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调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10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扭力调整组件,其包含有:一第一壳管,具有至少一沿轴向开设的定位沟槽;一第二壳管,具有至少一通孔,其中第二壳管套于第一壳管的外部,并以螺纹互相配合,使通孔可与定位沟槽重叠。将一扭力调整环套于第二壳管外,通过扭力调整环上的至少一螺孔将一螺纹件旋入,并使螺纹件的前端穿过通孔后嵌入定位沟槽中,从而固定第一壳管及第二壳管的相对位置,以此调整一设置于第一壳管及第二壳管内部的扭力传递机构的扭力最大值。通过这种扭力调整组件,可确实地将扭力输出的最大值固定于预设数值,不会因为该扭力调整组件受到外力碰撞、振动或操作错误而改变扭力输出的最大值。(*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力调整组件
本技术与转动工具的扭力调整有关,特别是涉及一种扭力调整组件,其可提供精确的最大扭力输出值,不会因为振动、碰撞造成此扭力调整组件的扭力输出最大值改变,从而影响其实际扭力输出。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当螺钉、螺帽等螺纹件通过转动工具转动工具件(起子头、六角套筒等)进行旋转锁紧时,必须针对螺纹件规格以及预紧载荷的要求,以正确扭力进行旋转锁紧,从而使该螺纹件可以确实地被锁定,但又不至于因为转动工具施加太大的扭力而造成损坏。同时过大的扭力也会使得螺纹件承受过高的预紧载荷,因而降低其可承受的外力负载上限。为了使手动旋转的握柄、气动接头、电动接头等转动工具的扭力输出到达一预定值,通常在转动工具与工具件之间会加上一个扭力调整装置作为扭力传递,可限定转动工具扭力输出的最大值,使得工具件对螺纹件进行旋转锁紧的扭力被限定于最大值。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3所示,其为一公知技术的扭力调整装置,包含有一第一壳管1、一第二壳管2、一第一卡掣座3、一第二卡掣座4、弹性件5及一调整环6。其中第二壳管2套于第一壳管1的外部且以螺纹互相配合,可通过相对旋转产生线性相对位移。该第一壳管1外部设有至少一个沿着第一壳管1的纵向设置的定位沟槽1a,第二壳管2设有与定位沟槽1a对应的至少一通孔2a。第一卡掣座3与第二卡掣座4设置于由第一壳管1与第二壳管2共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并且互相抵靠形成摩擦卡合关系,其中,第一卡掣座3连接于一驱动轴7,驱动轴7连接于一设置于转动工具的壳体8内部的动力源(未图示),譬如一气动装置或电动马达;第二卡掣座4连接于一输出轴9,输出轴9的前端可依据需求连接不同形式的工具件9a。利用动力源带动驱动轴7后,可使第一卡掣座3带动第二卡掣-->座4旋转进行扭力传递,而使输出轴带动工具件9a旋转锁紧螺纹件(未图示)。第一卡掣座3与第二卡掣座4之间的卡合力由第一卡掣座3与第二卡掣座4之间的正压力决定,而且,该卡合力的大小可决定第一卡掣座3及第二卡掣座4之间所能传递的扭力最大值。而弹性件5则分别抵靠第二卡掣座4与第二壳管2,以此产生一弹性推力来推压第二卡掣座4抵靠第一卡掣座3而产生前述的正压力。调整环6套于第二壳管2的外部,此调整环6中设有一弹性套环6a,刚好可以覆盖通孔2a,并推顶一定位钢珠6b通过通孔2a并嵌入定位沟槽1a,该定位钢珠6b的一部分位于定位沟槽1a中,另一部分则位于通孔2a中,以此形成固定效果,固定第一壳管1及第二壳管2的相对位置,使第一壳管1与第二壳管2之间不会相对旋转而产生线性相对位移,同时使弹性件5的压缩量固定,产生固定的弹性推力来推顶第二卡掣座4。若第一卡掣座3与第二卡掣座4所传递的扭力大于其二者之间的摩擦卡合力,则第一卡掣座3便无法及时与第二卡掣座4互相卡合,而使得第一卡掣座3开始空转,如图3所示,无法再继续传递更大的扭力,以此将螺纹件以适当的扭力旋转锁紧。而通过第二壳管2相对于第一壳管1转动,使其产生线性相对位移,可改变第一弹性件5的压缩量,从而改变此转动工具输出的扭力最大值。在此过程中,使定位钢珠6b先由定位沟槽1a脱出,沿着第一壳管1表面滑动后,再度嵌入定位沟槽1a中,从而固定第二壳管2,以避免第二壳管2在操作过程中相对于第一壳管1旋转。然而,在上述的结构中,利用弹性套环6a推顶定位钢珠6b的设计虽然具备容易操作、不需工具即可快速变换扭力的优点,但是弹性套环6a的推顶力并不能针对工作状况加以改变从而提升定位钢珠6b的定位效果。在旋转锁紧螺纹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碰撞、振动往往会造成定位钢珠6b由定位沟槽1a中脱出,造成第二壳管2相对于第一壳管1转动而出现线性相对位移,而改变了扭力输出的最大值,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再者,弹性套环6a长期操作后会出现弹性疲劳,如此一来更容易使得定位钢珠6b由定位沟槽1a中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力调整组件,可确实-->地将扭力输出的最大值固定于预设数值,不会因为该扭力调整组件受到外力碰撞、振动或操作错误而改变扭力输出的最大值。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扭力调整组件,包含有:一第一壳管及一第二壳管,第二壳管套于第一壳管的外部,并以螺纹互相配合,使第一壳管及第二壳管可通过相对旋转而产生相对线性位移。其中第一壳管外部设有至少一沿轴向开设的定位沟槽,且第二壳管具有至少一通孔,对应于定位沟槽。一第一卡掣座及一第二卡掣座,置于由第一壳管及第二壳管共同形成的内部空间,第二卡掣座抵靠第一卡掣座而使其互相卡合,通过摩擦卡合的力量,使第一卡掣座可带动第二卡掣座旋转,进行扭力传递。一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抵靠第二壳管及第二卡掣座,产生一弹性力将第二卡掣座推向第一卡掣座并与之抵靠,通过改变弹性组件的弹性推顶力,可改变第二卡掣座朝向第一卡掣座抵靠的正压力,从而改变第一卡掣座与第二卡掣座之间可传递的扭力最大值。一弹性套环,套于第二壳管的外部,并覆盖于通孔。在通孔中放置有一定位钢珠,弹性套环可产生一弹性力推顶定位钢珠,使定位钢珠通过通孔且部分地嵌入定位沟槽中,而使第二壳管不会相对于第一壳管旋转,使弹性件的压缩量被固定,并使其产生的弹性推顶力固定。