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及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222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及真空断路器,包括:一个绝缘壳体,其具有一个上容腔和一个下容腔,所述上容腔包括一个出线座,所述下容腔包括另一个出线座,所述出线座露出所述绝缘壳体的一个裸露部分用于与一个导体电连接,一个出线座朝向另一个出线座的一侧具有一个绝缘挡板,所述裸露部分能够在所述绝缘挡板上形成完整的投影。

Pole Column and Vacuum Circuit Breaker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及真空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真空断路器的极柱。此外,本技术还涉及采用这种极柱的真空断路器。
技术介绍
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通常具有一个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内容纳有一个真空灭弧室、一个导电夹和一个绝缘拉杆,该真空灭弧室包括一个上静触头、一个下动触头和一个动导电杆,绝缘拉杆其穿过导电夹的通孔固定于动导电杆的另一端,以带动动导电杆上下移动,进而实现下动触头与上静触头接触和分离,这样也就实现了真空灭弧室的通断。如图1A所示,极柱的包括一个上连接座(图中未示出)和一个下连接座(图中未示出)。上连接座与静触头电连接,下动触头通过导电夹上的软连接电连接至下连接座。上出线座除了被绝缘壳体包围,其周围还凸出设置有一个绝缘筒11,同样地,下出线座除了被绝缘壳体包围,其周围凸出设置有一个绝缘筒12。现有技术中,若各连接座要与母线连接,由于母线一般是一个直上或直下的铜排,其端部不能伸入绝缘筒内部,因此需要一个如图1B所示的垫块13。该垫块13放置于绝缘筒内部并至少部分能够伸出绝缘筒的外部,以便于连接外部的母线。该垫块13与各连接座电连接。但是,这样的垫块13增加了整个真空断路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包括:一个绝缘壳体,其具有一个上容腔和一个下容腔,所述上容腔包括一个出线座,所述下容腔包括另一个出线座,所述出线座露出所述绝缘壳体的一个裸露部分用于与一个导体电连接,一个出线座朝向另一个出线座的一侧具有一个绝缘挡板,所述裸露部分能够在所述绝缘挡板上形成完整的投影。这样,在上出线座的下方和下出线座的上方均设置一个绝缘挡板以隔离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由于出线座不是像现有技术一样被全部遮蔽,因此导体可以直接与出线座连接并通过螺栓等零件固定,这样就不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垫块,避免增加成本。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绝缘挡板沿着包裹所述出线座的绝缘壳体向外侧延伸。这样,绝缘挡板和绝缘壳体能够一体成型,进而密封性较好且工艺简单。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绝缘挡板呈弧形,其朝向所述另一个出线座的方向拱起。弧形可以尽量避免尖端放电。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绝缘挡板呈半圆形。半圆形的形状不仅能够尽量包裹绝缘挡板,而且工艺简单,便于加工。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绝缘挡板的最大宽度大于其靠近的出线座的直径。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上容腔的出线座的周围的绝缘壳体上具有多个绝缘肋条,所述绝缘肋条环绕所述上容腔的出线座。该绝缘肋条可以增大上出线座与附近其他物体(例如箱体)的爬电距离。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两个所述出线座之间的绝缘壳体上具有多个绝缘肋条。该绝缘肋条能够增大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之间的爬电距离,这样,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之间能够尽量避免放电。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裸露部分与所述导体直接连接。这样连接接触性接好。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导体为刚性导体,所述裸露部分与所述导体通过螺栓连接。根据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绝缘挡板围绕在其所靠近的出线座的周围,且所述绝缘挡板的侧壁具有一个空隙,所述导体通过所述空隙与内部的出线座连接。这样在尽量对出线座遮蔽的情况下,使得出线座能够与导体连接,无需垫块。本技术还提供真空断路器,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极柱。