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64085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固定出气管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出气管移动的运动出气管,所述固定出气管用于固定在发动机的进气部件上,所述运动出气管用于安装在所述进气部件内,所述运动出气管上设有操纵机构,所述操纵机构能够控制所述运动出气管移动,使所述运动出气管与所述固定出气管接触相连和逐渐分离。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扭矩输出流畅,进气阻力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进气阻力相对于运动出气管的位移反应快,动作距离短,对布置空间要求不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低转速工作时,需要进气阻力大的进气系统,而在高转速工作时,需要进气阻力小的进气系统。传统的发动机可变进气系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设置两种进气系统,通过改变阀门的两种位置状态,实现两种进气系统的切换,低速采用长进气通道,高速采用短进气通道,但是,采用“切换”的方式,其并不是连续变化的可变进气系统,扭矩输出不流畅;另一种是通过设置两段相互包裹的出气管,通过滑动改变出气管的总长度,其可变的长度与操纵机构的运动距离是相等的,进气阻力与移动距离成线性关系,在有限的空间内,进气阻力的可变范围较小,进气阻力相对于位移反应慢。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该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的扭矩输出流畅,进气阻力可变范围较大、进气阻力位移反应快、动作距离短、对布置空间要求不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固定出气管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出气管移动的运动出气管,所述固定出气管用于固定在发动机的进气部件上,所述运动出气管用于安装在所述进气部件内,所述运动出气管上设有操纵机构,所述操纵机构能够控制所述运动出气管移动,使所述运动出气管与所述固定出气管接触相连和逐渐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支撑导向杆,所述支撑导向杆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部件内,所述支撑导向杆沿所述运动出气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运动出气管的外壁上设有移动臂,所述移动臂套设在所述支撑导向杆的外侧并能相对于所述支撑导向杆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导向杆外侧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运动出气管与所述固定出气管复位为接触相连的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出气管的管径与所述固定出气管的管径相等,所述运动出气管为直线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出气管为曲线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出气管的至少一段管段的内管径小于所述固定出气管的内管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出气管靠近所述运动出气管的第一端设有喇叭引导管,所述喇叭引导管远离所述固定出气管的第一端的开口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出气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出气管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部件为空滤器或进气歧管。一种发动机,包括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实际应用时,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部件上,通过控制操纵机构,可控制运动出气管移动使运动出气管与固定出气管处于接触相连状态或处于逐渐分离状态,运动出气管与固定出气管接触相连时,可提供长的进气通道,进气部件内的气流依次通过运动出气管与固定出气管后流出,进气阻力较大;而在运动出气管与固定出气管逐渐分离的过程中,进气阻力能够非线性急剧减小,其气流效果相当于连续变化的进气系统,扭矩输出流畅,通过调节运动出气管与固定出气管的分离距离,在较短的动作距离内便可使得进气阻力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进气阻力相对于运动出气管的位移反应快,运动出气管的动作距离短,对布置空间要求不高。所述发动机,包括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具备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效果,扭矩输出流畅,进气阻力可变范围较大、进气阻力位移反应快、动作距离短、对布置空间要求不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五;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六;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阻力的变化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固定出气管,200、运动出气管,210、移动臂,220、倒角,300、操纵机构,400、支撑导向杆,500、复位弹簧,600、喇叭引导管,10、进气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固定出气管100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出气管100移动的运动出气管200,所述固定出气管100用于固定在发动机的进气部件100上,所述运动出气管200用于安装在所述进气部件100内,所述运动出气管200上设有操纵机构300,所述操纵机构300能够控制所述运动出气管200移动,使所述运动出气管200与所述固定出气管100接触相连和逐渐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机构300可以为拉索或其他拉动机构,可以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或自动控制的方式,使运动出气管200根据需要移动。所述进气部件100可以为空滤器或进气歧管等,本实施例的各附图示意出了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设置在空滤器上的情形。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实际应用时,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部件100上,用于对发动机的进气阻力进行调节,通过控制操纵机构300,可控制运动出气管200移动使运动出气管200与固定出气管100处于接触相连状态或处于逐渐分离状态,如图1、图2所示,运动出气管200与固定出气管100接触相连时,可提供长的进气通道,进气部件100内的气流依次通过运动出气管200与固定出气管100后流出,进气阻力较大;如图3、图4所示,在运动出气管200与固定出气管100逐渐分离的过程中,进气阻力能够非线性急剧减小,其气流效果相当于连续变化的进气系统,扭矩输出流畅,通过调节运动出气管200与固定出气管100的分离距离,在较短的动作距离内便可使得进气阻力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进气阻力相对于运动出气管200的位移反应快,运动出气管200的动作距离短,对布置空间要求不高。本实施例中,附图中的箭头简单示意出了气流方向。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支撑导向杆400,所述支撑导向杆400用于固定安装在进气部件100内,所述支撑导向杆400沿所述运动出气管200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运动出气管200的外壁上设有移动臂210,所述移动臂210套设在所述支撑导向杆400的外侧并能相对于所述支撑导向杆400滑动。采用上述结构,运动出气管200能够通过支撑导向杆400设置在进气部件100内,并且可在支撑导向杆400的导向作用下滑动,进而逐渐靠近固定出气管100或逐渐远离固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出气管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出气管移动的运动出气管,所述固定出气管用于固定在发动机的进气部件上,所述运动出气管用于安装在所述进气部件内,所述运动出气管上设有操纵机构,所述操纵机构能够控制所述运动出气管移动,使所述运动出气管与所述固定出气管接触相连和逐渐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出气管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出气管移动的运动出气管,所述固定出气管用于固定在发动机的进气部件上,所述运动出气管用于安装在所述进气部件内,所述运动出气管上设有操纵机构,所述操纵机构能够控制所述运动出气管移动,使所述运动出气管与所述固定出气管接触相连和逐渐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导向杆,所述支撑导向杆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部件内,所述支撑导向杆沿所述运动出气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运动出气管的外壁上设有移动臂,所述移动臂套设在所述支撑导向杆的外侧并能相对于所述支撑导向杆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导向杆外侧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运动出气管与所述固定出气管复位为接触相连的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阻力连续可变的发动机进气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健冯伟健曾观冬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