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与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919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与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其中利用第一三极管采样正接入端与负接入端之间的电压,由于三极管发射极与基极间的导通电压较小,故而,利用三极管的导通截止功能可以在所采样的电压小于1伏时,依旧能准确识别到接入正接入端与负接入端之间的电池的极性,即识别出其为正接还是反接,进而,可利用检测反馈模块、处理模块、接入控制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与联动作用,触发接入控制模块在正接时才导通供电通路,反接时不导通供电通路,有效避免了因识别电压较高而导致的危险性与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

Positive and Reverse Connection Detection Circuit of Battery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Charg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与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与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可理解为能够为电池本身或配置有电池的设备进行充电的任意电子设备,具体可例如电池充电器和应急电源。在接入电池后,需采样检测电池是否反接了,若反接时还实施充电,则会造成电路的异常。现有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光耦和一个反向二极管加一个限流电阻进行极性反接采样,其采样的识别电压较高。例如,通常需在2伏以上才能识别出是否反接。那么,针对于采样到的识别电压较小的情况,例如小于2伏的识别电压,由于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反接,通常会将其判断为未发生反接从而实施充电,此时会造成设备内部损坏与电池短路等情况,可见,识别电压越高,危险性与安全隐患也就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与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以解决采样的识别电压较高而导致的危险性与安全隐患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包括正接入端、负接入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检测反馈模块、处理模块与接入控制模块;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负接入端能够正接或反接电池,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接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设有第一电阻;所述检测反馈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处理模块,以向所述处理模块提供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时的第一反馈信号与所述第一三极管截止时的第二反馈信号;所述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检测反馈模块与所述接入控制模块,以响应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向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向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所述正接入端与内部的供电正端,以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断开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供电正端间的供电通路,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导通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供电正端间的供电通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正端。可选的,所述检测反馈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有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还设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时截止,并在所述第一三极管截止时导通;所述处理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之间的第一节点,以采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或其反相电压信号作为所述反馈信号。可选的,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第一二极管与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可选的,所述检测反馈模块包括光耦合器与第四电阻;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压源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时导通发光,并在所述第一三极管截断时停止发光;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侧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压源,第二端经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处理模块连接于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的第二节点,以采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信号作为所述反馈信号。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还设有第二二极管与第五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可选的,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包括触发单元与通断控制单元,所述通断控制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供电正端;所述触发单元连接所述通断控制单元,以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触发所述通断控制单元断开所述供电通路,并在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触发所述通断控制单元导通所述供电通路。可选的,所述触发单元包括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以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截止,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导通;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通断控制单元,以在所述第三三极管截止时触发所述通断控制单元断开所述供电通路,以及:在所述第三三极管导通时触发所述通断控制单元导通所述供电通路。可选的,所述通断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两个线圈脚分别连接第四电压源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正接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触点脚,所述供电正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触点脚,所述第一触点脚与所述第二触点脚为常开的。可选的,所述通断控制单元包括P型场效应管,所述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正接入端,所述述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供电正端,所述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设有第六电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与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利用第一三极管采样正接入端与负接入端之间的电压,由于三极管发射极与基极间的导通电压较小,例如硅三极管的导通电压为0.7伏左右或0.5伏左右,锗三极管的导通电压为0.3伏左右,故而,利用三极管的导通截止功能可以在所采样的电压小于1伏时,依旧能准确识别到接入正接入端与负接入端之间的电池的极性,即识别出其为正接还是反接,进而,可利用检测反馈模块、处理模块、接入控制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与联动作用,触发接入控制模块在正接时才导通供电通路,反接时不导通供电通路,有效避免了因识别电压较高而导致的危险性与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三;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四;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五;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六;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七;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八;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九。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反馈模块;2:处理模块;3:接入控制模块;31:触发单元;32:通断控制单元;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B+:正接入端;B-:负接入端;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Vin+:供电正端;Vin-:供电负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d1:第一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接入端、负接入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检测反馈模块、处理模块与接入控制模块;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负接入端能够正接或反接电池,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接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设有第一电阻;所述检测反馈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处理模块,以向所述处理模块提供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时的第一反馈信号与所述第一三极管截止时的第二反馈信号;所述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检测反馈模块与所述接入控制模块,以响应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向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向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所述正接入端与内部的供电正端,以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断开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供电正端间的供电通路,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导通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供电正端间的供电通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正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接入端、负接入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检测反馈模块、处理模块与接入控制模块;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负接入端能够正接或反接电池,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接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还设有第一电阻;所述检测反馈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处理模块,以向所述处理模块提供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时的第一反馈信号与所述第一三极管截止时的第二反馈信号;所述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检测反馈模块与所述接入控制模块,以响应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向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向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接入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所述正接入端与内部的供电正端,以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断开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供电正端间的供电通路,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导通所述正接入端与所述供电正端间的供电通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反馈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有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还设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时截止,并在所述第一三极管截止时导通;所述处理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之间的第一节点,以采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或其反相电压信号作为所述反馈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第一二极管与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正反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反馈模块包括光耦合器与第四电阻;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侧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军徐盛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为美线电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