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单元、寄存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8198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0 00: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寄存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其中的移位寄存单元包括节点电位控制器和输出单元;其中:节点电位控制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单元用于基于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或第二电平信号。按照本申请的方案,移位寄存单元中各节点的电位稳定、可控,可避免移位寄存单元中的各控制信号电平跳变时,各节点电位不稳定导致移位寄存单元输出逻辑混乱的问题。此外,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单元对晶体管阈值漂移具有鲁棒性,当晶体管阈值存在漂移时仍能在一定阈值漂移范围内正常工作,从而降低了移位寄存单元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寄存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尺寸规格日新月异。为了满足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尺寸规格较小的显示屏幕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用户对显示屏的显示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户更倾向于喜爱高PPI(PixelperInch,每英寸像素)的显示屏,以提高显示的精确性和连贯性。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了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中。OLED显示器中,通常包括了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即像素阵列)、向阵列中的各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提供驱动电流的驱动电路(即像素电路)以及向各像素电路提供驱动信号的扫描电路等。然而,现有的扫描电路由于其电路结构的问题,容易发生逻辑混乱的问题。此外,当扫描电路中的晶体管发生阈值漂移时,扫描电路无法正常输出,使得扫描电路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和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寄存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移位寄存单元,包括节点电位控制器和输出单元;其中:节点电位控制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单元用于基于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或第二电平信号;节点电位控制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输入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电平信号端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电平信号端电连接,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输出端;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N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其中,第i+1级移位寄存单元的第一输入信号端接收第i级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出信号,i为整数,且满足:1≤i≤N-1。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包括m行n列的像素区域;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晶体管,各发光二极管位于各像素区域内;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控制信号线和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其中,各像素驱动电路与其中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并接收采用上的移位寄存单元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移位寄存单元,包括:在第一阶段,向第一输入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输入第一电平信号,并向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端输入第二电平信号,以使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保持当前输出电压,输出单元保持当前输出电平;在第二阶段,向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端输入第一电平信号并向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输入第二电平信号,以使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并使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第二电平信号端提供的信号;在第三阶段,向第一输入信号端和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端输入第二电平信号并向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输入第一电平信号,以使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并使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第一电平信号端提供的信号;在第四阶段,向第一输入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输入第二电平信号并向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端输入第一电平信号,以使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并使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第一电平信号端提供的信号。按照本申请的方案,移位寄存单元中各节点的电位稳定、可控,可避免移位寄存单元中的各控制信号电平跳变时,各节点电位不稳定导致移位寄存单元输出逻辑混乱的问题。此外,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单元对晶体管阈值漂移具有鲁棒性,当晶体管阈值存在漂移时仍能在一定阈值漂移范围内正常工作,从而降低了移位寄存单元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示出了用于驱动图2所示移位寄存单元的各驱动信号的示意性时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单元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驱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参见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移位寄存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移位寄存单元,包括节点电位控制器110和输出单元120。其中:节点电位控制器110包括第一输出端N1和第二输出端N2。输出单元120用于基于节点电位控制器110的第一输出端N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节点电位控制器110的第二输出端N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或第二电平信号。节点电位控制器11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第八晶体管T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端CK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第一输入信号端IN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CK2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N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位寄存单元、寄存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节点电位控制器和输出单元;其中:所述节点电位控制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或第二电平信号;所述节点电位控制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输入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节点电位控制器和输出单元;其中:所述节点电位控制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或第二电平信号;所述节点电位控制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输入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包括第九晶体管和第十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和第十晶体管同为PMOS晶体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东旭李玥钱栋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