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7639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9 01:31
制冷循环装置(100)构成为制冷剂热交换器(20)设置于制冷剂容器(5)的内部,通过制冷剂热交换器(20),使在旁通回路(31)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存积于制冷剂容器(5)的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备贮液器(receiver)的制冷循环装置。作为这样的装置,公开了“一种如下结构的热泵,该热泵在室外热交换器与贮液器之间配置膨胀阀,并且在该贮液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作为不同于贮液器的单元而夹设过冷却器,使从该过冷却器的下部延伸设置的旁通回路与该过冷却器的传热管连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公开了“一种制冷空调装置,该制冷空调装置将压缩机、四通阀、室内热交换器、第1减压装置、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供给热能,其中,该制冷空调装置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与第1减压装置之间设置中压贮液器,并具备第1内部热交换器,该第1内部热交换器使上述中压贮液器内的制冷剂和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与上述压缩机之间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具备使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与上述第1减压装置之间的制冷剂一部分旁通并喷射到上述压缩机内的压缩室的喷射回路,在该喷射回路中具备第2减压装置以及使由该第2减压装置减压的制冷剂和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与上述第1减压装置之间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第2内部热交换器,并在上述喷射回路中的上述第2内部热交换器与上述压缩机之间具备制冷剂加热用热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83583号公报(参照[0015]~[0021]段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2753号公报(参照图1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使贮液器和过冷却器作为不同的单元构成。因此,设置空间变大,成本也会增加。专利文献1的图1~图8中记载了从膨胀阀45向贮液器流入的流入管端部配置于贮液器上部,同时流出管端部配置于贮液器下端。因此,若由于冷热的切换而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逆转,位于贮液器上部的流入管64端部变成制冷剂的流出部,则过剩的制冷剂会积存于贮液器内,导致发生制冷剂不足。另外,由于构成为在贮液器内流入流出的制冷剂与通过传热管60的制冷剂形成逆流(countercurrents),因此,向传热管60流入的流入位置需要设置得比贮液器流入管51的端部低,会受到结构上的制约。在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仅能够在制冷或制热时利用第2内部热交换器,利用条件有限。另外,由于第2内部热交换器与制冷剂容器分开配置,因此也存在部件数量增加、难以确保设置空间这样的问题。并且,由于在第2内部热交换器将饱和液体冷却,因此蒸发器入口干度大大下降,与没有第2内部热交换器的情况相比,蒸发器内的制冷剂量增加。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其提高循环效率,并且可实现低成本化、节省空间。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其利用配管连接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第1热交换器、第1减压装置、制冷剂容器、第2减压装置、第2热交换器;以及旁通回路,其将存积于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经由第3减压装置、制冷剂热交换器引导到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所述制冷剂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并构成为使在所述旁通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存积于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存积于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旁通,在低压侧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能够抑制低压侧的压力损失,循环效率提高。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将制冷剂热交换器配置在制冷剂容器内,因此,不需要用于设置套管(doublepipe)的空间,可实现低成本化、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回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运转时的p-h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的其他一个例子的概略回路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的制冷运转时的p-h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回路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运转时的p-h图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运转时的p-h图的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所执行的膨胀阀3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运转时的p-h图的关系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的其他一个例子的概略回路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的制冷运转时的p-h图。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概略回路图。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是表示制热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概略回路图。图14是表示制冷剂容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另外,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附图中,标注相同符号的结构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全文中通用。并且,说明书全文表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是示例,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回路图。图2是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的p-h图。根据图1和图2,说明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及动作。该制冷循环装置100设置于例如一般的房屋、大楼、公寓等,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转,使用于其所设置的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的制冷、制热。<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有压缩机1、第1热交换器2、膨胀阀(减压装置)3、第2热交换器4、制冷剂容器(贮液器)5,这些部件由配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以下,称为主回路30)。此外,如图1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设置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6,从而能够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压缩机1吸入制冷剂,将该制冷剂压缩而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并排出。压缩机1例如可以是由利用变换器控制频率的电机来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等。第1热交换器2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在从压缩机1供给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热介质(例如,空气、水等)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液化或蒸发气化。第1热交换器2并不特别限定其形式,例如可以由包括传热管和多个翅片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膨胀阀3在制冷剂容器5的前后至少设置有两个。膨胀阀(第1减压装置)3a设置在发挥冷凝器的作用的第1热交换器2的下游侧,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该膨胀阀3a可以由能够控制开度改变的阀、例如电子式膨胀阀等构成。膨胀阀(第2减压装置)3b设置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的第2热交换器4的上游侧,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该膨胀阀3b可以由能够控制开度改变的阀、例如电子式膨胀阀等构成。第2热交换器4设置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在从膨胀阀3供给的低温低压、高压的制冷剂与热介质(例如,空气、水等)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气化或冷凝液化。第2热交换器4并不限定其形式,例如可以由包括传热管和多个翅片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其利用配管连接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第1热交换器、第1减压装置、制冷剂容器、第2减压装置、第2热交换器;以及旁通回路,其将存积于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经由第3减压装置、制冷剂热交换器引导到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所述制冷剂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并构成为使在所述旁通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存积于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其利用配管连接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第1热交换器、第1减压装置、制冷剂容器、第2减压装置、第2热交换器;以及旁通回路,其将存积于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经由第3减压装置、制冷剂热交换器引导到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所述制冷剂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并构成为使在所述旁通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存积于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1减压装置和所述第2减压装置,使存积于所述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的压力为中间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3减压装置,调节所述制冷剂热交换器中的交换热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第1热交换器发挥冷凝器的作用、使所述第2热交换器发挥蒸发器的作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减压装置的开度为上限值以上时,使所述第3减压装置的开度大于目前的开度,使所述第1减压装置的前后压差大于目前的压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减压装置的开度不在上限值以上、所述第2减压装置的开度为下限值以下时,使所述第3减压装置的开度小于目前的开度,使所述第2减压装置的前后压差大于目前的压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第2热交换器之间设置第1开闭阀,在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第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央平富田雅史内野进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