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43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遮蔽壳体、设置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空间及收容导电端子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应且反向排布,所述电路板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小,以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形成位于所述插入部两侧的肩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插入部向前插入所述安装空间直至所述肩部向前抵压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该电连接器可有效定位电路板。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由于要求新一代USB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现有的USBType-C插头连接器,通常包括有上端子模块、中央屏蔽件、下端子模块、绝缘本体、下屏蔽板、上屏蔽板以及遮蔽壳体,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绝缘件以及与下绝缘件镶嵌成型的多个下导电端子,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绝缘件以及与上绝缘件镶嵌成型的多个上导电端子,该中央屏蔽件夹设于下端子模块和上端子模块之间,下端子模块和上端子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内,该下屏蔽板和上屏蔽板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底面和表面上,该遮蔽壳体包覆住绝缘本体。所述插头连接器后端还设有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然而电路板通常不能可靠定位进而导致后续的焊接作业不便甚至电性连接不可靠。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定位电路板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设置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及收容导电端子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应且反向排布,所述电路板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小,以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形成位于所述插入部两侧的肩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插入部向前插入所述安装空间直至所述肩部向前抵压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一体成型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安装空间由上本体及下本体沿高度方向扣合形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部的宽度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宽度基本一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于其后端设有向外侧突出的限位结构,所述肩部向前抵压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后端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本体均具有位于其前侧的结合部及位于其后侧的安装部,所述限位结构为所述上、下本体的安装部于其后端分别向外侧突出的上、下限位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自前向后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且包括框体部及自所述框体部一体向后延伸且向外扩张形成的延伸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的后表面抵接于所述限位结构前侧设置的阻挡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金属弹片具有贴附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基片及自所述基片向前延伸且向内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若干内抵持弹片,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将其顶壁及底壁分别贯穿的若干收容孔及暴露于对应的收容孔内的止挡面,所述内抵持弹片穿过对应的收容孔并突伸入收容空间内,所述止挡面紧邻对应的内抵持弹片后侧设置,以在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互配的插拔过程中对所述内抵持弹片提供支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对应收容孔内且向前凸伸的若干止挡部,每一所述止挡部具有倾斜延伸的所述止挡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抵持弹片包括自所述基片向着收容空间内延伸的第一倾斜部及自第一倾斜部的前端反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倾斜部,所述止挡面位于第一倾斜部后侧且紧邻其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电连接器的电路板可与绝缘本体进行有效定位,以便于后续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部分分解图;图8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中锁扣件的立体图;图9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组装图;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及电路板移除后的俯视图;图11是沿图2中线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锁扣件3、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4、设置在绝缘本体1与遮蔽壳体4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5及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电路板6。请图2至图6及图8至图1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呈椭圆形柱状设置的插接部111,所述插接部111内侧形成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入的收容空间1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上本体12及下本体13,所述上本体12与下本体13沿电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堆叠组装在一起,所述基座11固定于所述上本体12及下本体13的前侧。所述插接部111形成在所述基座11的前侧部分,且插接部111的内部设有若干端子槽1111。所述插接部111具有顶壁1112、与顶壁1112相对设置的底壁1113及与顶、底壁相连的侧壁1114,所述端子槽1111并未沿高度方向将插接部111对应的顶壁1112及底壁1113贯穿,也即,从上侧或下侧来看,所述导电端子2均未暴露于所述插接部111的顶壁1112或底壁1113外侧,因此在插接部111的上、下侧无需使用绝缘麦拉,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使得产品组装更加简便,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所述顶壁1112及底壁1113的外表面分别具有朝向收容空间110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容纳区1115及贯穿形成的若干收容孔1116,所述容纳区1115分别向上或向下开放设置以收容金属弹片5,所述收容孔1116分别与同侧的容纳区1115相连通。所述顶壁1112及底壁1113上分别开设有一对相对设置且位于对应容纳区1115两侧的结合孔1117。请参图4至图7及图9所示,所述插接部111还具有分别位于对应收容孔1116内且向前凸伸的若干止挡部1118,每一所述止挡部1118具有倾斜延伸的止挡面1119,且所述止挡面1119暴露于对应的收容孔1116内。其中,位于顶壁1112上的止挡面1119自对应止挡部1118的上表面的前端向前且向下延伸,位于底壁1113上的止挡面1119自对应止挡部1118的下表面的前端向前且向上延伸。所述基座11具有自插接部111的后端面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部112,所述一对延伸部112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13。所述基座11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设置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及收容导电端子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应且反向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小,以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形成位于所述插入部两侧的肩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插入部向前插入所述安装空间直至所述肩部向前抵压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设置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及收容导电端子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应且反向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小,以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形成位于所述插入部两侧的肩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插入部向前插入所述安装空间直至所述肩部向前抵压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一体成型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安装空间由上本体及下本体沿高度方向扣合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宽度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宽度一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其后端设有向外侧突出的限位结构,所述肩部向前抵压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后端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兵波茆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