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科技前沿>正文

技术推荐:菱沸石‑红磷协同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访问: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10:37

专利技术简介: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菱沸石‑红磷协同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菱沸石与一定量0.1mol/L的NiCl2溶液混合,在60℃下离子交换30‑120min后,过滤、洗涤、干燥,然后放在石英管反应器中,在400‑450℃下通入氢气30‑90min,之后在410‑440℃下通入磷化氢2‑10h,最后将样品在隔绝空气的反应容器内在260‑290℃下加热保温10‑60min,得到孔道内负载4‑32%(质量比)红磷的菱沸石‑红磷协同阻燃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较简单,解决了单独使用红磷阻燃剂存在的不足,制备的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阻燃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菱沸石-红磷协同阻燃剂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寻求环保、低毒、高效、多功能的阻燃剂已成为阻燃剂行业的必然趋势。超细化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复配技术、交联技术等阻燃新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在现代阻燃技术中,阻燃剂的复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复配就是利用阻燃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阻燃性能,即阻燃剂的协同效应。具有协同效应的阻燃体系阻燃效果好,阻燃性能增强,既可以阻燃又可以抑烟,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应用范围广,成本低,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阻燃剂无卤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红磷与其他阻燃剂并用时,具有显著的阻燃增效作用。无机阻燃剂具有稳定性好、无毒或低毒、腐蚀性小、价格低廉等特点,但其阻燃效率低,通常需要大量添加才能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因此,在提高制品阻燃性能的同时,其加工性能变差,力学性能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研究表明:阻燃剂的粒度越小,在基材中分散度越大,阻燃效果越好。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纳米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现在使用的阻燃剂粒径一般在微米级,如果降低到纳米级,阻燃效果将显著提高,阻燃剂的添加量将大幅度降低,可解决材料阻燃性能与力学性能之间的矛盾。磷系阻燃剂由于其高效、低毒、低烟成为阻燃剂的热门材料,尤其红磷是一种优良的阻燃剂,其阻燃机理为:受热分解,形成具有极强脱水性的偏磷酸,从而使燃烧的聚合物表面炭化,炭化层一方面可减少可燃气体的放出,另一方面还具有吸热作用;另外,红磷与氧形成PO·自由基进入气相后,可捕捉大量H·、HO·自由基。但红磷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易燃,易爆炸,与空气长期接触会放出剧毒PH3气体;本身为红色,易使制品着色;容易吸水,与聚合物兼容性差。上述缺点严重限制了红磷的直接应用。将红磷经微胶囊化技术处理,可克服红磷性能上的上述缺点,消除红磷在贮运、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隐患:二是可以白度化,以淡化红磷的颜色,拓宽红磷的应用范围;三是可改善与基材的相容性,减小对基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四是可通过对囊材的选择,实现多种阻燃元素(阻燃剂)的复配,提高阻燃抑烟效能。杜龙超等研究了水滑石和红磷微胶囊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协同阻燃效果(LongchaoDu,BaojunQuandZhenjinXu.Flammabilitycharacteristicsandsynergisticeffectofhydrotalcitewithmicroencapsulatedredphosphorusinhalogen-freeflameretardantEVAcomposite.PolymerDegradationandStability91(2006)995-1001.)。虽然红磷微胶囊的阻燃效果不错,但是其制备工艺较复杂,阻燃剂颗粒大小不易控制,限制了其广泛的使用。多孔材料可以应用到...

http://www.jigao616.com/zhuanlijieshao_14367195.aspx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