一扭力调整环,套于第二壳管外,并覆盖弹性套环,扭力调整环上设有至少一螺孔,使一螺纹件旋入,该螺纹件可抵压于弹性套环,同时对定位钢珠产生一压紧力,而使定位钢珠不会由定位沟槽中脱出,而加强定位钢珠的定位效果,有效地固定该扭力调整组件的扭力输出值。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该第二壳管的一端渐细,并形成一开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该开口的边缘形成一朝向第二壳体内部延伸并呈管状的凸缘,该第一弹性件为一压缩弹簧,其一端套于该凸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该第一卡掣座设置于一驱动轴的一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该扭力调整环上还具有用以使另一螺纹件旋入并以其前端抵靠该第二壳管外壁的另一螺孔。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利用螺纹件的前端抵压弹性套环并压紧定位钢珠,在定位钢珠容易脱出定位沟槽的工作场合中可以加强定位钢珠对第二壳-->体的定位效果,避免第二壳体改变位置而影响扭力调整组件的扭力输出的最大值。同时又可以保留容易操作的便利性。也可进一步除去弹性套环及定位钢珠,直接以螺纹件的前端插入定位沟槽中,也可产生固定第二壳体的效果,使第二壳体不会相对于第一壳体相对旋转而产生相对位移。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为公知技术的扭力调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公知技术中第一壳管的立体图;图2B为图1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公知技术的扭力调整组件到达扭力输出最大值的剖面示意图;图4A及图4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管的外观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到达扭力输出最大值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扭力调整环、弹性套环定位钢珠及螺纹件沿径向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4A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另一实施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及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力调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壳管,具有至少一定位沟槽,沿着该第一壳管的轴向方向开设;    一第二壳管,具有至少一通孔,该第二壳管套于该第一壳管的外部,并以螺纹互相配合而通过相对旋转产生线性相对位移;    一第一卡掣座及一第二卡掣座,置于该第一壳管及该第二壳管的内部,该第二卡掣座抵靠该第一卡掣座并互相卡合;    一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抵靠该第二壳管及该第二卡掣座,产生一将该第二卡掣座推向该第一卡掣座并与之抵靠的弹性力;    一扭力调整环,套于该第二壳管的外部,其中该调整环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通孔的螺孔;及    一螺纹件,其旋入该螺孔中,并且该螺纹件通过穿过该通孔的前端固定该第一壳管与该第二壳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力调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壳管,具有至少一定位沟槽,沿着该第一壳管的轴向方向开设;一第二壳管,具有至少一通孔,该第二壳管套于该第一壳管的外部,并以螺纹互相配合而通过相对旋转产生线性相对位移;一第一卡掣座及一第二卡掣座,置于该第一壳管及该第二壳管的内部,该第二卡掣座抵靠该第一卡掣座并互相卡合;一弹性组件,其两端分别抵靠该第二壳管及该第二卡掣座,产生一将该第二卡掣座推向该第一卡掣座并与之抵靠的弹性力;一扭力调整环,套于该第二壳管的外部,其中该调整环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通孔的螺孔;及一螺纹件,其旋入该螺孔中,并且该螺纹件通过穿过该通孔的前端固定该第一壳管与该第二壳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调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管的一端渐细,并形成一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调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的边缘形成一朝向第二壳体内部延伸并呈管状的凸缘,该第一弹性件为一压缩弹簧,其一端套于该凸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调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掣座设置于一驱动轴的一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调整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扭力调整环上还具有用以使另一螺纹件旋入并以其前端抵靠该第二壳管外壁的另一螺孔。6.一种扭力调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壳管,具有至少一定位沟槽,沿着该第一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伟张锐梁东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