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699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包括门框和通过铰页与所述门框连接的门扇;所述门扇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部设有X型连杆转盘闭锁和钢骨架;所述门框、铰页和门扇的长方体结构均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备而成。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质的门扇和门框,使得整个隧道防护门、隧道洞室门具有轻质、高强的优势,耐腐蚀、耐疲劳、耐久性好、维护、更换方便,适用于隧道内复杂环境,大大地延长了隧道设备的使用年限。进一步的,通过改善门框的外部结构,并针对于单扇门设置了X型连杆转盘闭锁,进一步加强了门与门框连接的牢固性,加强了整个门体的牢固程度,可大大地改善隧道防护门或隧道洞室门的耐疲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内部各类设备洞室的门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是汽车或列车通行的建筑通道。隧道内通常设置有放置设备的洞室,隧道防护门(洞室门)则是应用在铁路隧道,如横通道、各类设备(通风、通信、电力等)洞室、紧急救援战、紧急出口、避难所、竖井接入隧道、斜井接入隧道、直放站、变电站等洞室上,其作用有防火、抗爆、抵御列车周期性活塞风引起的正负风压、防治设备损坏及保障人员安全而设置的特殊用途的门。现有技术中的门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制备而成,但是他们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钢筋混凝土门重量大、开关门不方便,组装困难、易变形,制备周期长;钢制门易腐蚀、多数耐火性能不足。而且这两种门均存在耐久性差、抗疲劳性差、需定期保养与维护的缺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防护门(洞室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度高、耐腐蚀、耐疲劳、耐久性好、抗爆荷载不低于0.1Mpa、耐火极限不小于3小时的隧道防护门(洞室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洞室的单扇洞室门或防护门,包括门框和通过铰页与所述门框连接的门扇;所述门框、铰页和门扇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均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1/201610887460.html" title="一种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原文来自X技术">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通过铰页与所述门框连接的门扇;所述门框、铰页和门扇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均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备而成;所述门扇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部设有X型连杆转盘闭锁和用于支撑所述中空长方体结构的钢骨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通过铰页与所述门框连接的门扇;所述门框、铰页和门扇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均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备而成;所述门扇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部设有X型连杆转盘闭锁和用于支撑所述中空长方体结构的钢骨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的四周设有多个固定于墙体内的混凝土支护结构或防火抗爆板上的凸起,所述凸起插入所述混凝土支护结构或防火抗爆板的深度为10~2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框靠近洞室的一侧设有沿墙体向四周突出的外沿;所述凸起为包括上、中、下三部分的多面体,朝向所述洞室方向,所述凸起呈中部细,上下部粗的腰鼓形;所述凸起的上部为上底面朝向洞室方向,下底面朝向隧道方向的六面体,所述上底和下底面相互平行,且上底面的面积小于下底面;所述凸起的下部为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所述四棱柱的底面朝向所述洞室的内部;所述底面梯形的上底在上,下底在下;所述凸起的中部为连接所述凸起上部和下部的长方体。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架包括与所述中空长方体底面面积相同的钢质长方体框和焊接于所述长方形框内的多根十字交叉的钢质加强筋,长方体框和加强筋的厚度相同,为所述中空长方体内部厚度的2/3~3/4。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单扇隧道防护门或洞室门,其特征在于,从隧道通车一侧朝向洞室内部,所述门扇顺次由外门板、耐火板、隔热板、钢骨架和内门板层叠而成,所述耐火板为陶瓷纤维(硅酸铝纤维)板,所述隔热板为酚醛树脂板,所述外门板和内门板为所述中空长方体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斌林传年马荣田张千里王志伟仇鹏付兵先郭小雄杜晓燕马超锋牛亚彬安哲立邹文浩李尧赵鹏张文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