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围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01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围罩(1),其包括:罩主体部(2),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之间的前围部;以及盖体(6),可拆装地安装于罩主体部(2)。罩主体部(2)具有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2),盖体(6)具有与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2)卡合的盖体侧卡合部(13)。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2)及盖体侧卡合部(13)构成为,在从外侧对盖体侧卡合部(13)施加负荷时,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2)与盖体侧卡合部(13)之间的卡合量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围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前围罩。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之间的前围部的前围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前围罩包括罩主体部,该罩主体部的一端部与挡风玻璃的缘部卡止,另一端部与车身部件的安装部卡止。分体结构物(冲击吸收部)可分离地安装于该罩主体部。现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377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从外侧向分体结构物施加负荷时,使分体结构物从罩主体部上脱落而使主体部的刚性降低,从而能够利用前围罩实现冲击吸收。但是,在从外侧向分体结构物施加负荷时,可能会因解除罩主体部与分体结构物之间的卡合状态而使初始反作用力增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从外侧向分体结构物施加负荷时维持罩主体部与分体结构物之间的卡合状态而允许分体结构物的变形或位移,来提高前围罩带来的冲击吸收效果。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前围罩包括:罩主体部,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之间的前围部;以及分体结构物,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罩主体部。所述罩主体部包括罩主体部侧卡合部,分体结构物具有与罩主体部侧卡合部卡合的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罩主体部侧卡合部及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构成为,在从外侧对分体结构物施加负荷时,罩主体部侧卡合部与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之间的卡合量增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围罩,能够通过在从外侧向分体结构物施加负荷时维持罩主体部与分体结构物之间的卡合状态而允许分体结构物的变形或位移,来提高由前围罩带来的冲击吸收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前围罩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罩主体部侧的卡合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3是表示盖体侧的卡合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盖体相对于罩主体部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负荷输入初期的盖体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负荷输入后期的盖体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前围罩的、盖体相对于罩主体部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负荷输入初期的盖体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围罩2罩主体部6盖体(分体结构物)12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3盖体侧卡合部(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14卡合爪15卡合爪承受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下面对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以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图1所示的前围罩(前围上盖板)1配置在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例如车身面板)之间。另外,前围罩为了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面板之间的前围部而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前围罩1具备由比较硬质的树脂材料(例如ABS树脂、变性PPO树脂等)形成的罩主体部2。罩主体部2上形成有刮水器的刮水器轴通过的孔部即刮水器枢轴孔3。另外,罩主体部2上形成有网状的空气导入孔(未图示)。该空气导入孔例如用作将外部空气通过空调设备(未图示)导入车内时的空气导入孔。如图2至图4所示,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的罩主体部2的前端部4上形成有开口部(切口部)5。开口部5被盖体(分体结构物)6所封闭,该盖体6可拆装地安装于罩主体部2。盖体6在安装于罩主体部2的状态下,为了封闭罩主体部2的开口部5而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盖体6也被称为盖或帽等,是与罩主体部2分体且构成前围罩1的罩主体部2以外的部分的小型部件(与罩主体部2相比较小的部件)。盖体6形成为从上方安装于罩主体部2的前端部4。