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2604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9 02:33
本文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构件、供应通道、返回通道、用于向所述供应通道提供流体的供应端口、用于从所述返回通道接收流体的返回端口、至少两个端口接头、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可被连接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一个,并且在第一套筒和供应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所述第二套筒可被连接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另一个,并且在第二套筒和返回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有温度要求。使用冷却系统来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产生的热。冷却系统的示例包括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附图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描述本公开的非限制性示例,这些非限制性示例参考随附的附图阅读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在附图中,在多于一个的附图中出现的相同和相似的结构、元件或其零件通常在其出现的附图中以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注。附图中例示的部件和特征部的尺寸主要为方便和表示的清楚而选择,并不一定成比例。参考附图:图1例示根据示例的装置的方框图;图2例示根据示例的图1的装置的透视图;图3例示根据示例的图1的装置的剖视图;图4A-图4B例示根据示例的图1的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例示根据示例的系统的方框图;图6例示根据示例的图5的系统的剖视图;图7例示根据示例的图5的系统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和图8例示连接至水冷壁的图5的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参考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并且通过例示本公开可以被实践的具体示例来描绘的附图。将理解,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示例并且可以做出结构上或逻辑上的改变。电子系统设计必须平衡功率密度、空间布局、温度要求、噪声以及其它因素之间的矛盾。空气冷却系统通常使用散热器和风扇从系统去除“废”热。散热器和风扇的使用增加了运行电子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所需的电功率,并且可引起过多的噪声和较低的系统密度(system density)。液体冷却可以比空气冷却更加高效;然而,液体冷却通常在电子设备内包括管道连接件。由于液体通过管道连接件,所以引入了电子设备内液体泄漏的风险。示例中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构件、供应通道、返回通道、用于向供应通道提供流体的供应端口、用于从返回通道接收流体的返回端口、至少两个端口接头、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可被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套筒包括带有第一衬垫的第一长度,以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供应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所述第二套筒可被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套筒包括带有第二衬垫的第二长度,以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返回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所述装置提供流体歧管结构,以适应诸如服务器的密集型包装电子产品中存在的空间限制。短语“主动/被动阀”是指基于对流体诸如温度、压力、流速的反应被动地控制,和/或基于来自监测设备的指令或信号主动地控制的阀。图1例示根据示例的装置100的方框图。装置100包括支撑构件120、供应通道130、返回通道135、供应端口140、返回端口145、至少两个端口接头165、第一套筒170以及第二套筒175。支撑构件120包括可被用于形成流体歧管的供应通道130和返回通道135。供应端口140用于向供应通道130提供流体。返回端口145用于从返回通道135接收流体。至少两个端口接头165,一个用于供应端口140,而另一个用于返回端口145。第一套筒170可被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165中的一个。第一套筒170具有带有第一衬垫的第一长度,以在第一套筒170和供应通道130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第二套筒175可被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165中的另一个。第二套筒175具有带有第二衬垫的第二长度,以在第二套筒175和返回通道135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图2例示根据示例的图1的装置100的透视图。装置100包括具有纤细轮廓的支撑构件120以符合相邻的结构。例如,所例示的支撑构件120包括可沿服务器机架中的多个服务器水平或竖直地安装的矩形形状的细长体222,诸如可用于1U服务器并且适应高密度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例如,装置100可安装到1.45英寸×1.73英寸的空间中。传统的1U工业标准增量(1.75英寸)。因此,装置100可以用于各种水平或竖直定向的服务器。所例示的支撑构件100进一步包括从细长体222近似垂直于其延伸的两部分224。所例示的装置100包括在支撑构件120的一端的供应端口140和在相反端的返回端口145,即,供应端口140被设置在第一端E1上,并且返回端口145被设置在第二端E2上。然而,根据所需的优点,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的设置可以改变,使得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的位置可被颠倒。考虑的优点包括:用在装置100中尽可能高的返回端口145从装置100清除空气,或者通过在装置100上尽可能低地设置返回端口145而排空装置100。替代地,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可以被并排设置在相同端上,即第一端E1处。例如,并排布置将允许有效的软管连接路径。