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78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压连接器,其包含一基础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基础连接器包含:绝缘壳、输入和输出针式触点及隔板。所述针式触点包含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插座连接器包含:一分支绝缘壳及一对插座触点。第二壳插入前开口使所述插座触点配合在所述前面部分上。一凹槽形成在第二壳中并配合在隔板上,两个柱状容腔形成在壳中并容纳着相应插座触点,所述插座触点彼此相互绝缘并分别压靠在一侧。一保持着输入针式触点的容腔长于另一容腔。(*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电压驱动电子设备中的高压接头,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其适用于当前的小型薄变压板(即电路板)中,该变压板则在作为液晶显示器光源的所谓背光装置中用作供电电路。作为例子,在当前的笔记本式个人电脑中,需要在电脑机架所提供的有限空间内包含尽可能大的液晶显示器。这种大显示器需要有高达1000-1400伏左右的高电压,以启动背光照明器。由于向背光装置供应电能的印刷变压板,即电源,通常要被安置在机架内,因此这种大显示器减少了分配给印刷变压板的表面安装面积,因而印刷变压板必须制成小尺寸的。因此,用于将小型印刷变压板连接到背光装置的连接器应当尺寸小,同时又能耐高压。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项专利申请,其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10-172649中公开。在这个较早的专利技术中,连接器中的触点之间的线性和空间距离增加了,从而使连接器能够耐高压。此处所用的词语“线性距离”表示的是沿着彼此组合安置的触点之间的相夹表面测量的距离。然而,当前市场强烈需要笔记本式个人电脑具有更轻的重量和更薄的外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满足这些需要,即通过对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10-172649中提出的连接器进-->行改进而提供一种高压连接器,其不但能够实现触点间的线性和空间距离增加,还能够使尺寸更小且重量更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此处提供的一种高压连接器由一个基础连接器与一个插座连接器配合构成,基础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一绝缘壳,其带有一个前开口;一个输入针式触点和一个输出针式触点,两个针式触点均被保持在第一壳中;以及一个隔板,其与第一壳成形为一体并将第一壳分隔成彼此分开的隔室。所述针式触点彼此平行着安置在相应隔室中,每个针式触点分别包含一个伸向前开口的一个口部的前面部分和一个向后穿过第一壳的一个后壁的后面部分。第一壳带有一个中央向后延伸段,其从第一壳的后壁向后凸出,其中输入针式触点的后面部分向下弯折而形成一个L形,从而构成一个可焊接端,而输出针式触点的后面部分横向向外弯折再向下弯折而形成另一个L形,从而构成一个可焊接端。所述后面部分被中央延伸段彼此绝缘,从而确保所述部分之间具有增大了的线性和空间距离,以提高基础连接件的耐高压能力。插座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二绝缘壳以及一对保持在该壳中并可以固定在相应电线端部的插座触点,第二绝缘壳可以通过上述口部插入第一绝缘壳的前开口中,从而使所述插座触点配合在相应针式触点的前面部分上。一个凹槽形成在第二壳中并可以配合在基础连接件的隔板上。一对柱状容腔形成在第二壳中并通过凹槽而彼此相隔以使第二壳具有分支,从而使所述容腔容纳着相应插座触点,所述插座触点彼此相互绝缘并分别压靠在一侧。一个在内部保持着一个用于插入输入针式触点的插座触点的容腔被制-->作得长于另一个在内部保持着另一个用于插入输出针式触点的插座触点的容腔,从而增大了所述插座触点之间的线性和空间距离,以提高插座连接件的耐高压能力。优选的是,每个插座触点容腔分别分别具有一个侧壁,其上安置着一个撞杆,用以迫使每个插座触点压靠在一侧。图1是提供在此的用于将电线与未示出主装置相连的基础连接器的前方透视图;图2是基础连接器的后方透视图;图3是装于基础连接器中的针式触点的透视图;图4是基础连接器的水平横截面图;图5是提供在此的插座连接器的水平横截面图;图6是插座连接器的绝缘壳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高压连接器在一个使用示例中的俯视图,其中局部以水平横截面图显示;以及图8是沿图7中的线8-8的横截面图。下面通过参考附图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解释。图1至4以整体型式显示了一个提供在此的基础连接器10,其用于将电线连接到未示出主装置。基础连接器10中含一个凹进式矩形柱状绝缘壳11。从图4中可以看到,一个输入针式触点12和一个输出针式触点13固定在壳中,从而使的它们的外端12a和13a彼此平行着安置。壳11具有一个前开口14和一个后壁15。一个隔板16从后壁15的中央部分伸向开口14的口部。还有一个-->中央向后延伸段17从后壁的中央部分向后伸出。彼此分开的隔室18和19被隔板16绝缘并容纳着针式触点12和13的外端或部分12a和13a。