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8795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位于公交车车体内部,所述显示器位于驾驶员座位的一侧,所述公交车车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公交车车体的顶部两侧均设有温度调节器,所述温度调节器的出风口有两个,两个出风口分别连接有前通风管和后通风管,所述前通风管内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后通风管内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前通风管和后通风管的顶部和两侧壁上均设有等距离间隔的通风孔,所述公交车车体的外部设有室外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公交车空气调节器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保障了乘车人员的身体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交车
,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设备正在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现代化的设备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公交车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目前的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贯穿城市各个角落,公交车不但方便大众出行,节约了大众的时间,而且节能环保,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气温随着四季的变化,公交车内也安装上了空气调节系统,这种智能化的公交车不但能在夏天为人们驱走酷暑,还能在冬天为人们提供热量。可现有技术下公交车内的智能车载系统,对温度敏感度较低,公交车的前部和尾部温度相差大,而且公交车内和公交车外温差大,空气调节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与人体直接接触,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位于公交车车体内部,所述显示器位于驾驶员座位的一侧,所述公交车车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分别位于公交车车体的前部和尾部,所述公交车车体的顶部两侧均设有温度调节器,所述温度调节器的出风口有两个,两个出风口分别连接有前通风管和后通风管,所述前通风管内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后通风管内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前通风管和后通风管的顶部和两侧壁上均设有等距离间隔的通风孔,所述前通风管和后通风管的外部设有防尘网罩,且温度调节器位于防尘网罩内,所述温度调节器、前通风管和后通风管均通过横支撑杆和竖支撑杆与公交车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公交车车体的外部设有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两至四个,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公交车车体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显示器为触摸显示屏,所述显示器的一侧设有温度调节按钮,所述温度调节按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之间设有双向风扇,所述双向风扇与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双向风扇与公交车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温度调节器之间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两侧为弧形结构,所述引流板与公交车顶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室外温度感应器测得室外温度的数值传至控制器,设置车体内部和车体外部的最大温差值,启动温度调节器,通过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测得温度数值,若数值差过大,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启动双向风扇,使空气循环流动,车体内的前端和尾端温度差值变小,前通风管和后通风管的顶部和两侧壁上的通风孔,使风不会直接吹向人体通过引流板的引流作用,公交车内的空气循环流动,通过外温度感应器和公交车内温度感应器的配合,使公交车内和公交车外的温度差处于人体正常接受温度差范围内,提高了公交车空气调节器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保障了乘车人员的身体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温度调节器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显示器、2第一温度感应器、3第二温度感应器、4温度调节器、5前通风管、6第一电磁阀、7后通风管、8第二电磁阀、9防尘网罩、10引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包括显示器1,显示器1位于公交车车体内部,显示器1位于驾驶员座位的一侧,公交车车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分别位于公交车车体的前部和尾部,公交车车体的顶部两侧均设有温度调节器4,温度调节器4的出风口有两个,两个出风口分别连接有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前通风管5内设有第一电磁阀6,后通风管7内设有第二电磁阀8,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8均与控制器连接,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的顶部和两侧壁上均设有等距离间隔的通风孔,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的外部设有防尘网罩9,且温度调节器4位于防尘网罩9内,温度调节器4、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均通过横支撑杆和竖支撑杆与公交车顶部固定连接,公交车车体的外部设有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两至四个,室外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公交车车体的外部,显示器1为触摸显示屏,显示器1的一侧设有温度调节按钮,温度调节按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之间设有双向风扇6,双向风扇6与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双向风扇6与公交车顶部固定连接,温度调节器4之间设有引流板10,引流板10的两侧为弧形结构,引流板10与公交车顶部固定连接,室外温度感应器测得室外温度的数值传至控制器,设置车体内部和车体外部的最大温差值,启动温度调节器4,通过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测得温度数值,若数值差过大,控制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8,启动双向风扇,使空气循环流动,车体内的前端和尾端温度差值变小,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的顶部和两侧壁上的通风孔,使风不会直接吹向人体通过引流板10的引流作用,公交车内的空气循环流动,通过外温度感应器和公交车内温度感应器的配合,使公交车内和公交车外的温度差处于人体正常接受温度差范围内,提高了公交车空气调节器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保障了乘车人员的身体安全。工作原理:室外温度感应器测得室外温度的数值传至控制器,设置车体内部和车体外部的最大温差值,启动温度调节器4,通过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测得温度数值,若数值差过大,控制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8,启动双向风扇,使空气循环流动,车体内的前端和尾端温度差值变小,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的顶部和两侧壁上的通风孔,使风不会直接吹向人体通过引流板10的引流作用,公交车内的空气循环流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包括显示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1)位于公交车车体内部,所述显示器(1)位于驾驶员座位的一侧,所述公交车车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分别位于公交车车体的前部和尾部,所述公交车车体的顶部两侧均设有温度调节器(4),所述温度调节器(4)的出风口有两个,两个出风口分别连接有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所述前通风管(5)内设有第一电磁阀(6),所述后通风管(7)内设有第二电磁阀(8),所述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8)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的顶部和两侧壁上均设有等距离间隔的通风孔,所述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的外部设有防尘网罩(9),且温度调节器(4)位于防尘网罩(9)内,所述温度调节器(4)、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均通过横支撑杆和竖支撑杆与公交车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公交车车体的外部设有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两至四个,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公交车车体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智能车载系统,包括显示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1)位于公交车车体内部,所述显示器(1)位于驾驶员座位的一侧,所述公交车车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2)和第二温度感应器(3)分别位于公交车车体的前部和尾部,所述公交车车体的顶部两侧均设有温度调节器(4),所述温度调节器(4)的出风口有两个,两个出风口分别连接有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所述前通风管(5)内设有第一电磁阀(6),所述后通风管(7)内设有第二电磁阀(8),所述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8)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的顶部和两侧壁上均设有等距离间隔的通风孔,所述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的外部设有防尘网罩(9),且温度调节器(4)位于防尘网罩(9)内,所述温度调节器(4)、前通风管(5)和后通风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劲松程永照魏章亚龚代胜罗静王乐意王晓娟杨善辉黄俊何华环何瑞峰陈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和利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