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44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多个底层车位、多个升降机构、多个横移机构和多个上层车位;多个底层车位均匀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底层车位之间设置有一个横移机构;底层车位包括第一载车板、第一驱动机构和固定部,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在固定部上,第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载车板连接,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载车板向靠近或远离固定部的一端移动;上层车位固定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设置在横移机构上,且,横移机构能够带动升降机构沿底层车位上的第一载车板的移动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位狭小,侧方停车较为困难,同时不不方便大型车库的改造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攀升,交通拥堵、停车难、汽车尾气排放问题等等,已经成为大中城市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中,停车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挤占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影响交通通行,制约了城市进一步提升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地面停车场需要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地下停车场建设成本高,运营管理成本高,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立体车库由于综合占用空间小停车数量多,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但是,在一些空间较为狭小的小区和商场等场合,不方便大型车库的改造,且由于车位狭小,给侧方停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立体车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位狭小,侧方停车较为困难,同时不不方便大型车库的改造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多个底层车位、多个升降机构、多个横移机构和多个上层车位;多个所述底层车位均匀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层车位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横移机构;所述底层车位包括第一载车板、第一驱动机构和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载车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移动;所述上层车位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横移机构上,且,所述横移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升降机构沿所述底层车位上的第一载车板的移动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执行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执行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执行部的另一端和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执行部带动所述第一载车板往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链条;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链条用于将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所述第一链条与所述驱动部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主动轮配合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并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执行部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个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一端与通过第三滑块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上,且所述第四滑块位于所述第一链条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载车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滑槽、多个支撑轮和导向板;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三滑块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邻的一侧,多个所述支撑轮均均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主架体、连接架、卷扬机和底板;所述底板呈U型,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主架体的顶端,所述底板设在所述主架体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轮和多个平衡块,所述主架体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多个滚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滚轮均与所述横移机构接触;所述主架体呈中空状,且所述主架体的两侧壁相对设置两个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主架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连接架的两端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槽中,所述连接架的顶端与所述卷扬机通过绳索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侧端延伸至所述主架体的外侧,并与所述上层车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第一定位块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至少两个第二导向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以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滑动够地设置在所述主架体中,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用于和所述绳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主架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将所述上层车位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横移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架、第四固定架、第一同步链轮、第二同步链轮、第二链条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固定架和所述第四固定架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固定架和所述第四固定中上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导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中,设置在所述主架体两侧的所述滚轮用于和所述第三固定架和所述第四固定架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一同步链轮和所述第二同步链轮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架和所述第四固定架之间,且所述第一同步链轮和所述第二同步链轮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架和所述第四固定架的两端,所述第二链条将所述第一同步链轮和第二同步链轮连接,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架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同步链轮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车位包括第二载车板和两个挂接板;两个所述挂接板设在所述第二载车板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挂接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卡槽连接;所述第二载车板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上设置有呈等腰梯形的第二支撑板,所述主板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多个底层车位、多个升降机构、多个横移机构和多个上层车位;多个所述底层车位均匀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层车位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横移机构;所述底层车位包括第一载车板、第一驱动机构和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载车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移动;所述上层车位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横移机构上,且,所述横移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升降机构沿所述底层车位上的第一载车板的移动方向进行往复运动。采用上述的方案,第一载车板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够向远离或靠近固定部的一端运动,汽车能够直接行驶到第一载车板,以便于汽车侧方停车,而且不会占用主干道的位置,每两个底层车位之间设置有一个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和上层车位,上层车位通过横移机构横移到主干道上,再通过升降机构使上层车位与底面接触,汽车移动到上层车位后,通过横移机构和升降机构移动到两个底层车位之间的上方,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位狭小,侧方停车较为困难,同时不不方便大型车库的改造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底层车位、多个升降机构、多个横移机构和多个上层车位;多个所述底层车位均匀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层车位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横移机构;所述底层车位包括第一载车板、第一驱动机构和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载车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移动;所述上层车位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横移机构上,且,所述横移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升降机构沿所述底层车位上的第一载车板的移动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底层车位、多个升降机构、多个横移机构和多个上层车位;多个所述底层车位均匀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底层车位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横移机构;所述底层车位包括第一载车板、第一驱动机构和固定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载车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移动;所述上层车位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横移机构上,且,所述横移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升降机构沿所述底层车位上的第一载车板的移动方向进行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执行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执行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执行部的另一端和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执行部带动所述第一载车板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链条;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所述第一链条用于将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所述第一链条与所述驱动部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主动轮配合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并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个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一端与通过第三滑块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上,且所述第四滑块位于所述第一链条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载车板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车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滑槽、多个支撑轮和导向板;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三滑块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锋鲁建峰吴垠舟周辰韩瑞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