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723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本体、钢珠、弹簧。本体为一管状部件,其内部的中央轴线位置为管道,本体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六边形,本体表面具有通孔,通孔沿本体的径向伸入本体内部且与管道相连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管道内设有钢珠和弹簧,钢珠位于输入接口与管道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干油集中润滑正常供油,当检修或轴承润滑故障需手动加油时,无需拆卸管接头即可加油,其优点在于手动补油速度大大加快,一方面大大减轻工人劳动量,另一方面可为生产节省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干油润滑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
技术介绍
润滑是否良好对于机械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通常具有决定性作用,润滑系统的正确选用和维护对于机械设备寿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润滑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关键,良好的润滑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从目前国内外钢铁行业设备润滑的发展趋势上看,正在逐步向自动化、高效、低故障、集中的在线封闭式润滑系统跨越。集中润滑系统根据润滑油(脂)是否循环使用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根据使用油品不同分为稀油和干油两种。所谓“干油”,就是润滑脂。目前常用的干油集中润滑系统都是开式的,即润滑脂在润滑点消耗掉,不返回油桶。目前在冶金行业的众多生产线上均应用了双线集中干油润滑系统,干油润滑系统通过干油分配器为各个设备进行定时定量的给油脂。厚板生产线同样采用了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与过去原始的人工加油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计缺陷、系统质量、现场环境恶劣等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润滑系统不能发挥最佳效能。双线干油集中润滑系统主要由栗组、溢流阀、压力调节装置、电动换向阀、干油分配器组成。当电机启动时,栗输出的压力油经过单向阀、电动换向阀进入其中一条贯路,压力油推动分配器换向,将分配器内的油注向润滑(如果分配器前段某一处漏油,整个系统压力就上不去,其他所有分配器也不会工作)。当该管路的压力大到设定值时,压力调节装置发出电信号到PLC控制柜,PLC再将信号送到电动换向阀使其换向,润滑油进入另一条管路(程序同上),当压力达到设定植时换向。换向后,PLC将信号送到栗组,电机停止运行,待设定的周期到达后,电机重新启动,重复以上程序。使用中发现存在以下缺陷:1.整套润滑栗站被装设在地下油库内,以致造成供脂的管线增长。2.主乳线辊道润滑管路受到1000°C的高温烘烤,油管又布置在辊道两侧,使管内润滑脂硬化,无法到达润滑点。3.润滑管路长,润滑点多,存在辊道严重缺油,管路易堵塞,而其他工况好部位供油量明显超标的现象。因此,系统配置存在一定缺陷。厚板乳线共有大小辊道400多根,辊道轴承的润滑多采用集中干油润滑,集中干油润滑对于工作环境良好的辊道来说一般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但是相当一部分辊道工作环境恶劣,存在冲击、高温、水淋等不利因素,造成轴承进水,甘油乳化,也就是在关键区域辊道,如乳机机架辊、除鳞辊道,转钢辊道、中间冷却辊道等轴承频繁损坏的主要原因,以上辊道集中干油润滑提供的油量已不能满足使用,因此,每次检修及停机时间不得不对以上辊道进行手动补油,而传统的手动补油方法需反复拆接管接头,费时费力,每次检修仅补油一项就浪费大量的时间。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干油接头,其主要包括螺纹接口 3.3、六角形本体3.2、密封3.3、螺纹接口 3.4、润滑油脂输出端A,润滑油脂输入端B。螺纹接口 3.3,装软管或者硬管管路,连接干油润滑系统中分配阀打过来的干油油月旨。螺纹接口 3.4直接拧入设备的润滑点上,拧紧时由密封3.3来起到不让润滑油脂泄漏出来,六角形本体3.2是为了方便安装接头。以上的结构存在着一些缺点,可以看到当需要手动对设备进行补油时就必须拆除此接头,拆除方法有二种,一种是拆除螺纹接口 3.3处的管子,在螺纹接口 3.3处连接手动补油脂栗的油管,对设备进行手动补油;另一种在螺纹接口 3.4处直接拆除接头,接上动补油脂栗的油管对设备进行手动补油。如果需要补油的点很多的话,如乳线的辊道,这样就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干油接头结构造成的补油耗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本体、钢珠、弹簧。本体为一管状部件,其内部的中央轴线位置为管道,本体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六边形,本体表面具有通孔,通孔沿本体的径向伸入本体内部且与管道相连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管道内设有钢珠和弹簧,钢珠位于输入接口与管道的连接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本体内钢珠位置所在的管道为喇叭形,喇叭形的开口大于钢珠的直径,管道末端的直径小于钢珠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还包括压力调整装置,其设置于管道内部,位于输出接口侧,且压力调整装置与弹簧相抵。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本体的表面开有3个通孔,均与管道相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3个通孔中的其中一个上安装油嘴,另外2个安装堵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均为螺纹接口。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输入接口和本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本体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六边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干油集中润滑正常供油,当检修或轴承润滑故障需手动加油时,无需拆卸管接头即可加油,其优点在于手动补油速度大大加快,一方面大大减轻工人劳动量,另一方面可为生产节省大量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干油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了克服对辊道进行收到补油时的一些缺点,本技术对现有的干油接头进行优化改进,最终实现自动注油与手动补油两用的接头,如图2所示,其主要包括:输入接口1.1、输出接口 1.4、本体1.2、钢珠2.1、弹簧2.2、密封1.3、压力调整装置2.4等。下面来详细说明上述各个部件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如图2和图3所示,本体1.2为一管状部件,其内部的中央轴线位置为管道,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输入接口 1.1和输出接口 1.4,输入接口 1.1和本体1.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1.3。输入接口 1.1安装软管或者硬管管路,连接干油润滑系统中分配阀打过来的干油油月旨,输出接口 1.4直接拧入设备的润滑点上,拧紧时由密封1.3来起到不让润滑油脂泄漏出来的作用。如图3所示,本体1.2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多边形,本体1.2表面具有通孔,通孔沿本体1.2的径向伸入本体1.2内部且与管道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体1.2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六边形。基于六边形的形状,本体1.2的表面开有3个通孔,均与管道相连通,互相之间成120°均分,并且这3个通孔中的其中一个上安装油嘴2.3,另外2个安装堵头2.5。本技术的油嘴2.3为标准的加油嘴,在现场安装此接头时因为会出现油嘴2.3的安装方向不是最理想,也就是不方便手动加油的情况,比如油嘴2.3的方向是朝下方的。此时,油嘴2.3可以与堵头2.5换一下即可,由于它们成120°均分,可以换3个方向,便于现场手动加油的操作。管道内设有钢珠2.1和弹簧2.2,本技术干油接头的内部靠近输入接口 1.1端安装有钢珠2.1,钢珠2.1位于输入接口 1.1与管道的连接处,钢珠2.1后安装有弹簧2.2。本体1.2内钢珠2.1的位置所在的管道,即钢珠2.1前端与本体1.2配合部位为椎体结构(近似于喇叭形)。椎体的大端(或者说喇叭形的开口)大于钢珠2.1的直径,而小端(即管道末端)的直径小于钢珠2.1的直径,这样钢珠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单向阀的干油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本体、钢珠、弹簧;所述本体为一管状部件,其内部的中央轴线位置为管道,本体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多边形,本体表面具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本体的径向伸入本体内部且与所述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管道内设有所述钢珠和弹簧,所述钢珠位于所述输入接口与管道的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绍孔利明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