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74170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2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具有与各气缸的燃烧室分别连接的多个分支部以及这些分支部的交汇部,所述交汇部为两个;主水套,所述主水套靠近多个气缸的排气口设置;副水套,所述副水套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周围且用于对所述排气歧管进行冷却,所述副水套的一部分构成环形部分且环绕在所述两个交汇部外周,并且所述副水套还具有位于所述交汇部之间且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环形部分的中间水套。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对排气歧管的交汇部周围的部分进行有效冷却,提高了气缸盖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气缸盖水套布置仅能冷却燃烧室和部分排气歧管总成区域,对温度较高的排气歧管交汇处的冷却效果差。或者气缸盖水套可以适用于“4合1”排气歧管的集成缸盖,对结构更复杂有点火顺序要求的“双流道”排气歧管集成缸盖,当前的水套结构无法满足排气侧的冷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对排气歧管的交汇部周围的部分进行有效冷却,提高了气缸盖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具有与各气缸的燃烧室分别连接的多个分支部以及这些分支部的交汇部,所述交汇部为两个;主水套,所述主水套靠近多个气缸的排气口设置;副水套,所述副水套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周围且用于对所述排气歧管进行冷却,所述副水套的一部分构成环形部分且环绕在所述两个交汇部外周,并且所述副水套还具有位于所述交汇部之间且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环形部分的中间水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对排气歧管的分支部,尤其对交汇部周围的部分进行冷却,可以明显改善气缸盖的温度,使得气缸盖材料保持在合适的强度,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气缸盖的使用寿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水套包括多组冷却部,每组冷却部靠近对应所述气缸的排气口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水套包括上副水套和下副水套,所述上副水套设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上方,所述下副水套设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副水套包括多个第一冷却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冷却水套间隔分布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上方;所述下副水套包括多个第二冷却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间隔分布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以及所述副水套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设在两个所述交汇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三冷却通道构成所述中间水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交汇以限定出第一集合部,部分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部分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以及部分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交汇以限定出第二集合部,部分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部分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以及部分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交汇以限定出第三集合部,所述第一集合部、所述第二集合部和所述第三集合部靠近两个所述交汇部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个所述交汇部包括第一交汇部和第二交汇部,所述第一交汇部位于所述第二交汇部的上方;所述第一集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交汇部的上方,所述第二集合部和所述第三集合部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交汇部和所述第二交汇部的两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水套与所述副水套连通,所述气缸上的冷却液的排液口与所述副水套连通,所述主水套与所述气缸上的冷却液的回液口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节温阀,在所述节温阀打开时所述车辆的空调系统与所述主水套和所述副水套的至少一个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节温器,当所述节温器打开时,冷却液可进入至所述车辆的散热器,当所述节温器关闭时,冷却液在所述气缸上的冷却通道、所述主水套以及所述副水套之间循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因此该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水套和副水套配合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主水套和副水套配合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再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液的流动示意图。附图标记: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分支部111,第一交汇部112a,第二交汇部112b,主水套120,冷却部121,上副水套131,第一冷却通道131a,下副水套132,第二冷却通道132a,第三冷却通道133,第一集合部150,第二集合部160,第三集合部17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图1至图6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0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可以包括排气歧管、主水套120和副水套。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排气歧管、主水套120和副水套都是设在气缸盖上的流通通道,排气歧管为各个气缸的废气排出通道,主水套120和副水套分别用于对气缸盖的排气出口附近以及排气歧管周围的部分进行冷却,使得气缸盖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其中,排气歧管具有与各气缸的燃烧室分别连接的多个分支部111以及这些分支部111的交汇部(未示出),且交汇部为两个。也就是说,多个分支部111的一部分汇集到一起以形成一个交汇部,多个分支部111的另一部分汇集到一起以形成另外一个交汇部,气缸中的废气可以被分为两部分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具有与各气缸的燃烧室分别连接的多个分支部以及这些分支部的交汇部,所述交汇部为两个;主水套,所述主水套靠近多个气缸的排气口设置;副水套,所述副水套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周围且用于对所述排气歧管进行冷却,所述副水套的一部分构成环形部分且环绕在所述两个交汇部外周,并且所述副水套还具有位于所述交汇部之间且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环形部分的中间水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具有与各气缸的燃烧室分别连接的多个分支部以及这些分支部的交汇部,所述交汇部为两个;主水套,所述主水套靠近多个气缸的排气口设置;副水套,所述副水套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周围且用于对所述排气歧管进行冷却,所述副水套的一部分构成环形部分且环绕在所述两个交汇部外周,并且所述副水套还具有位于所述交汇部之间且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环形部分的中间水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套包括多组冷却部,每组冷却部靠近对应所述气缸的排气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套包括上副水套和下副水套,所述上副水套设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上方,所述下副水套设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副水套包括多个第一冷却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冷却水套间隔分布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上方;所述下副水套包括多个第二冷却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间隔分布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以及所述副水套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设在两个所述交汇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三冷却通道构成所述中间水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张晴徐佩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