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509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及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与微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单元和存储器;传感器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第一传感器组包括多个设置在车轮的轴头位置的传感器,用于采集路谱信息;第二传感器组包括多个安装于轴头位置垂直上方的车身处的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车身对于所述路谱信息的响应信息;微控制器用于读取每个传感器的信号,将每个传感器的信号发送至存储器进行存储。该车辆包括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及车辆使得疲劳耐久性试验贯穿了汽车整个生命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在的汽车疲劳耐久性试验与验证通常采用建模与仿真、实验室试验,以及试验场试验三种途径。建模与仿真,应用计算机软件对零部件或整车进行有限元建模,并利用应力、循环次数、S-N疲劳曲线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建模与仿真在设计阶段即可利用数模进行验证,为设计改善提供参考。建模与仿真不仅耗时少、成本低,而且能够直观显示问题点,便于分析问题的原因。实验室试验,应用台架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实际道路的载荷条件,进行零部件或整车的耐久性验证。实验室试验当样件制作完成即可开展,耗时相对较少(3-4周)、成本适中,并且通过重复输入载荷,可以横向对比不同结构并进行定量分析,指导设计变更。试验场试验,应用整车在试验场地环境下,验证车辆在不同路况下使用的设计寿命。试验场试验当样车制作完成后便可开展,虽然该方法耗时相对较多(3-4月)、成本较高,但是它不仅能提供包括驱动、环境、道路表面和机械工况在内的整车级疲劳耐久性能评价,还能够获得驾驶员人体感受的主观评价。因此试验场试验在疲劳耐久性验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上述三种途径主要出现在汽车的设计与试制阶段,不能贯穿整个汽车全部生命周期的活动,并且只针对具体的单一车型,对汽车的改进、升级,以及换代并没有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及车辆,以缓解了现有汽车疲劳耐久性试验与验证不能贯穿整个汽车全部生命周期的活动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所述系统设置在汽车车身,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单元和存储器;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车轮的轴头位置,用于采集路谱信息并将所述路谱信息传递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组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轴头位置垂直上方的车身处,用于采集所述车身对于所述路谱信息的相应信息并将所述响应信息传递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用于读取每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将每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存储器进行存储。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无线数传模块,所述无线数传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数传模块将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信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便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汽车疲劳耐久测试实验。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控制器包括通讯接口,所述无线数传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控制器还设置有滤波器;所述微控制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每个所述传感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处理后信号发送至所述存储器进行存储。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控制器还设置有总线接口;每个所述传感器均通过所述总线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控制器还设置有USB接口;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汽车电瓶连接,用于对所述汽车电瓶的电信号进行转换,给所述系统进行供电。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包括四个传感器,每个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轮的轴头位置。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组包括四个传感器,每个所述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轴头位置垂直上方的车身处。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该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的第一传感器组能够采集路谱信息,第二传感器组能够采集车身对于路谱信息的响应信息;该路谱信息和该响应信息被微控制器读取并发送至存储器;当安装该系统的汽车返回4s店进行维修或保养时,操作者可以从存储器中下载路谱信息和响应信息。该系统能够伴随整个汽车的生命周期,对汽车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够进行疲劳耐久测试,且能够安装在多种型号的车辆上,对汽车的改进、升级和换代都能够提供数据支持。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与汽车耐久测试系统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标:10-传感器单元;101-第一传感器组;102-第二传感器组;20-微控制器;201-滤波器;30-存储器;40-无线数传模块;50-电源管理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汽车疲劳耐久性试验主要出现在汽车的设计与试制阶段,不能贯穿整个汽车全部生命周期的活动,并且只针对具体的单一车型,对汽车的改进、升级,以及换代并没有帮助。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及车辆,可以对汽车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够进行疲劳耐久测试,且能够安装在多种型号的车辆上,对汽车的改进、升级和换代都能够提供数据支持。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该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包括微控制器20,以及与微控制器20连接的传感器单元10和存储器30,且该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设置在汽车车身。传感器单元10包括第一传感器组101和第二传感器组102,第一传感器组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设置在汽车车身,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单元和存储器;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车轮的轴头位置,用于采集路谱信息并将所述路谱信息传递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组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轴头位置垂直上方的车身处,用于采集所述车身对于所述路谱信息的响应信息并将所述响应信息传递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用于读取每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将每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存储器进行存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设置在汽车车身,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单元和存储器;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车轮的轴头位置,用于采集路谱信息并将所述路谱信息传递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组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轴头位置垂直上方的车身处,用于采集所述车身对于所述路谱信息的响应信息并将所述响应信息传递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用于读取每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将每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存储器进行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无线数传模块,所述无线数传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数传模块将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信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便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汽车疲劳耐久测试实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包括通讯接口,所述无线数传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疲劳耐久测试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张雷超戈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