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2816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建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涵节的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为一四面体结构,且构成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四个面板分为两组,即上、下面板为一组面板,两侧面板为另一组面板,其中至少一组中的两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每组面板的二导向板铰接方向相同,并可构成同步铰接转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加大承载面积,减少栽头等情况;起到前导作用,早发现工程前端的问题,并设计双向调节系统,进行位置调整;有效缩短工期,增加顶进施工的效率和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建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
技术介绍
涵节顶进工程适用于不进行明挖地段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比如下穿鉄路的立交涵洞,下穿公路的涵洞,这类工程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鉄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由于在顶进涵节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偏移和偏位,往往因涵节过于沉重,难以纠正,隶属于工程施工中的难题,特别在斜交顶进、软基顶进的时候,往往出现各种重大难以处理的偏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ー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该顶进涵节具有一引导结构,使得涵节整体于顶进时可随着该引导结构的角度变化进行位置的调整,使得涵节的顶进施工顺利进行,避免偏移和偏位现象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固定连接于涵节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为一四面体结构,且构成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四个面板分为两组,即上、下面板为ー组面板,两侧面板为另ー组面板,其中至少ー组中的两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每组面板的ニ导向板铰接方向相同,并可构成同步铰接转向。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两组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两组面板上的导向板的铰接方向相异,即ー组构成水平方向上的同步铰接转向,另ー组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同步铰接转向。所述上、下面板与导向板的铰接位置与所述左、右面板与导向板的铰接位置之间形成错位。所述涵节和引导结构上分別设有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完成涵节与引导结构的连接。ー种利用权利要求1-4中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将引导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涵节一端,并将所述引导结构作为所述涵节的前端朝顶进方向进行顶进; (b)进行边挖边顶的分段施工; (C)当一段顶进施工完成后,測量所述涵节于涵洞中的当前位置,根据当前位置与既定位置的偏差值旋转所述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之后继续顶进使得所述涵节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当前位置至既定位置。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述上、下面板上的导向板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述左、右面板上的导向板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述左、右面板上的导向板以及上、下面板上的导向板分别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同时调整其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加大承载面积,減少栽头等情况;起到前导作用,早发现工程前端的问题,并设计双向调节系统,进行位置调整;有效缩短エ期,増加顶进施工的效率和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 图2是图1的左视 图3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ー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10分别为涵节1、引导结构2、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连接件7、上部覆盖土体8、下部土体9、连接孔10。实施例如图1-3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为涵节I以及引导结构2的顶进方向。顶进涵节I上设置有侧壁及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装置,即连接孔10,连接孔10连接连接件7的一端,连接件7的另一端固定在引导结构2上,使得涵节I能随着引导结构2进行同向运动,涵节I和前导机构2底面相平,都处于下部土体9之上。引导结构2的前端分别设置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每个导向板都与该引导结构2的主体部分铰接,使每个导向板都能绕其铰接点旋转。其中额外需要阐明的是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处于同一平面,且分别可绕其各自铰接点水平向旋转,且互不干渉;同理,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分别可绕其各自铰接点竖直向旋转,且互不干渉。上部覆盖土体8和下部土体9分别位于涵节I的上下两面。本实施例于涵节I前端增设引导结构2的目的在于 (I)通过引导结构2,使涵节的整体重量被均匀分布到了顶进涵节I与引导结构2之上,減少了単位压强,使得涵节不易栽头。(2)通过于引导结构2上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使得通过调整上述导向板,能够使得涵节I随着引导结构2的前进方向顶进,即调整涵节I的位置。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采用边挖边顶的分段施工方法进行顶进涵节施工,第一段挖掘完毕后,顶进涵节1,顶进完成之后于当前位置进行测量(上述測量指的是因为涵节I对比涵洞的相对位置有一既定位置,即參数要求,所以对涵节I相较涵洞的当前位置进行測量);測量完成后,计算其偏差值,并且将该偏差值转换为导向板的旋转角度,使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中的一个或几个的组合分别完成预定的角度旋转之后,继续对涵节I进行顶进,使得涵节I随着导向板旋转后的引导结构2进行同向顶推,从而修正涵节I的位置,避免其偏移和偏位。此外当涵节I只发生水平偏移时,只调整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使其两者同向旋转,如涵节I位置偏右,则将左导向板3和右导向板4同时向左旋转一定角度以修正涵节I的位置;同理,当涵节I发生栽头或者偏位等误差吋,都可通过相应地调节导向板来修正。在顶进涵节I与引导结构2的连接处,顶进涵节I和引导结构2的外侧宽度一致能使其载荷均匀,以利于顶进施工。虽然以上已经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连接件7、连接孔1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了解到,只需保证通过这两者相连接的涵节I与引导结构2之间的连接強度、同向性、承载能力等相关技术參数即可,并不由两者本身的结构本身所能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固定连接于涵节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为一四面体结构,且构成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四个面板分为两组,即上、下面板为一组面板,两侧面板为另一组面板,其中至少一组中的两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每组面板的二导向板铰接方向相同,并可构成同步铰接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固定连接于涵节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为一四面体结构,且构成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四个面板分为两组,即上、下面板为一组面板,两侧面板为另一组面板,其中至少一组中的两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每组面板的二导向板铰接方向相同,并可构成同步铰接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两组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两组面板上的导向板的铰接方向相异,即一组构成水平方向上的同步铰接转向,另一组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同步铰接转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面板与导向板的铰接位置与所述左、右面板与导向板的铰接位置之间形成错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节和引导结构上分别设有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完成涵节与引导结构的连接。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中引导结构的涵节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将引导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涵节一端,并将所述引导结构作为所述涵节的前端朝顶进方向进行顶进;(b)进行边挖边顶的分段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寅星韩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