盖体6由与罩主体部2具有同等刚性或比罩主体部2的刚性低的树脂材料形成。盖体6构成为包括盖体主体部7,该盖体主体部7构成罩主体部2的前端部4的一部分。盖体主体部7形成为与罩主体部2的前端部4具有相同的剖面形状(剖面为L状)。具体而言,盖体主体部7包括:盖体侧密封面部9,构成用于配设密封部件(未图示)的主体部侧密封面部8的一部分;以及盖体侧斜面部11,构成与主体部侧密封面部8连续地形成的主体部侧斜面部10的一部分。罩主体部2具有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2。另一方面,盖体6具有与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2卡合的盖体侧卡合部(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13。通过使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2与盖体侧卡合部13可拆装地卡合,将盖体6安装于罩主体部2。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6侧的卡合部(盖体侧卡合部13)上设有卡合爪14(参照图3)。另一方面,在罩主体部2侧的卡合部(罩主体部侧卡合部12)上设有用于与卡合爪14卡合而将其卡止的卡合爪承受部15(参照图2)。卡合爪14分别设于盖体主体部7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参照图3)。各卡合爪14形成为剖面呈L状且包括:第一部分16,从盖体主体部7的盖体侧密封面部9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以及第二部分17,从第一部分16的前端部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车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延伸。卡合爪14的第二部分17上形成有从前端朝向下方突出的下垂突起17a,该下垂突起17a的与卡合爪承受部15的接触面形成为锥形。下垂突起17a的与卡合爪承受部15的接触面形成为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卡合爪承受部15的相反侧)倾斜的锥形,从而使下垂突起17a在卡合爪14卡止于卡合爪承受部15时具有引导的作用。并且,在由盖体侧密封面部9的端部与构成卡合爪14的第一部分16及第二部分17所包围的剖面为大致U状的空间内形成有容纳部18。另一方面,卡合爪承受部15分别设置为位于开口部5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参照图2)。卡合爪承受部15具有开口15b,该开口15b设在承受部基部15a上并可插入卡合爪14,该承受部基部15a设于开口部5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爪承受部15的开口15b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长边并延伸。在卡合爪承受部15的左右方向上切除成为承受部基部15a侧的开口缘的一部分而形成有舌片状的弹性片15c。弹性片15c在盖体6安装于罩主体部2时呈一部分进入容纳部18的状态。即,卡合爪14的第二部分17的自由端上表面与弹性片15c的自由端下表面以盖体6不容易向上方移动(脱落)的程度接触,弹性片15c的自由端与卡合爪14的第一部分16的内侧面呈对置的状态。弹性片15c的自由端与卡合爪14的第一部分16的内侧面因形成于盖体6的容纳部18而隔开一定距离,一定程度上允许盖体6(卡合爪14)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移动。另外,通过在卡合爪承受部15的与卡合爪14的接触部上形成弹性片15c,在卡合爪14插入时容易弯曲,能够提高卡合爪14的插入性。另外,在开口部5的缘部形成有从主体部侧密封面部8向下方延伸的抵接部19。该抵接部19主要具有限制安装于罩主体部2的盖体6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移动而进行定位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爪承受部15与从抵接部19的下端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5d形成在同一面上(参照图2)。即卡合爪承受部15形成在比主体部侧密封面部8低一阶处。并且,在盖体主体部7的盖体侧斜面部11上设有剖面为L状的卡合片20,在罩主体部2的主体部侧斜面部10上设有与卡合片20卡合的卡合片承受部21。该卡合片承受部21主要具有限制盖体6向前后方向及下方移动而进行定位的功能。这样的盖体6从上方安装于罩主体部2。更具体而言,盖体6的卡合爪14与罩主体部2的卡合爪承受部15卡合而被卡止,且盖体6的卡合片20卡合于罩主体部2的卡合片承受部21,从而盖体(分体结构物)6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围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主体部,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之间的前围部;以及分体结构物,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罩主体部,所述罩主体部具有罩主体部侧卡合部,所述分体结构物具有与所述罩主体部侧卡合部卡合的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所述罩主体部侧卡合部及所述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构成为,在从外侧对所述分体结构物施加负荷时,所述罩主体部侧卡合部与所述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之间的卡合量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31 JP 2017-1076561.一种前围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主体部,覆盖挡风玻璃与车身部件之间的前围部;以及分体结构物,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罩主体部,所述罩主体部具有罩主体部侧卡合部,所述分体结构物具有与所述罩主体部侧卡合部卡合的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所述罩主体部侧卡合部及所述分体结构物侧卡合部构成为,在从外侧对所述分体结构物施加负荷时,所述罩主体部侧卡合部与所述分体结构物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水康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