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一体化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90498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9:18
电动汽车用一体化电机控制器,包括带有螺旋水道的电机壳体、转子、定子、后端盖、编码器及管接头,定子设置在电机机壳内,其特征在于在电机机壳外圆表面设置有一腔体,腔体内下方的机座壁上设置有一凹槽,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直通腔体外侧的进水孔,进水孔外安装有水管接头,凹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孔口,凹槽的槽口上方安装有将凹槽的槽口封闭的控制器功率模块,控制器功率模块的底板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伸入凹槽内,对应控制器功率模块的接线柱的腔体的轴向的一侧开有窗口,对应窗口的后端盖上设置有将该窗口封闭的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避免电磁干扰、减少线路损耗、降低管路压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用一体化电机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的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动汽车电机和控制器都是相互独立的,电机的三相线、编码器线、温控线均通过电缆与控制器连接,缺点是:线路长,线损大、对电磁干扰也非常不利;另外,控制器和电机的冷却管路也是通过管道串联在一起,所以,在电机和控制器上分别都有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控制器出水口与电机进水口相连,工作时,冷却水先期到达控制器,对控制器功率元件冷却后到达电机,这种结构的弊端是:管路长,水压损耗大,控制器需要单独的冷却水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电磁干扰、减少线路损耗、降低管路压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电动汽车用一体化电机控制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螺旋水道的电机壳体、转子、定子、后端盖、编码器及管接头,定子设置在电机机壳内、转子设置在定子内部并由轴承支撑,编码器安装在后端盖轴承室后端,其特征在于在电机机壳外圆表面设置有一腔体,腔体内下方的机座壁上设置有一凹槽,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直通腔体外侧的进水孔,进水孔外安装有水管接头,凹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孔口,该孔口与螺旋水道的一端相连,作为螺旋水道入口,螺旋水道的另一端与电机壳体上外侧壁上的出水孔相连,该出水孔外也安装有水管接头,凹槽的槽口上方安装有将凹槽的槽口封闭的控制器功率模块,控制器功率模块的底板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伸入凹槽内,对应控制器功率模块的接线柱的腔体的轴向的一侧开有窗口,对应窗口的后端盖上设置有将该窗口封闭的盖。后端盖通过后端盖止口与电机壳体配合固定,可以确保定子、控制器功率模块进行完全密闭。包括有外围电路,控制器功率模块安装在电机壳体上方的腔体中,控制器功率模块为一体化结构,包括集成在一底板上的功率芯片、二极管芯片、接线端子、塑料外壳,外围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信号接口、滤波电容,控制器功率模块安装在腔体内凹槽上方,并用用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机壳内部的定子,绕组端部有三相引出线,三相引出线向外引出,穿过腔体侧面的引线窗口与控制器的U、V、W接线柱连接。装配时,先安装定子入机壳,然后安装控制器入腔体,并对控制器及功率模块进行紧固,正负极电缆穿过腔体与控制器连接,由于腔体上方和轴向开有窗口,因此,手和工具可以方便操作,定子三相线弯曲后与控制器的U、V、W接线柱连接,轴向用螺钉紧固后端盖安装到机座,再从后端盖外窗口安装编码器到后端盖上,将编码器线穿过腔体轴向窗口引入到控制器,完毕后将上防护盖、轴向防护盖螺钉紧固,使控制器、电机定子引出线、电机绕组全部密封在整个电机机壳内,对外的电磁干扰较小,并且,可以保证IP67的防护。一体化电机控制器工作时,控制器指令控制功率模块功率元件接通或关断,主电流经过电缆到控制器正负极→经功率模块→U、V、W接线柱→定子三相线→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旋转。汽车冷却系统工作时,冷却液的首先进入进水管接头→电机腔体外侧壁的进水孔→功率模块与凹槽形成一密闭水道,即凹槽中→流经散热片缝隙,冷却功率模块→进入凹槽的另一侧,螺旋水道相连通的孔口→进入机座的螺旋水道→冷却电机→螺旋水道出水口,实现了同时冷却电机及控制器功率模块的目的,并且,同样保证了先冷却控制器功率模块再冷却电机。由于电机控制器设置在电机机壳上,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机的三相线、编码器线、温控线的长度就大为缩短,线路和管路损耗少,而且,电机机壳、电机控制器共用一套冷却系统,因而节省了成本。