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简介: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对乙型肝炎的认识机理而提供的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内服中药丸,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柴胡3~12g、当归8~16g、苦参3~10g、白芍(酒炒)10~22g、白术8~16g、苦豆子2.5~5g、茯苓15~25g、甘草3~12g、薄荷3~8g、香附5~10g、郁金8~16g、元胡3~12g、茵陈6~16g、黄芪15~35g、厚朴3~12g、虎杖15~55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内服中药丸,特别是供乙型肝炎患者使用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背景技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一年内连续随访三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乙型肝炎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技术内容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乙型肝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乙型肝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乙型肝炎的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内服中药丸,以解决乙型肝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乙型肝炎。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柴胡3~12g、当归8~16g、苦参3~10g、白芍(酒炒)10~22g、白术8~16g、苦豆子2.5~5g、茯苓15~25g、甘草3~12g、薄荷3~8g、香附5~10g、郁金8~16g、元胡3~12g、茵陈6~16g、黄芪15~35g、厚朴3~12g、虎杖15~55g。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柴胡9~11g、当归10~14g、苦参7~9g、白芍(酒炒)15~20g、白术10~14g、苦豆子3.5~4.5g、茯苓18~22g、甘草8~11g、薄荷5~7g、香附6~9g、郁金10~14g、元胡8~11g、茵陈8~14g、黄芪18~30g、厚朴8~11g、虎杖25~50g。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柴胡10g、当归13g、苦参8g、白芍(酒炒)17g、白术13g、苦豆子4g、茯苓20g、甘草10g、薄荷6g、香附8g、郁金13g、元胡10g、茵陈13g、黄芪26g、厚朴10g、虎杖42g。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丸剂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筛后,放入药器中混合拌均,然后制备成水丸剂(其水丸的粒度为:4.7mm-4.8mm),继而晒干...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