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08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0:56
一种连接器(10)包括:第一连接器(11),其包括管状外壳体(13)和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20)的内壳体(14);第二连接器(12),其包括设置有多个第二端子(21)的有底管状配对壳体(12B);和弹性构件(15),其设置在外壳体中并沿嵌合方向朝第一连接器前侧推动内壳体。嵌合时,内壳体通过弹性构件沿嵌合方向移动到前侧。

Connector

A connector (10) includes: a first connector (11), comprising a tubular housing (13) and an inner housing (14) provided with multiple first terminals (20); a second connector (12), comprising a bottom tubular matching housing (12B) provided with multiple second terminals (21); and an elastic member (15),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housing and pushes the inner housing towards the front side of the first connector in a chimeric direction. The inner shell moves to the front through the elastic member in the direction of chimer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嵌合到第二连接器使得连接器互相连接。
技术介绍
通常,连接器包括母连接器和公连接器。例如,一种传统的连接器具有作为母连接器的管状外壳和容纳在外壳中的内壳,多个母端子设置在内壳的端面上。此外,连接器具有有底管状配对壳体作为公连接器,多个公端子设置在配对壳体的内底表面中。此外,当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时,内壳体的端表面和配对壳体的内底表面彼此紧密接触,并且母端子和公端子导电连接(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H09-18081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顺便提及,在专利文献1中,在母连接器中,螺旋弹簧设置在外壳体中。通过螺旋弹簧,内壳体被推向外壳体的开口端侧(内壳体嵌合的一侧,即,嵌合方向的前侧)。因此,当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时,公连接器的壳体克服螺旋弹簧的推动力插入母连接器的外壳体中,此时公端子必然地压到母端子上。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需要将公连接器的壳体插入母连接器外壳体中的插入力以及将公端子按压到母端子的力。因此,将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时的操作力可能过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降低将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的操作力。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以下(1)-(4)。(1)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管状的外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外壳体中的内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中;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有底管状并且配置为在插入所述外壳体时容纳所述内壳体的配对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的内表面中;和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并朝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前侧推动所述内壳体,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途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推动力使所述内壳体后退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后表面上,和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完全嵌合时,所述第二连接器允许所述弹性构件弹性返回并使所述内壳体移动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前侧,从而所述内壳体被导向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连接。(2)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管状的外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外壳体中的内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中;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有底管状并且配置为在插入所述外壳体时容纳所述内壳体的配对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的内表面中;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并朝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前侧推动所述内壳体;第一突起,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第二突起,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和锁定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配对壳体的开口端,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途中,所述锁定构件抵靠在所述第一突起上以便朝向所述配对壳体的方向弹性变形并抵接所述第二突起,使得所述内壳体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推动力而后退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后表面,和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完全嵌合时,所述锁定构件在设置在所述锁定构件的孔部中容纳所述第二突起以便沿远离所述配对壳体的方向弹性返回,并且所述锁定构件从与所述第二突起的抵接被释放,以允许所述弹性构件弹性返回从而将所述内壳体移动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前侧,从而所述内壳体被导向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连接。(3)根据(1)或(2)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一个导电嵌合检测构件,其检测至少一对相邻的第二端子的导通从而检测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状态。(4)根据(1)到(3)中任意一项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体具有槽部,和其中,所述内壳体包括卡合在所述槽部中以规定所述内壳体的移动范围的接合突起。(5)根据(1)到(4)中任意一项的连接器,还包括:密封件,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完全嵌合时,介于所述内壳体的外圆周表面和所述配对壳体的内圆周表面之间。根据配置为(1)的连接器,当第二连接器嵌合到第一连接器上时,将第二连接器的配对壳体插入第一连接器的外壳体上的时间可能与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相互连接的时间不同。因此,将第二连接器插入第一连接器的插入力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相互连接的力(例如,将第二端子按压到第一端子的力)不是同时产生的。这样可以防止第二连接器嵌合到第一连接器时的操作力变得过大。根据配置为(2)的连接器,可以具体配置具有上述效果的连接器。即,通过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的第一突起、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的第二突起和配对壳体的开口端上设置的锁定构件的合作来展现上述效果。根据配置为(3)的连接器,当嵌合检测构件检测到一对相邻的第二端子对导通时,可以确定第二连接器相对于第一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是完全的。根据配置为(4)的连接器,内壳体的接合突起与外壳体的槽部接合从而规定内壳体的移动范围。因此,可以防止内壳体偏离外壳体。根据配置为(5)的连接器,在内壳体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插入密封件,从而防止水渗入设置有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的部分。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嵌合时的操作力。附图说明图1是将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时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当图1沿着包括SA-SA线的平面切割时从下侧看到的上部截面图。图3是母连接器的外壳体的外观透视图,该外壳体容纳内壳体。图4是沿图3的SB-SB线的剖视图。图5是母连接器的内壳体的外观透视图。图6是包括壳体的公连接器的外观透视图。图7示出了将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的过程,其中图7(a)是示出将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之前的视图,图7(b)是示出锁定构件变形的方式的视图,图7(c)是示出突起与锁定构件的孔部卡合的方式的视图,以及图7(d)是示出将公端子按压到母端子的方式的视图。图8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将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的过程,其中图8(a)是示出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的状态的视图,图8(b)是示出锁定部件变形的方式的视图,图8(c)是示出突起与锁定构件的孔部卡合的方式的视图,和图8(d)是示出嵌合检测构件与公端子接触的方式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实施例。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是将公连接器嵌合到母连接器上时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当图1沿着包括SA-SA线的平面切割时从下侧看到的上部截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0包括作为第一连接器的母连接器11和作为第二连接器的公连接器12。母连接器11具有外壳体13和被外壳容纳的内壳体14。如图3所示,外壳体13为管状,并且一侧(图中的左侧)包括端部壁13A,另一侧(图中的右侧)包括开口端13B(另见图4)。如图1所示,当从箭头A的方向观察时,外壳体13形成为具有四个圆角的类似矩形的形状。在外壳体13中,开口部13C形成于一侧的端部壁13A中。另外,在外壳体13中,内壳体14从另一侧的开口端13B插入(参见图2)。两个狭缝13E和13E分别形成于外壳体13的上部壁13D和端部壁13A(端部壁13A中的开口部13C的上部)中。另外,在端部壁13A中,操作孔13F形成于两个狭缝13E和13E之间。其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管状的外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外壳体中的内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中;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有底管状并且配置为在插入所述外壳体时容纳所述内壳体的配对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的内表面中;和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并朝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前侧推动所述内壳体,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途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推动力使所述内壳体后退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后表面上,和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完全嵌合时,所述第二连接器允许所述弹性构件弹性返回并使所述内壳体移动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前侧,从而所述内壳体被导向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5 JP 2016-1187901.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管状的外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外壳体中的内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中;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有底管状并且配置为在插入所述外壳体时容纳所述内壳体的配对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的内表面中;和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并朝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前侧推动所述内壳体,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途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推动力使所述内壳体后退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后表面上,和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完全嵌合时,所述第二连接器允许所述弹性构件弹性返回并使所述内壳体移动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前侧,从而所述内壳体被导向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连接。2.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管状的外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外壳体中的内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中;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有底管状并且配置为在插入所述外壳体时容纳所述内壳体的配对壳体,并且其中多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配对壳体的底部的内表面中;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并朝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的前侧推动所述内壳体;第一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浩三宫川知之落合和之藤平大辅松田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