如图2中最佳显示,后壁上的向后中央延伸段17的顶点与壳11顶部的一个后顶部延伸段20构成一体。中央延伸段17的底部带有一个横向延伸段21,其向着侧向伸向输出针式触点13。一个下挡块22从横向延伸段21的端部连续向下伸出。输入针式触点12穿透壳11的后壁15并固定在此。其外端12a平行于壳11的轴线伸向开口14的口部并伸入隔室18中,从而在该隔室中占据一个固定位置。输入针式触点12的内部分或端12b从壁15向后伸出并向下弯折而构成一个L形。这个弯折内端的终点是一个可焊接部分12c,其用于焊接在一个电路板26上(见图7)。输出针式触点13也穿透壳11的后壁15并固定在此。其外端13a伸向开口14的口部并伸入隔室19中,从而在该隔室中占据一个与输入针式触点外端12a相平行的固定位置。输出针式触点13的内部分或端13b背向输入针式触点内端并沿着后壁的后表面侧向弯折,再向下弯折而构成一个L形。这个弯折内端的终点是一个可焊接部分13c,其用于焊接在一个电路板26上。可以焊接到电路板26上的加强金属块23被嵌入壳11的开口14上的相反横向侧中。如上所述,后壁15、隔板16、顶部延伸段20、横向延伸段21和下挡块22介入在输入针式触点12和输出针式触点13之间。这种特征可以增加触点之间的线性和空间距离,从而提高了耐高压能力。因此,尽管外端12a与13a之间的距离被减小以使绝缘壳11以及基础连接件本身的总体尺寸最小化,也可以确保高压不引-->起任何问题。输入针式触点12的内部或后面部分12b直线伸出,以保持与所用相邻装置之间的足够空间距离。输出针式触点13上的几乎不会受到任何高压问题影响的内部或后面部分13b向侧面横向弯折并直线伸出。因此,其可焊接端13c被保持在一个远离另一个针式触点12的可焊接部分12c的位置上,因而增加了空间距离,这样可以使这些端部不受施加在它们之间的高压的影响。图5中显示了一个插座连接器30,其用于与基础连接器10配合并将两条电线27和28分别连接到针式触点12和13上。该连接器30基本上由一个第二绝缘壳31和两个插座触点32和33构成。壳31的形状使之可以配合在基础连接器的开口14中,而各插座触点被压接在上述电线27和28的端部并彼此分开安置在第二壳中。如图6中最佳显示,第二绝缘壳31带有一个前半部分,其外形为凹进式平行六面体。该半部分又分支为一对矩形柱35和36,它们通过一个凹槽34而彼此绝缘,该凹槽可以与成形在基础连接器10中的隔板16咬合。这些柱分别在内部确定出容腔37和38,用于分开容纳插座触点32和33。其中用于接收输入针式触点12的一个柱35要比另一个柱36长得足够多,以增加插座触点之间的线性和空间距离,从而提高前面所述的耐高压能力。一个中空后半部分39与柱35和36成形为一体并将两个柱彼此连接起来。这些柱的前端带有孔40,用以接收针式触点的外端12a和13a。撞杆41和42分别安置或整体成形在这些柱的横向壁上,以使每个插座触点32和33分别压靠在一侧。为了便于壳31的模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连接器,其包含一个基础连接器和与其相配的一个插座连接器, 该基础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一绝缘壳,其带有一个前开口;一个输入针式触点和一个输出针式触点,两个针式触点均被保持在第一壳中;一个隔板,其将壳分隔成彼此分开的隔室,所述针式触点彼此平行着安置在相应隔室中,每个针式触点分别包含一个伸向前开口的一个口部的前面部分和一个向后穿过第一壳的一个后壁的后面部分;以及一个中央向后延伸段,其从第一壳的后壁向后凸出,其中输入针式触点的后面部分向下弯折而形成一个L形,从而构成一个可焊接端,而输出针式触点的后面部分横向向外弯折再向下弯折而形成另一个L形,从而构成一个可焊接端,而且其中所述后面部分被中央延伸段彼此绝缘,从而确保所述部分之间具有增大了的线性和空间距离,以提高基础连接件的耐高压能力;以及 该插座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二绝缘壳;一对插座触点,它们保持在第二壳中并可以固定在相应电线端部上,第二绝缘壳可以通过上述口部插入第一绝缘壳的前开口中,从而使所述插座触点配合在相应针式触点的前面部分上;一个凹槽,其形成在第二壳中并可以配合在基础连接件的隔板上;以及一对柱状容腔,它们形成在第二壳中并通过凹槽而彼此相隔以使第二壳具有分支,并分别容纳着相应插座触点,所述插座触点彼此相互绝缘并分别压靠在一侧,其中一个在内部保持着一个用于插入输入针式触点的插座触点的容腔被制作得长于另一个在内部保持着另一个用于插入输出针式触点的插座触点的容腔,从而增大了所述插座触点之间的线性和空间距离,以提高插座连接件的耐高压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3-1 052355/991.一种高压连接器,其包含一个基础连接器和与其相配的一个插座连接器,该基础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一绝缘壳,其带有一个前开口;一个输入针式触点和一个输出针式触点,两个针式触点均被保持在第一壳中;一个隔板,其将壳分隔成彼此分开的隔室,所述针式触点彼此平行着安置在相应隔室中,每个针式触点分别包含一个伸向前开口的一个口部的前面部分和一个向后穿过第一壳的一个后壁的后面部分;以及一个中央向后延伸段,其从第一壳的后壁向后凸出,其中输入针式触点的后面部分向下弯折而形成一个L形,从而构成一个可焊接端,而输出针式触点的后面部分横向向外弯折再向下弯折而形成另一个L形,从而构成一个可焊接端,而且其中所述后面部分被中央延伸段彼此绝缘,从而确保所述部分之间具有增大了的线性和空间距离,以提高基础连接件的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桂治小谷勇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