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07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包括缆芯和外护套,外护套包覆于缆芯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加强元件,加强元件沿电缆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于缆芯或外护套的至少之一的内部。加强元件由拉伸强度大于1100MPa、线膨胀系数小于5×10↑[-6]/℃、断裂伸长率不大于4%的材料制成。该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不易因环境温度的变化及电缆的自重而下垂,因而有利于车载与地面信号的接收,有利于行车安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中传输信号的电缆。
技术介绍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已从早期的固定闭塞发展到了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移动闭塞系统。数字轨道电路是列车自动控制(ATC)的基础。世 界上大多数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或多或少地配置了先进的列车自动控 制(ATC)设备,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以及操作的方便性和灵活性。ATC 系统由ATP (列车自动防护)、ATO (列车自动驾驶)、ATS (列车自动监督)三 个子系统组成。目前应用得最多的地铁信号系统A^于数字轨道电路的ATC系统。与音 频轨道电路相比,数字轨道电路在可靠性、传送的信息量、传输信息的灵活性 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轨道沿线铺设电缆以构成感应 环的方式进行列车与轨旁间的双向通信,从而实现了移动闭塞。连续式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是为适应轨道交通高行车密度及高速铁路 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铁路信号技术。为了构成列车运行自动检测系统(ATC系 统),地面与车上需要建立起多信息的通道。通常,采用轨间交叉感应环电缆 构成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信息交换的通道。目前,在上述轨道信号控制系统中,采用的电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 于在室外使用,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及电缆自身的重量,悬置的电缆会伸 长松弛,因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下垂,尤其是远离两端支撑点的中间 部分,下垂将更加明显。实验表明,即使在安装时将电缆完全拉紧,在运用 一段时间后其仍将松弛下垂达2cm以上。另外,现有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如承 受冲击力,则易于产生塑性变形,因而会使下垂加剧。电缆下垂后,使得其 与车载天线的垂直距离增加,因而影响车载和地面信号的接收,不利于行车 安全。为解决现有电缆的这种不良变形的问题,可以考虑增加悬挂装置的数量, 以缩短电缆两相邻的固定点之间的跨度。然而,这种方案不仅会导致成本的 提高,而且也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解决问题。因为即使跨度再短,电缆仍会 由于热胀冷缩而下垂。因此,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在于^:计出一种自身能防止下垂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 供一种能有效防止下垂,因而有利于交通安全的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按照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包括缆芯和外护套。外 护套包覆于所述缆芯的外部。该电缆还包括至少一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 沿所述电缆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所述缆芯和所述外护套的至少之一的内部;所述加强元件由拉伸强度大于1100MPa、线膨胀系数小于5 x 1(T6/°C、 断裂伸长率不大于4%的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该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包括两加强元件,所述两加强元件对称地,没置于所述外护套的内部。在上述优选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加强元件与所述外护套的外边界的最小间距及与所述缆芯的外边界的最小间距均大于lmm。作为上述优选实施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护套的横截面为椭圓形,所述两加强元件设置于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的位置。在上述两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加强元件的横截面为圓形,其直径为1.5-3m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该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包括 一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设于所述缆芯的内部。在上述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缆芯包括多根导线和包覆于所述多根导线 外部的绝缘层,所述加强元件设于所述多根导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加强元件由非金属材料或不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加强元件为芳纶纤维增强芯、玻璃纤维增强芯或碳纤维类 增强芯。优选地,所述外护套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按照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由于在缆芯和外护套的 至少二者之一的内部设有与二者平行的加强元件,并且加强元件由拉伸强度大于1100MPa、线膨胀系数小于5x 10—6/°C、断裂伸长率不大于4%的材料制 成,因而加强元件不易因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形;相应地,该电缆也不易因 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伸长现象。同时,该电缆还具有良好的回复原始状态的 能力,因而不易因承受冲击力产生塑性变形而下垂。因此,该轨道交通用抗 悬垂电缆有利于车载与地面信号的接收,有利于轨道交通的安全。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优选实施方案对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优点及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的横 截面剖视图2为按照本技术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的 横截面剖3见图;以及图3为按照本技术再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的 横截面剖视图。附图中相关元件的标号说明10缆芯 20外护套30加强元件 1 导线2 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说明本技术之前,先将相关术语解释或定义如下本技术所述的内部,对空心元件(例如外护套)而言,是指位于 其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实体部分;对实心元件而言(例如大部分缆芯),是 指位于其外表面之内的任何实体部分。参见图1,按照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包括缆芯10 和外护套20。缆芯10用于传输信号。在本技术中,缆芯10包括多根导 线11和包覆于多根导线11外部的绝缘层12。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结构的缆 芯,例如同轴电缆的缆芯。外护套20包覆于缆芯10的外部,用于保护缆芯 10,其材料及厚度可根据缆芯的结构及尺寸确定。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加强元件30,加强元 件30沿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于缆芯10和外护套20的至少之一的内部。加 强元件30应由拉伸强度大于llOOMPa、线膨胀系数小于5 x 1(T6/°C、断裂伸 长率不大于4%的材料制成,以保证其不易因热胀冷缩而伸长和下垂。在本实 用新型给出的各优选实施方案中,加强元件30由非金属材料或不导磁的金属 材料制成,以避免影响缆芯10的信号传输效果。优选地,加强元件30为芳 纶纤维增强芯、玻璃纤维增强芯或碳纤维类增强芯。采用由这些材料制成的 加强元件30,有利于避免加强元件30对传输导线IO的电磁干扰,从而有利 于保证信号传输质量。由于在缆芯10和外护套20的至少之一的内部设有拉伸强度大、线膨胀 系数和断裂伸长率很小的加强元件30,因而该电缆不易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引起的热^^而伸长,/人而有效防止电缆下垂。同时,该电缆还具有良好的回复原始状态的能力,因而不易因承受冲击力产生塑性变形而下垂。与其它方 案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缆下垂的问题,防止了 由于电缆下垂而使车载及地面信号不能准确、及时地传输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温差大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使用本技术的电缆将 使轨道交通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该电缆包括两根加强元件30,两4艮加强元件30对称地设置于外护套20的内部。设置两才艮加强 元件30可达到更好的抗下垂的效果,并且由于二者对称地分布于缆芯10的 两側,因而使得电缆整体受力更均匀,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两根加强元件30共 同均匀地承受缆芯10和外护套20的变形力。优选地,每一加强元件30与外护套20的外边界的最小间距dl及与缆芯 10的外边界的最小间距d2均大于lmm。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在外护套2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包括: 缆芯(10);以及 外护套(20),包覆于所述缆芯(10)的外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加强元件(30),所述加强元件(30)沿所述电缆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所述缆芯(10)和所述外护套(20)的至少之一的内部;所述加强元件(30)由拉伸强度大于1100MPa、线膨胀系数小于5×10↑[-6]/℃、断裂伸长率不大于4%的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抗悬垂电缆,包括缆芯(10);以及外护套(20),包覆于所述缆芯(10)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加强元件(30),所述加强元件(30)沿所述电缆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所述缆芯(10)和所述外护套(20)的至少之一的内部;所述加强元件(30)由拉伸强度大于1100MPa、线膨胀系数小于5×10-6/℃、断裂伸长率不大于4%的材料制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加强元件OO), 所述两加强元件(30)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外护套(20)的内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强元件(30 ) 与所述外护套(20)的外边界的最小间距及与所述缆芯(10)的外边界 的最小间距均大于lmm。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20)的 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两加强元件(4)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斌钱伟金瑞东孙吉良赵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铁路电缆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