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用一体化电机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控制器与电机共用一个冷却水道,水压损失小;2.冷却水先期冷却控制器功率模块,后冷却电机,冷却效果合理;3.控制器所有零部件全部安装在机座上方的腔体内,省掉了控制器外壳成本;4.电机到控制器之间的电线路连接均在一个壳体内,线路短,电磁干扰小;5.不存在电机到控制器之间的电缆,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机座和功率模块位置关系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机座和功率模块装配后的剖视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水道腔体结构图。附图序号说明:电机壳体1,进水管接头2,进水孔3,出水孔4,水管接头5,腔体6,上防护盖7,控制器外围电路8,控制器功率模块9,功率模块底板9a,散热片9b,正负极引出电缆10,插接件11,机壳端面12,窗口13,定子三相引出线14,定子15,转子16,后端盖17,后端盖止口17a,编码器18,轴向防护盖19,长方形凹槽20,螺旋水道21,螺旋水道入口22,轴承23,盖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本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螺旋水道的电机壳体1、转子16、定子15、后端盖17、编码器18及管接头5,定子15设置在电机机壳1内、转子16设置在定子15内部并由轴承23支撑,编码器18安装在后端盖17轴承室后端,轴承室后端的后端盖17上设置有带有轴向防护盖19的窗口,其特征在于在电机机壳1外圆表面设置有一带有上防护盖7的腔体6,腔体6内下方的机座壁上设置有一长方形凹槽20,长方形凹槽20的一侧设置有直通腔体6外侧的进水孔3,进水孔3外安装有水管接头5,凹槽20的另一侧设置有孔口,该孔口与螺旋水道21的一端相连,作为螺旋水道入口22,螺旋水道21的另一端与电机壳体1上外侧壁上的出水孔4相连,该出水孔4外也安装有水管接头5,凹槽20的槽口上方安装有将凹槽20的槽口封闭的控制器功率模块9,控制器功率模块9的底板设置有散热片9b,散热片9b伸入凹槽20内,对应控制器功率模块9的接线柱的腔体6的轴向的一侧开有窗口13,对应窗口13的后端盖17上设置有将该窗口13封闭的盖24。盖24呈内凹状,以便容纳三相引出线14。后端盖17通过后端盖止口17a与电机壳体1配合固定,可以确保定子15、控制器功率模块9进行完全密闭。外围电路及控制器功率模块9安装在电机壳体1上方的腔体6中,控制器功率模块9为一体化结构,包括集成在一底板上功率芯片、二极管芯片、接线端子、塑料外壳,外围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信号接口、滤波电容,控制器功率模块9安装在腔体6内凹槽20上方,并用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1内部的定子15,绕组端部有三相引出线14,三相引出线14向外引出,穿过腔体6侧面的窗口13与控制器功率模块9的U、V、W接线柱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汽车用一体化电机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电动汽车用一体化电机控制器,包括带有螺旋水道的电机壳体、转子、定子、后端盖、编码器及管接头,定子设置在电机机壳内,转子设置在定子内部并由轴承支撑,编码器安装在后端盖轴承室后端,其特征在于在电机机壳外圆表面设置有一腔体,腔体内下方的机座壁上设置有一凹槽,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直通腔体外侧的进水孔,进水孔外安装有水管接头,凹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孔口,该孔口与螺旋水道的一端相连,作为螺旋水道入口,螺旋水道的另一端与电机壳体上外侧壁上的出水孔相连,该出水孔外也安装有水管接头,凹槽的槽口上方安装有将凹槽的槽口封闭的控制器功率模块,控制器功率模块的底板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伸入凹槽内,对应控制器功率模块的接线柱的腔体的轴向的一侧开有窗口,对应窗口的后端盖上设置有将该窗口封闭的盖。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汽车用一体化电机控制器,包括带有螺旋水道的电机壳体、转子、定子、后端盖、编码器及管接头,定子设置在电机机壳内,转子设置在定子内部并由轴承支撑,编码器安装在后端盖轴承室后端,其特征在于在电机机壳外圆表面设置有一腔体,腔体内下方的机座壁上设置有一凹槽,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直通腔体外侧的进水孔,进水孔外安装有水管接头,凹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孔口,该孔口与螺旋水道的一端相连,作为螺旋水道入口,螺旋水道的另一端与电机壳体上外侧壁上的出水孔相连,该出水孔外也安装有水管接头,凹槽的槽口上方安装有将凹槽的槽口封闭的控制器功率模块,控制器功率模块的底板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伸入凹槽内,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昌勇殷进省蔡小亮陈国弟
申请(专利权)人:合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