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A为现有技术的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与极柱的出线座电连接的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极柱与导体连接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1-上出线座的绝缘筒12-下出线座的绝缘筒13-垫块21-上容腔22-下容腔23-第一绝缘挡板24-第二绝缘挡板25-绝缘肋条211-第一裸露部分221-第二裸露部分31-导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如图2所示,该极柱包括一个绝缘壳体,其具有一个上容腔21和一个下容腔22,上容腔21包括一个出线座,即上出线座,该上出线座具有一个裸露部分,即第一裸露部分211。下容腔22包括一个出线座,即下出线座,该下出线座具有一个裸露部分,即第二裸露部分221。需说明的是,上述出线座至少包括用于导电的导体31部分。上述出线座露出绝缘壳体的一个裸露部分用于与一个导体31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出线座朝向另一个出线座的一侧具有一个绝缘挡板,裸露部分能够在绝缘挡板上形成完整的投影。裸露部分能够在绝缘挡板上形成完整的投影表示,裸露部分在绝缘挡板上形成投影且绝缘挡板能够完全容纳该投影。这样,绝缘挡板就能够充分隔离两个出线座的裸露部分,尽量避免两者之间放电。上述裸露部分可以与导体直接连接,这样连接接触性接好。导体例如为母线,更具体地,可以是铜排。本实施例的绝缘挡板位于出线座的一侧,即该绝缘挡板不会完全包裹其所靠近的出线座。换句话说,该绝缘挡板可以围绕在所述出线座的周围,且该绝缘挡板的侧壁具有一定的空隙。导体通过该空隙可以伸入到绝缘挡板的内部,进而与出线座连接。即,导体通过该空隙与内部的出线座连接。该空隙可以是一个贯穿侧壁的条形孔,也可以是一个方形孔,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再赘述。这样在尽量对出线座遮蔽的情况下,使得出线座能够与导体连接,无需垫块。如图2所示,上出线座的下方具有一个第一绝缘挡板23,第一裸露部分211能够在第一绝缘挡板23上形成完整的投影,当然,第二裸露部分221也能够在第一绝缘挡板23上形成完整的投影。下出线座的上方具有一个第二绝缘挡板24,下出线座能够在第二绝缘挡板24上形成完整的投影。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挡板23用于遮蔽上出线座。若第一裸露部分211在第一绝缘挡板23上形成投影,则该第一绝缘挡板23能够完全容纳该投影。若第二裸露部分221在第二绝缘挡板24上形成投影,则该第二绝缘挡板24能够完全容纳该投影。这样,能够保证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之间尽量不产生放电。可选地,绝缘挡板的最大宽度大于其靠近的出线座的直径,这样,能够尽量保证绝缘挡板的隔离作用。即,第一绝缘挡板23的最大宽度大于上出线座的直径,第二绝缘挡板24的最大宽度大于下出线座的直径。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裸露部分211的上方没有任何遮蔽物,因此其可以直接连接至一个导体31,无需借助现有技术中的垫块。该导体31可以是铜排。可选地,绝缘挡板沿着包裹出线座的绝缘壳体向外侧延伸。这样,绝缘挡板和绝缘壳体能够一体成型,进而密封性较好且工艺简单。本实施例中,在上出线座的下方和下出线座的上方均设置一个绝缘挡板以隔离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由于出线座不是像现有技术一样被全部遮蔽,因此导体可以直接与出线座连接并通过螺栓等零件固定,这样就不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垫块,避免增加成本。具体地,绝缘挡板呈弧形,其朝向另一个出线座的方向拱起。如图2所示,第一绝缘挡板23呈弧形,其朝向第二绝缘挡板24的方向拱起,第二绝缘挡板24呈弧形,其朝向第一绝缘挡板23的方向拱起。弧形可以尽量避免尖端放电。更为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包括:一个绝缘壳体,其具有一个上容腔(21)和一个下容腔(22),所述上容腔(21)包括一个出线座,所述下容腔(22)包括另一个出线座,所述出线座露出所述绝缘壳体的一个裸露部分(211,221)用于与一个导体(31)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一个出线座朝向另一个出线座的一侧具有一个绝缘挡板(23,24),所述裸露部分(211,221)能够在所述绝缘挡板(23,24)上形成完整的投影。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包括:一个绝缘壳体,其具有一个上容腔(21)和一个下容腔(22),所述上容腔(21)包括一个出线座,所述下容腔(22)包括另一个出线座,所述出线座露出所述绝缘壳体的一个裸露部分(211,221)用于与一个导体(31)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一个出线座朝向另一个出线座的一侧具有一个绝缘挡板(23,24),所述裸露部分(211,221)能够在所述绝缘挡板(23,24)上形成完整的投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挡板(23,24)沿着包裹所述出线座的绝缘壳体向外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挡板(23,24)呈弧形,其朝向所述另一个出线座的方向拱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挡板(23,24)呈半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挡板(23,24)的最大宽度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