根据该示例,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也被例示为从支撑构件120的同一侧(第一侧S1)延伸。而且,所例示的支撑构件120包括随着从支撑构件120的细长体部分122以L形延伸而围绕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的区域。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均可包括端口接头165以及第一套筒170和第二套筒175中的一个,其在下面的图3和图4A-图4B中例示。所例示的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供应构件250和返回构件255的外部视图。供应构件250被连接到供应通道130以向诸如包含在水冷壁中或通过直接接触冷却板而连接到服务器的热汇流条(thermal bus bar)的热构件提供流体。返回构件255被连接到返回通道135以接收来自热构件的流体。下面的图4A-图4B中例示供应构件250和返回构件255的示例。如图3中的装置100的截面中进一步例示的,供应通道130和返回通道135可被设置在支撑构件100内侧。图3例示根据示例的图1的装置100的剖视图。参见图3,供应通道130和返回通道135被例示为形成在支撑构件120中的两个平行的通道。例如,供应通道130和返回通道135相互邻近设置或连续设置,以使供应端口140开口和返回端口145开口能够延伸进入和/或通过供应通道130和返回通道135。供应通道130邻近第二侧S2在支撑构件120中延伸。返回通道135大致平行于供应通道130并邻近第一侧S1在支撑构件120中延伸。该平行布置节省了空间并使歧管能够提供在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之间跨越的供应通道130和返回通道135。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均被例示为连接到供应通道130和返回通道135的孔或开口。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均包括端口接头165。用于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的所例示的端口接头165是相同的接头,其可被可互换地用于供应端口140和返回端口145两者中。端口接头165可包括歧管接头,诸如工业快插接头(push-in fitting)或螺纹接头。供应端口140开口中的端口接头165包括附接到其上的第一套筒170。第一套筒170被例示为延伸横过支撑构件120通过返回通道135并进入供应通道130的圆筒形构件。所例示的第一套筒170包括第一长度L1和第一衬垫,以在第一套筒170和供应通道130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从而形成防止来自供应通道130的流体与返回通道135的流体混合,和/或从供应端口140泄漏出去的严流体密封。返回端口145开口中的端口接头165包括附接到其上的第二套筒175。第二套筒175被例示为延伸横过支撑构件120的一部分进入返回通道135的圆筒形构件。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体歧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置,包括:支撑构件;供应通道;返回通道;用于向所述供应通道提供流体的供应端口;用于从所述返回通道接收所述流体的返回端口;至少两个端口接头;能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一个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包括带有第一衬垫的第一长度,以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供应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和能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包括带有第二衬垫的第二长度,以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返回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装置,包括:支撑构件;供应通道;返回通道;用于向所述供应通道提供流体的供应端口;用于从所述返回通道接收所述流体的返回端口;至少两个端口接头;能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一个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包括带有第一衬垫的第一长度,以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供应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和能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另一个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包括带有第二衬垫的第二长度,以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返回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衬垫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衬垫,以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供应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衬垫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组衬垫,以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返回通道之间形成严流体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到所述供应通道以向热构件提供所述流体的供应构件;和连接到所述返回通道以从热构件接收所述流体的返回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每个包括能互换的接头。6.一种系统,包括:流体歧管,包括:支撑构件;供应通道;返回通道;用于向所述供应通道提供流体的供应端口;用于从所述返回通道接收所述流体的返回端口;连接到所述供应通道以向热构件提供所述流体的供应构件;和连接到所述返回通道以从所述热构件接收所述流体的返回构件;成套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端口接头;能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头中的一个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包括带有第一衬垫的第一长度,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P·弗兰兹塔希尔·卡德尔威廉姆·K·诺顿
申请(专利权)人: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