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09832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包括两端与流体管道连接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处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包括可与加药泵连接的进药管、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环状管;所述进药管与所述环状管连接,所述环状管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将药液加入到管体内的流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所述加药管,药液从多个通孔处分散到管体内的流体中,并在流体剪切和碰撞的作用下,瞬间使得药液与流体均匀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合效率高,水头损失小。

Water treatment dosing mix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 treatment chemical mixing device, including dosing tube, fluid pipe ends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body is provided in the tube, the tube includes a dosing pump and dosing connected to the inlet pipe, the pip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ring-shaped pipe; the inlet pipe and the the annular pipe, the annula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the liquid will be added to the fluid in pip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he feeding pipe, liquid dispersion from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into the fluid pipe body, and the fluid shear and impac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moment made solution mixed with flui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mixing efficiency, small head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水处理净化厂、污水处理厂的加矾和加氯,一般设计院设计通常都采用静态混合器进行投加混合。静态混合器是一种单元设备,和搅拌器不同的是,它的内部没有运动部件,但设有能够改变流体流动状态的内部单元,其主要运用流体能量流动和内部单元以实现各流体的混合,在流速高时该静态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尚可,但水头损失大,能耗高。而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加药混合点通常有两处:分别是沉淀池进水口前段管道的加矾点、滤池出水总管的加氯点。该两处的管道内部的流速相对较低,运用静态混合器的混合效果不理想,且也存在较高的水头损失,长期运行能耗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合效果好、水头损失较低的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包括两端与流体管道连接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处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包括可与加药泵连接的进药管、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环状管;所述进药管与所述环状管连接,所述环状管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将药液加入到管体内的流体中。药液通过所述进药管进入到环状管,在加药泵或水射器的压力作用下药液从多个通孔处分散到管体内的流体中,并在流体剪切和碰撞的作用下,瞬间使得药液与流体均匀混合,且不用设置改变流体流动状态的单元,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水头损失。进药管的管径一般与环状管的管径相等,环状管的管径基本为15~25mm左右,在此范围内环状管基本能够满足加药的需求,且远远少于一般使用的流体管道的管径,因此其断面的水头损失小。另外,环状多点加药的方式,其加药的混合效果不受流体流速的影响,可以达到低能耗、高混合效率的目的。所述进药管的一端与所述环状管连接,所述进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管体外,与加药泵或水射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环状管的内侧。通孔的数量可根据环状管的环状半径大小而调整,而环状管的环状半径大小受所述管体以及流体管道的管径影响,一般来说,流体管道的管径越大,通孔的数量也就越多。进一步地,所述环状管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管体横截面的夹角(A)为0~45°,进一步地,所述环状管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管体横截面的夹角(A)为0°。更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轴心线穿过所述环状管的中心。进一步地,所述环状管的环状半径(r)与所述管体的管径(R)之比为1:1~3,优选为1:1.5~2.5,更优选为1:2。进一步地,所述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环状管的支撑架。因为支撑架迎水流方向的面积越大,水头损失会越大,因此应尽量减少支撑架迎水流方向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两端设有法兰盘,通过法兰盘与流体管道实现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加药管,药液从多个通孔处分散到管体内的流体中,并在流体剪切和碰撞的作用下,瞬间使得药液与流体均匀混合,混合效率高,且不用设置改变流体流动状态的单元,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水头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A为0°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物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包括两端与流体管道连接的管体1、设置在管体1处的加药管2、用于支撑环状管的支撑架3,加药管2包括进药管201、设置在管体内的环状管202,管体的两端通过法兰盘5与流体管道连接。进药管201的一端与环状管202连接,进药管201的另一端延伸至管体1外,与加药泵连接。环状管202的所在平面与管体1横截面的夹角A为0~4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0°,即环状管202的所在平面与管体1的横截面平行(重合),更进一步地,管体1的轴心线穿过环状管202的中心,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环状管202上设有多个通孔4,通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通孔4均匀分布在环状管202的内侧。环状管202的环状半径r与管体1的管径R之比为1:1~3,进一步为1:1.5~2.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2。将本实施例的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应用于自来水净化厂的加药、加氯中,与静态混合器(水头损失为0.015Mpa)相比,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的加药混合效果显著,水头损失只有0.003Mpa,投加点后2米段的断面的取样数值平稳(原使用静态混合器的数值不稳),源水泵房的水泵出水压力明显降低,加工安装费用明显减少。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与流体管道连接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处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包括可与加药泵连接的进药管、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环状管;所述进药管与所述环状管连接,所述环状管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将药液加入到管体内的流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与流体管道连接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处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包括可与加药泵连接的进药管、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环状管;所述进药管与所述环状管连接,所述环状管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将药液加入到管体内的流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环状管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管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管体横截面的夹角(A)为0~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知周锦良张道明储德军卢维峰黄宏权吴昕董小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