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66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安装壳体内侧中央固定有定位套管,定位套管与安装壳体内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密封套、第一限位铜环、限位套、第二密封圈、密封环,所述密封套内侧安装有两个第三密封圈,所述限位套内侧安装有第二限位铜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密封套、限位铜环、限位套、密封圈、密封环的组合结构设计,实现了对管道的高效率装配,保证了管道的使用安全,避免了流体泄露的问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和使用。

Quick connection joint for fluid transmission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uid transmission pipeline quick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installation of casing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sing, installed inside of the shell is fixed in the center position between the positioning sleeve and the sleeve, bottom shell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sleeve, a first limiting copper ring, a limiting sleeve, the sealing ring second and a sealing ring, where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al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two third seals, the limit sets are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limit copper ring.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sealing sleeve and the limit design of composite structure a copper ring, a spacing sleeve, sealing ring, sealing ring, to achieve a high efficiency of pipeline assembly, to ensure the safe use of the pipeline, to avoid fluid leakage problem,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s,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
本技术属于管道接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
技术介绍
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流体的传输和控制普遍存在,而流体传输的载体则是各种各样的管道,比如水处理系统、园林绿化和灌溉、化工、石油等领域。管道的连接和流量控制直接影响管道建设的效率和安全,如果管道连接环节过于依赖人力的控制和密封环节用料不当,不仅会引起流体泄漏,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还有可能使所输送的流体受到污染和浪费。目前市场上用于管道连接和流量控制的管道接头产品众多,但结构却比较相似,常见的是用一个比主管道略大的中间连接件,依靠化学粘附剂或热熔的办法把不同段间的管道连接在一起,也有通过螺牙和生胶带配合的方式来对管道进行密封连接,至于流体的流量控制一般采用机械阀门来进行控制,这些传统的管道连接方法比较容易受人力因素的影响,而且不简便,可靠性也不好,极易发生密封不好导致流体泄漏的问题,不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有可能对环境或流体本身造成污染。对于采用机械阀门进行流体流量控制的方法,一般阀门和连接器是两个独立的部分,在连接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阀门会造成成本增加,而且机械阀门对流体流量控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都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有效保证管道的连接安全与效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安装壳体内侧中央固定有定位套管,定位套管与安装壳体内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密封套、第一限位铜环、限位套、第二密封圈、密封环,所述密封套内侧安装有两个第三密封圈,所述限位套内侧安装有第二限位铜环;所述安装壳体底部设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槽,安装壳体底部设有螺纹接头内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柱形腔体、第二柱形腔体、第三柱形腔体、第四柱形腔体,所述第二柱形腔体顶端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四柱形腔体中间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台;所述定位套管包括定位套筒,定位套筒中央设有内管,定位套筒顶端设有锥形环;所述密封套内侧中间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第三密封圈的第三环形槽,密封套内侧底端设有与锥形环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槽;所述限位套外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槽相配合的第二环形限位台,限位套内侧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限位铜环的第四环形槽,限位套内侧底端设有与第一限位铜环相接触的第二锥形槽;所述第一限位铜环包括与第二锥形槽相接触的外锥面,外锥面顶端向下折弯形成内锥面,外锥面底端水平折弯形成水平环面,内锥面与水平环面交汇相连;所述密封环与第四柱形腔体进行间隙配合,密封环外侧面中间设有与第一环形限位台相配合的第五环形槽;所述第二限位铜环与第四环形槽进行间隙配合,第二限位铜环内侧垂直分布有倒齿;所述第三柱形腔体中安装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分别与限位套、密封环接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铜环的内径等于第二限位铜环的内径,并且第一限位铜环与第二限位铜环的内径比定位套筒的内径小0.5~1.5mm,使得第一限位铜环与第二限位铜环拥有良好的夹紧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形槽与第二环形限位台之间为间隙配合,减少了第二环形槽与第二环形限位台之间的装配阻力。