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51以及充气器52,该充气器52产生膨胀气体并将气体供给至气囊51。保持架40、充气器52、以及气囊51形成气囊模组53。保持架40具有沿仪表板10背面延伸的平板状前门部42和后门部44。在前门部42与后门部44之间,形成于横向延伸的通槽48。前门部42的前缘以及后门部44的后缘分别具有铰接部42a、44a。铰接部42a、44a各具有折叠形状。沿仪表板10背面延伸的基板部41从各铰接部42a、44a伸出。壁部46以直立方式形成于各基板部41的背面。保持架40由热塑性烯烃通过注射成型制成。在基板部41的表面、前门部42、以及后门部44上形成有多个凸部(未示出)。通过振动焊接使这些凸部与基材30的背面固定。如图2和图4所示,在基材30的背面形成裂开槽31。由气囊51的膨胀压力使基材30裂开时,裂开槽31作为裂开的起始点。裂开槽31所在的基材30部分形成为薄于其它部分。裂开槽31可以通过模内加工或立铣加工形成。如图4中所示,裂开槽31包括:第一槽部31a,其于车辆横向延伸;以及V形第二槽部31b,其从第一槽部31a的两端向外并斜向前或斜向后延伸。覆皮20相对于基材30取向为,使得基布层22抗张强度最小的方向R1与车辆纵向相符。裂开槽31只形成在基材30中,以及,在覆皮20中没有形成裂开槽。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当从前面向机动车施加冲击时,充气器52将膨胀气体供给气囊51。这使气囊51在展开时朝保持架40的门部42、44膨胀。保持架40的门部42、44被气囊51的膨胀压力向外推,同时得到铰接部42a、44a的支撑,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此时,由于保持架40的门部42、44受气囊51的膨胀压力推压,使仪表板10的基材30于前后方向上从作为起始点的第一槽部31a破裂,并且,与门部42、44对应的基材30部分受到推压而向外张开。此外,由于覆皮20的抗张强度在车辆纵向最小,使基布层22中与第一槽部31a对应的部分于前后方向顺利破裂。覆皮20于方向R1之外其他方向上的抗张强度设定为相对较大,因而,覆皮20的强度维持于期望水平。上述车辆内板以及车辆气囊装置具有下列优点。(1)覆皮20至少包括针织物形成的基布层22、以及粘接于基布层22表面的覆皮层21,并且,基布层22由沿其表面方向的抗张强度是各向异性的面料形成。在裂开槽31中,第一槽部31a首先裂开。覆皮20相对于基材30取向为,使得基布层22抗张强度最小的方向与垂直于第一槽部31a延伸方向的方向相符。这种结构让气囊51的膨胀压力容易使覆皮20沿基材30的裂开槽31破裂,而不用在覆皮20中形成裂开槽,同时保证覆皮20具有期望水平的强度。所以,简化了仪表板10的制造过程。(2)裂开槽31只形成在基材30中而没有形成在覆皮20中。所以,相比于在覆皮的垫层中形成裂开槽的情况,简化了覆皮20的制造过程。第二实施例接着,参照图5和图6,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内板以及车辆气囊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22 JP 2012-232977;2013.03.21 JP 2013-058131.一种车辆内板,包括:基材(30、330、430、530);以及覆皮(20、320、420、520),其粘接于所述基材(30、330、430、530)的表面,其中在所述基材(30、330、430、530)的背面形成裂开槽(31、131、331、431、531),以及由气囊(51)的膨胀压力使所述基材(30、330、430、530)裂开时,所述裂开槽(31、131、331、431、531)作为裂开的起始点,所述车辆内板的特征在于:所述覆皮(20、320、420、520)由面料(22A、324A、523A)形成,在所述面料(22A、324A、523A)中沿其表面方向的抗张强度是各向异性的,所述裂开槽(31、131、331、431、531)包括第一槽部(31a、131a、331a、431a、531a),所述裂开槽(31、131、331、431、531)裂开时,所述第一槽部(31a、131a、331a、431a、531a)首先裂开,所述覆皮(20、320、420、520)粘接于所述基材(30、330、430、530),使得所述覆皮(20、320、420、520)抗张强度最小的方向与垂直于所述第一槽部(31a、131a、331a、431a、531a)延伸方向的方向相符,所述覆皮(20、320、420、520)至少包括基布层(22、322、422、522)以及粘接于所述基布层(22、322、422、522)表面的覆皮层(21、321、421、521),所述基布层(22、322、422、522)由所述面料(22A、324A、523A)形成,所述面料(22A、324A、523A)中沿该面料表面方向的抗张强度是各向异性的,以及所述覆皮(20、320、420、520)粘接于所述基材(30、330、430、530),使得所述基布层(22、322、422、522)抗张强度最小的方向与垂直于所述第一槽部(31a、131a、331a、431a、531a)延伸方向的方向相符,所述裂开槽(31、131、331、431、531)裂开时,所述第一槽部(31a、131a、331a、431a、531a)首先裂开,以及所述裂开槽(31、131、331、4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谦治户谷千春永田武司藤田淳一户田稔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