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0931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它包括,柴油机(1),粒子捕集器(2),脱硝器(3),第一个气体分离器(4),真空泵(5),第一个压气机(6),第二个气体分离器(7),第二个压气机(8),储气罐(9)。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柴油机燃烧后的尾气经过颗粒捕集、脱硝后,剩余的N2和CO2经过两次分离,两次加压,得到纯度较高的CO2且以液态CO2的形式存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捕捉柴油机燃烧后产生的CO2,消除了柴油机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实现了柴油机的超低排放。摆脱了现有技术柴油机燃烧后CO2捕捉系统中液氧供应的限制,彻底解决了柴油机CO2捕捉问题,并且能够满足特殊用途柴油机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柴油机燃烧后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尾气中的固体颗粒物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源头之一,并且尾气中的CO2作为温室气体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同时,CO2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灭火剂等,所以有效处理柴油机尾气,并收集其中的CO2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专利(ZL201210119466.4)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使内燃机通过纯氧O2助燃,燃烧后产生的尾气(CO2)先经过冷凝水降低到接近100℃,然后进入CO2捕捉装置,在捕捉装置中CO2与液氧对流换热,液氧受热汽化成氧气,大部分CO2凝华成干冰,另一部分继续与汽化后的氧气混合进入内燃机助燃,实现富氧燃烧循环。该系统需要液氧供应,由液氧实现对气态CO2的固化。并且实现在柴油在所谓富氧(CO2/O2混合)环境下着火和燃烧还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于在某些特殊场合用途柴油机(如坑道,地下空间等),应当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对柴油机燃烧后的CO2捕集的整体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膜技术分离柴油机燃烧后的CO2技术方案,排除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液氧供应的限制,更具有可行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包括柴油机、粒子捕集器、脱硝器、第一气体分离器、真空泵、第一压气机、第二气体分离器、第二压气机和储气罐。柴油机的排气口连接至粒子捕集器的气体入口,粒子捕集器的气体出口连接脱硝器的气体入口,脱硝器的气体出口连接第一气体分离器的气体入口。第一气体分离器具有外壳,该外壳一侧设置有气体入口,另一侧设置有CO2出口,该外壳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有N2出口。该外壳上的CO2出口连接真空泵的入气口,真空泵的出气口连接第一压气机的入气口,第一压气机的出气口连接第二气体分离器的入气口,第二气体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压气机入气口,第二压气机的出液口连接至储气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捕捉系统的工作方法:柴油机燃烧后的尾气首先进入粒子捕集器;处理后的尾气再进入脱硝器;接着,尾气中的N2和CO2进入第一气体分离器;尾气中再经真空泵进入第一压气机;然后尾气进入第二气体分离器;尾气最后进入第二压气机,此时尾气中的CO2由气态变为液态;液态CO2由第二压气机的出液口排入储气罐。其中,约60%的N2被第一气体分离器分离排出至大气中;真空泵的压力差设置成约100mbar,上述的尾气中的CO2和剩余的约40%的N2经第一压气机后的压力是约4bar;经过第二气体分离器后,尾气中的CO2浓度达到约95%;第二压气机的压力设置为约110bar。本专利技术使柴油机燃烧后的尾气经过颗粒捕集、脱硝后,剩余的N2和CO2经过两次分离,两次加压,得到纯度较高的CO2且以液态CO2的形式存储,实现了柴油机尾气处理,并捕捉了柴油机燃烧产生的CO2。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捕捉柴油机燃烧后产生的CO2,消除了柴油机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实现了柴油机的超低排放。摆脱了现有技术柴油机燃烧后CO2捕捉系统中液氧供应的限制,彻底解决了柴油机CO2捕捉问题,并且能够满足特殊用途柴油机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方案流程图。图中:1-柴油机,2-粒子捕集器,3-脱硝器,4-第一气体分离器,5-真空泵,6-第一压气机,7-第二气体分离器,8-第二压气机,9-储气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包括柴油机1,粒子捕集器2,脱硝器3,第一气体分离器4,真空泵5,第一压气机6,第二气体分离器7,第二压气机8,储气罐9。柴油机1的排气口连接至粒子捕集器2的气体入口,粒子捕集器2的气体出口连接脱硝器3的气体入口,脱硝器3的气体出口连接第一气体分离器4的气体入口。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气体分离器4具有外壳,该外壳一侧设置有气体入口,另一侧设置有CO2出口,该外壳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有N2出口。该外壳上的CO2出口连接真空泵5的入气口,真空泵5的出气口连接第一压气机6的入气口,第一压气机6的出气口连接第二气体分离器7的入气口,第二气体分离器7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压气机8入气口,第二压气机8的出液口连接至储气罐9。通过以下内容对本专利技术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柴油机1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尾气)成分主要为颗粒物、氮氧化物、N2和CO2。参见流程图1,尾气首先进入粒子捕集器2,捕集器2能够将尾气中的颗粒物基本过滤干净;处理后的尾气再进入脱硝器3,由脱硝器3将其中的氮氧化物基本吸收干净;接着,尾气中剩余N2和CO2进入第一气体分离器4,约60%的N2被第一气体分离器4分离排出至大气中;尾气中的CO2和剩余的约40%的N2再经真空泵5进入第一压气机6,真空泵5的压力差设置成约100mbar,上述的尾气中的CO2和剩余的约40%的N2经第一压气机6后的压力是约4bar;然后尾气进入第二气体分离器7,经过第二气体分离器7后,尾气中的CO2浓度达到约95%;尾气最后进入第二压气机8,该第二压气机8的压力设置为约110bar,此时尾气中的CO2由气态变为液态,液态CO2由第二压气机8的出液口排入储气罐9进行存储。经上述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柴油机CO2捕捉系统过滤了柴油机排放尾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吸收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捕捉了生成的CO2,从而避免了固体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带来的空气污染,并有效防止了CO2进入大气成为温室气体,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并且储气罐9中的液态CO2能够用于其他用途。本专利技术的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可以用在特殊环境下柴油机,如坑道,隧道等。同时,捕捉的CO2可以用以灭火剂或农作物的肥料等。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上对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揭示的内容,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不必经过创造性劳动所进行的改进和修改,比如两个气体分离器和压气机的选择设置等,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柴油机、粒子捕集器、脱硝器、第一气体分离器、真空泵、第一压气机、第二气体分离器、第二压气机和储气罐;所述柴油机的排气口连接至所述粒子捕集器的气体入口;所述粒子捕集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脱硝器的气体入口;所述脱硝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分离器的气体入口;所述第一气体分离器具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CO2出口,所述外壳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有N2出口;所述外壳上的CO2出口连接所述真空泵的入气口;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气机的入气口;所述第一压气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气体分离器的入气口;所述第二气体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气机入气口;所述第二压气机的出液口连接至所述储气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CO2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柴油机、粒子捕集器、脱硝器、第
一气体分离器、真空泵、第一压气机、第二气体分离器、第二压气机和储气罐;
所述柴油机的排气口连接至所述粒子捕集器的气体入口;
所述粒子捕集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脱硝器的气体入口;
所述脱硝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气体分离器的气体入口;
所述第一气体分离器具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气体入口,所述外壳的另
一侧设置有CO2出口,所述外壳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有N2出口;
所述外壳上的CO2出口连接所述真空泵的入气口;
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气机的入气口;
所述第一压气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气体分离器的入气口;
所述第二气体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气机入气口;
所述第二压气机的出液口连接至所述储气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峰姚圣卓田洪森周庆辉秦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