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套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铜环、限位套接触连接,且密封套与第二柱形腔体之间为间隙配合,结构安装紧凑,且有效减少了装配阻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密封套、限位铜环、限位套、密封圈、密封环的组合结构设计,实现了对管道的高效率装配,保证了管道的使用安全,避免了流体泄露的问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和使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0,安装壳体1内侧中央固定有定位套管2,定位套管2与安装壳体1内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密封套3、第一限位铜环4、限位套5、第二密封圈6、密封环7,密封套3内侧安装有两个第三密封圈8,限位套5内侧安装有第二限位铜环9;如图3所示,安装壳体1底部设有螺纹接头11,螺纹接头11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0的第一环形槽12,安装壳体1底部设有螺纹接头11内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柱形腔体13、第二柱形腔体14、第三柱形腔体16、第四柱形腔体17,第二柱形腔体14顶端设有第二环形槽15,第四柱形腔体17中间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台18;如图4所示,定位套管2包括定位套筒21,定位套筒21中央设有内管22,定位套筒21顶端设有锥形环23;如图5所示,密封套3内侧中间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第三密封圈8的第三环形槽32,密封套3内侧底端设有与锥形环23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槽31,密封套3顶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铜环4、限位套5接触连接,且密封套3与第二柱形腔体14之间为间隙配合,结构安装紧凑,且有效减少了装配阻力;如图7所示,限位套5外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槽15相配合的第二环形限位台51,第二环形槽15与第二环形限位台51之间为间隙配合,减少了第二环形槽15与第二环形限位台51之间的装配阻力,限位套5内侧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限位铜环9的第四环形槽53,限位套5内侧底端设有与第一限位铜环4相接触的第二锥形槽52;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铜环4包括与第二锥形槽52相接触的外锥面41,外锥面41顶端向下折弯形成内锥面42,外锥面41底端水平折弯形成水平环面43,内锥面42与水平环面43交汇相连;如图8所示,密封环7与第四柱形腔体17进行间隙配合,密封环7外侧面中间设有与第一环形限位台18相配合的第五环形槽71;如图9所示,第二限位铜环9与第四环形槽53进行间隙配合,第二限位铜环9内侧垂直分布有倒齿91第一限位铜环4的内径等于第二限位铜环9的内径,并且第一限位铜环4与第二限位铜环9的内径比定位套筒21的内径小0.5~1.5mm,使得第一限位铜环4与第二限位铜环9拥有良好的夹紧力;第三柱形腔体16中安装有第二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6分别与限位套5、密封环7接触连接。本技术通过密封套、限位铜环、限位套、密封圈、密封环的组合结构设计,实现了对管道的高效率装配,保证了管道的使用安全,避免了流体泄露的问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和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0),安装壳体(1)内侧中央固定有定位套管(2),定位套管(2)与安装壳体(1)内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密封套(3)、第一限位铜环(4)、限位套(5)、第二密封圈(6)、密封环(7),所述密封套(3)内侧安装有两个第三密封圈(8),所述限位套(5)内侧安装有第二限位铜环(9);所述安装壳体(1)底部设有螺纹接头(11),螺纹接头(11)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0)的第一环形槽(12),安装壳体(1)底部设有螺纹接头(11)内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柱形腔体(13)、第二柱形腔体(14)、第三柱形腔体(16)、第四柱形腔体(17),所述第二柱形腔体(14)顶端设有第二环形槽(15),所述第四柱形腔体(17)中间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台(18);所述定位套管(2)包括定位套筒(21),定位套筒(21)中央设有内管(22),定位套筒(21)顶端设有锥形环(23);所述密封套(3)内侧中间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第三密封圈(8)的第三环形槽(32),密封套(3)内侧底端设有与锥形环(23)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槽(31);所述限位套(5)外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槽(15)相配合的第二环形限位台(51),限位套(5)内侧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限位铜环(9)的第四环形槽(53),限位套(5)内侧底端设有与第一限位铜环(4)相接触的第二锥形槽(52);所述第一限位铜环(4)包括与第二锥形槽(52)相接触的外锥面(41),外锥面(41)顶端向下折弯形成内锥面(42),外锥面(41)底端水平折弯形成水平环面(43),内锥面(42)与水平环面(43)交汇相连;所述密封环(7)与第四柱形腔体(17)进行间隙配合,密封环(7)外侧面中间设有与第一环形限位台(18)相配合的第五环形槽(71);所述第二限位铜环(9)与第四环形槽(53)进行间隙配合,第二限位铜环(9)内侧垂直分布有倒齿(91);所述第三柱形腔体(16)中安装有第二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6)分别与限位套(5)、密封环(7)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传输管道快速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0),安装壳体(1)内侧中央固定有定位套管(2),定位套管(2)与安装壳体(1)内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密封套(3)、第一限位铜环(4)、限位套(5)、第二密封圈(6)、密封环(7),所述密封套(3)内侧安装有两个第三密封圈(8),所述限位套(5)内侧安装有第二限位铜环(9);所述安装壳体(1)底部设有螺纹接头(11),螺纹接头(11)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0)的第一环形槽(12),安装壳体(1)底部设有螺纹接头(11)内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柱形腔体(13)、第二柱形腔体(14)、第三柱形腔体(16)、第四柱形腔体(17),所述第二柱形腔体(14)顶端设有第二环形槽(15),所述第四柱形腔体(17)中间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台(18);所述定位套管(2)包括定位套筒(21),定位套筒(21)中央设有内管(22),定位套筒(21)顶端设有锥形环(23);所述密封套(3)内侧中间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第三密封圈(8)的第三环形槽(32),密封套(3)内侧底端设有与锥形环(23)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槽(31);所述限位套(5)外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槽(15)相配合的第二环形限位台(51),限位套(5)内侧顶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限位铜环(9)的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叶明王少黎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